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向刚  韦国巧 《地下水》2022,(5):10-12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以岩溶大泉、地下河的形式出露地表,寻找优质矿泉水资源对于推动贵州省地方绿色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矿泉水成因分为红层盆地型、碳酸盐岩层控型以及断裂裂隙型三大类。本文通过资料收集、资料综合研究、动态长观、水质分析等手段,表明凤岗县红沙沟饮用天然矿泉水为含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属于碳酸盐岩层控型兼断裂裂隙型,动态类型属于较稳定型,水质优良,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对红沙沟矿泉水成因规律进行研究,对于西南岩溶地区找寻优质矿泉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空白区—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一带为矿泉水靶区,通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物探与化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查明区内矿泉水资源量的目的。分析控水构造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矿泉水成因。以动态长观结果分析评价地下水动态特征和稳定性,以水样测试结果分析评价矿泉水合格程度,并以抽水试验结果参数计算评价允许资源开采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存在低矿化锶·硅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日最大开采量为600 m3,规模为小型,研究程度基本达到详查精度。  相似文献   

3.
杨章贤 《地下水》2018,(5):28-31
依据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进行分析,从区域、主要类型和珍稀类型三个方面研究了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按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可将安徽省天然矿泉水分为12种类型,其中,锶型、偏硅酸型、锶偏硅酸型为主要类型,占全省矿泉水井(泉)点总数的76.67%。锶型矿泉水分布以合肥市分布较为集中,皖南分布较少;偏硅酸型矿泉水以黄山、淮南、六安等市分布较为集中;锶偏硅酸型矿泉水则集中分布在合肥、蚌埠、滁州、六安、宿州、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市。研究结果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承德地区矿泉水资源,探求区域内含锶矿泉水成因并圈定矿泉水潜力区,依托承德地区项目组所开展的含锶矿泉水调查与勘探,在生态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泉、地表水样品采集及含锶矿泉水检测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大量的含锶样品测试分析数据,针对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以及含锶点图层叠加耦合,利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内三大岩类中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分析,明确指出了本区富含锶的岩性地层潜力层;利用GIS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将区内含锶矿泉水分布与岩性、构造在空间上叠加并进行关联分析,圈定出富含锶矿泉水潜力构造区域带,分析研究区域内含锶矿泉水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为进一步指导研究区探寻构造带及地层中的富锶矿泉水潜力区,提供精准靶向目标;为进一步研究含锶矿泉水成因,尤其是富锶水与构造密切性、开采条件等因素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淄博市淄川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按照含水层性质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岩浆岩类构造裂隙水3大类。区内29眼井泉监测点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锶型、锂型和锶锂复合型3种类型矿泉水。从水岩作用角度分析了矿泉水中锶和锂的来源,认为研究区广泛分布寒武纪碳酸盐岩,石灰岩尤其是鲕状灰岩中丰富的锶元素,是锶矿泉水形成主要的物源条件之一;地下水沿灰岩裂隙岩溶运动为矿泉水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水动力条件;研究区腐殖质经低矿化近中性的大气降水淋滤后,形成富含腐殖酸的偏酸性溶液入渗地下,对地下岩层产生溶解、溶滤作用,随着溶解过程的进行,岩石中的锶元素大量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6.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湖南新田县(图1)发现大型富锶矿泉水田,面积约176.7 km~2,下降泉、机井锶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38 mg/L、2.76 mg/L,均大于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限值,在西南岩溶区,乃至全国实属罕见。下降泉、机井p H平均值均呈弱碱性,TDS平均值均属于淡水,硬度平均值分别属于微硬水、硬水。Ca2+含量分别占阳离子组成平均含量91.28%、58.05%,HCO3-含量分别占阴离子组成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斜坡地带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中黔中镇宁县北部存在大面积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地区,导致了当地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古地理分析、水化学分析、D、18O、34S同位素测试、岩样测试、岩心观察等技术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中硫酸盐(SO_4~(2-))浓度在30~1100 mg/L,平均值为221.78 mg/L,呈现高度富集SO_4~(2-)的特点;在区域相对隔水层以上,不同类型地下水中SO_4~(2-)浓度大体具有机井上升泉下降泉溶潭地下河出口基岩裂隙泉表层岩溶泉的规律;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中SO_4~(2-)的来源,表层岩溶泉中硫酸根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高硫酸盐样品中硫酸根的来源主要为石膏溶解。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掌握了研究区膏岩层分布及含水层结构特征,通过建立"越层找水"模式,采取下层低硫酸盐含水层,获取合格饮用水源,可有效解决当地水质性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国明 《江苏地质》2020,44(3):312-317
