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朝宝 《地下水》2018,(5):86-91
以山西省172个样点灌区为研究区域,按照《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测算方法及要求,测算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此基础上,以全省灌区统计资料为权重,测算分析得出山西省2017年大、中、小和纯井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为0.484 6、0.501 0、0.475 8和0.639 8,全省系数为0.538。通过对测算成果分析,认为测算结果真实反映了当年山西省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相关成果对山西省灌区工程建设、用水管理和规划编制等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叶尔羌河流域三个典型灌区1990-202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经测算,近20 a以来叶尔羌河流域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总体呈现递增变化,相比于90年代,2010年代灌区水利用系数提高15.8%。由于灌区季节来水不均衡使得叶尔羌灌区属于缺水灌溉,需要对区域内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区域节水力度,有效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6)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了设计水平年灌区"标准状态"渠道系统工程状况、田间灌溉水平和能力条件下的总体灌溉用水效率。本文结合辽阳灌溉区节水改造工程概况,对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思路进行探讨,认为在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设计时,需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左右,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左右,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  相似文献   

4.
梁英英 《地下水》2010,32(5):128-129
分析了灌区近年渠系水利用系数不断降低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减低的对策,对提高抽水灌区的水量落实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4)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Ⅱ)型灌区,涉及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三市的临潼、阎良、高陵、泾阳、三原、富平6县(区)。本文对泾惠渠灌区高陵县药惠段末级渠系现状进行分析,显示该区域预制板安砌梯形渠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已运行二十多年,存在衬砌标准低,过流能力不足,渠系建筑物老化,桥孔下陷,渠道引水能力降低,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灌溉水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末级渠系实施改造,对该区域斗渠、农渠进行必要的衬砌、整治,有效改善了原渠道状况极差的状况,经夏灌及冬春灌运行,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高,充分发挥出了骨干工程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效益,灌溉周期缩短,灌溉保证率提高,特别是在夏季引水期间,灌溉水含沙量大,可有效减少渠道淤积,增加灌溉引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同时减少了渠道巡护用工,节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定期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掌握其变化情况,对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的对双塔灌区的节水现状进行测算,成立专门的测算部分,组织专人对灌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首尾测算法"和田间实际观测法及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分析测算.得出双塔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5...  相似文献   

7.
杜晓丽 《地下水》2021,(3):105-107
龙潭中型灌区位于辽宁省西部的北票市境内.通过对灌区的可供水源龙潭水库的供水能力进行计算,进而进行灌溉水量平衡分析可知,该灌区灌溉作物为旱田,设计保证率为50%,渠系水利用系数按0.65计算,通过以上分析,上游来水量大于用水量,能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环节灌溉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漳河灌区为例,在对灌区渠系进行等效概化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不同工况下不同环节灌溉用水效率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总干及干渠环节和分、斗、农渠环节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较大,而支干、分干和支渠环节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偏小,渠道断面大小、长度及防渗率是导致渠道水利用系数差异的主要原因.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灌溉用水效率阈值,达到相应阈值时的投资,以及净节水量和节水率,分析了投资与灌溉用水效率阈值及节水率的关系.表明随投资的增加灌溉用水效率及节水率均提高,但其过程符合报酬递减规律,且节水率的报酬递减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9,(6)
当前水利资源整合方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能有效的使水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水利资源的利用率直线下降。通过对数据信息化背景下的水利资源监管进行研究,再设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来完成数据信息化水利资源整合的方法设计,结合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出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灌溉模式和水利资源的管理水平两个因素对水利资源监管整合方法进行检测。并制定基于数据信息化的水利资源整合实验,以期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率,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东  王殿武  李松  唐雷彬 《水文》2011,31(1):76-80
通过典型区域现场实验测算、代表性灌区实测及用水量调查平衡分析测算3种方法得出辽