皖南黄山地区多处区域赋存有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类型多为重碳酸钙型含偏硅酸矿泉水。该地区的矿泉水资源分布与岩浆岩体的分布密切相关,且主要与印支期(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闪长岩有关,在花岗闪长岩分布区普遍赋存含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研究区矿泉水受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构造裂隙、节理裂隙和风化网状裂隙中,系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经较充分的水岩作用而形成。分析研究该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分布和成因,对其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当地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探讨黔中丘峰盆地区岩溶找水及开发技术,开展了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机井工程。在对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沿构造等可能布设机井的地下水富集地带,并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靶区布设物探剖面,根据电性差异查明主径流带的走向及埋深状况,进一步确定机井位置。最终通过钻探施工和抽水试验,查明区内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富水性,并成功施工6口探采结合井,为当地居民饮水提供了安全水源。黔中丘峰盆地为裸露岩溶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区内岩溶中等发育,以溶蚀裂隙为主,局部裂隙、溶洞发育地带和断层等储水构造富水性强,为地下水的富集地段,也是机井布设的首选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湖南省新田县富锶地下水的动态特点,在2017年1-12月对两处富锶地下水进行了一年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S045下降泉Sr2+含量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基本保持稳定,其值分别为0.27 mg·kg-1、0.25 mg·kg-1、0.26 mg·kg-1,S045下降泉Sr2+含量全年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水文地质特点决定了降雨对S045富锶下降泉Sr2+含量的稀释效应有限;ZK1机井Sr2+含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值分别为0.73 mg·kg-1、0.68 mg·kg-1、0.52 mg·kg-1,水循环条件的差异引起水位的变化导致高锶潜流带水与低锶浅潜流带水混合比例不同,使ZK1机井中锶含量与大气降雨具有正相关性。而离子比值法表明:S045下降泉的γ(Na+)/γ(Cl-)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0.78、0.44、0.49,γ(HCO3-+SO42-)/γ(Ca2++Mg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0.99、0.98、0.96;ZK1机井的γ(Na+)/γ(Cl-)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75.24、71.34、126.08,γ(HCO3-+SO42-)/γ(Ca2++Mg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37.13、30.54、44.89,这说明ZK1机井中地下水发生了阳离子交换。S045下降泉的γ(Cl-)/γ(Ca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1.09×10-2、1.06×10-2、1.05×10-2,ZK1机井的γ(Cl-)/γ(Ca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1.29、0.98、0.94,ZK1机井γ(Cl-)/γ(Ca2+)显著高于S045下降泉,表明ZK1机井水水动力条件弱于S045下降泉,这是机井中Sr2+高于下降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吐鲁番市大草湖水源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地下水含水层特征、补径排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矿泉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泉水流量衰减方程计算大草湖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结果可知:研究区内含水层主要为单一结构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区内东北部小范围含水层富水性为丰富,单井涌水量在1 000~5 000 m~3/d,其余区域含水层富水性为中等,单井涌水量在100~1 000 m~3/d;矿泉水中锶的含量在0.41~0.44 mg/L之间,含量较稳定,水温在12℃~14℃,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要求,可定名为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计算出的大草湖水源地保证程度大于95%的流量为2 710×10~4 m~3/a,而矿泉水厂年取水量10×10~4 m~3/a(273.97 m~3/d)只占剩余水量的1.19%,不会对现状用水户造成影响,保证程度高,可作为矿泉水开发的允许开采量。研究结果为区域后期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在进行沿河城幅(K—50—136—C)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对测区内所有的井、泉及永定河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了水样分析,以便了解各居民点饮用水的水质情况,为本区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提供依据。测区位于北京西山,主要河流为永定河,沿幽州背斜核部流动。测区水点类型有上升泉、下降泉、泉集河、泉群,民用井及河流等,分布不均匀。地下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由于基岩裂隙的联通程度较差,构不成统一的水文地质网络,故地下水只沿局部的裂隙发育。永定河为主要的排泄区。九山向斜是颇有远景的小型供水水源地。二、水化学类型分区(见图1)  相似文献   

13.
滇东岩溶高原区地层构造复杂,出露岩类齐全,北部属于上扬子地台、南部属于华南褶皱带,地球化学过程和岩溶作用过程,导致矿泉类型多样和水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泉水点363个.通过调查、梳理总结,区内矿泉水分为6类:偏硅酸、盐类、微量元素、碳酸、复合型、温矿水;据形成条件主控因素差异,成因类型可分3类:断裂带对流型、深循环层控...  相似文献   

14.
方岩  刘刚 《吉林地质》2021,40(4):57-61,72
上清泉天然矿泉水位于吉林省的抚松县露水河镇清水河村,出露于新生界第四系下更新统军舰山组玄武岩喷发旋回层面上.气孔状玄武岩孔洞间无充填物,相互间连通性好,为地下水赋存和运移提供了空间环境.通过分析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矿泉水形成机制以及对上清泉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化学分析,确定了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镁钙型水.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阳离子以镁离子为主,次为钙、钠离子.上清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较稳定,偏硅酸质量浓度为30.18 ~ 33.2 mg/L,已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国家标准.为自流型偏硅酸型矿泉水,水流量大.通过这次对该泉开发利用的研究,为矿泉水生产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泉水资源,办理采矿许可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小林 《地下水》2022,(1):49-52
夜郎坝构造盆地内多处泉水点及地下水机井水质中锶含量达到国家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反映了该区具有明显的锶异常显示。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露头(泉点、机井)水化学成份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是由多支箕状向斜构造集中交汇构成的环状构造盆地,盆地中侏罗系砂岩地层含富锶膏盐矿物,是形成锶型矿泉水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从盆地边缘和盆地内斜坡地带进入砂岩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在径流途中不断溶滤富锶矿物而形成锶型矿泉水;受砂岩与泥岩互层状分布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控制,矿泉水含水层具有多层性及承压性,越靠近盆地中心地下水径流途径越长、运移速度越慢、溶滤时间越久、富锶含量越高、矿泉水越富集,反之则矿泉水形成和赋存条件越差。  相似文献   

16.
由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勘察、评价的商州市玉神饮用天然矿泉水,于1993年10月5日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这是商洛地区首次发现和评价的一处优质矿泉水。玉神矿泉位于陕西省商州市白杨店乡东1100m 的李塬村,该泉从丹江河左岸二级阶地前缘第四系冲积砂砾石层与第三系中新统砂砾岩接触面处流出,含水层为第三系中新统砂砾岩。矿泉水的偏硅酸、锶两项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87)国家标准。水化学类型为 HCO_3—Ca 型。矿泉自流量96.5m~3/日.水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为富锶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区21个下降泉、30个机井富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成分间相关性以及离子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下降泉水化学类型全部为HCO3-Ca型,机井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型为主。相关分析表明,下降泉和机井中SO42-与Ca2+、Mg2+均表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HCO3-与Ca2+、SO42-与NO3-在下降泉与机井中的相关性具有差异,下降泉、机井Sr与Ca2+、Mg2+、HCO3-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Gibbs图表明下降泉和机井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的控制,下降泉、机井c(Ca2+)/c(Mg2+)、c(HCO3-)/c(SO42-+Cl-)、c(Na+)/c(Cl-)、c(Cl-)/c(Ca2+)系数比值具有差异。结果表明富Sr地下水的形成受碳酸盐岩成分影响显著,赋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富锶地下水在下降泉、机井中的水化学特征、相关性以及离子系数比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傲  邵长生  王岑  杨艳林  路韬 《中国地质》2019,46(S2):50-59
依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蒲圻县幅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本数据集采取水文地质调查、岩溶地面塌陷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质测试分析等方法而形成。数据集包含73个泉水调查点、7个矿泉水测试分析结果、1个岩溶地面塌陷点、7个岩溶洞穴点、10个水文钻孔等5方面数据。其中泉水调查成果包括泉点的分布位置、野外水质检测指标、泉水成因等;矿泉水分析结果为针对区内泉点及水文钻孔所取水样进行室内测试,达到矿泉水标准的测试结果;岩溶地面塌陷数据主要包括岩溶地面塌陷的位置、塌陷坑特征、地质背景、塌陷后状态等信息;岩溶洞穴调查成果包括洞穴点的位置、洞穴发育特征、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钻孔基本情况数据为钻孔位置信息、孔径、孔深等信息。数据集为赤壁市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安全利用,优质地质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数据源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阐述甘肃省自然地理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完成的614组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测试分析数据(包括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矿泉水界限指标、矿泉水限量指标和污染指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了甘肃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布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省内饮用天然矿泉水基本类型主要有锶型、偏硅酸型、锂型、碘型、锌型和硒型矿泉水六类,具备1项或1项以上的界限含量指标达到标准的水点共有417处,其中锶型(含复合型)矿泉水411处,是甘肃省的主要矿泉水类型,其余类型的矿泉水仅零星出现;按产出的地貌单元分析,锶型矿泉水产出率由多到少依次分布于河西走廊(82.2%)、陇东黄土高原(80.2%)、甘南高原(67.2%)、北山区(61.5%)、祁连山—阿尔金山区(59.7%)、陇西黄土高原(53.5%)、陇南山地(19.6%);按不同类型地下水及地表水中锶含量达标率分析,白垩系、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最高(平均85.4%),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断裂破碎带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平均53.2%),地表水最低(平均32.7%)。新近系—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中锶元素最易富集。研究结果对甘肃省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约克泉华位于新疆乌恰县托云乡托云盆地北缘、天山山系西部吐尔尕特山南麓,是西北干旱地区泉华的典型代表。在对苏约克泉华水文地质、地貌、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标本分析、水样全分析,以及河水和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较,对泉华景观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苏约克泉为典型的冷泉,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型;吐尔尕特山南坡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其主要补给,补给高度与雪线高度吻合,区域内泉水均属于气候成因型;在地层深部的热变质作用和灰岩去碳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_2,成为逸气的主要气体成分;在深部水循环过程中部分CO_2与围岩、宿主岩石进行化学反应所形成的Ca~(2+)、Mg~(2+)、HCO_3~-、SO_4~(2-)等离子,成为泉华的物质基础;泉华滩表面密集发育微型钙华池和边石坝。泉华的主要成分为CaCO_3,其次含有少量MgCO_3,类型上属于泉华中的钙华;氧化形成的高价Fe~(3+)使泉华滩呈现出以白色、棕红色为主多种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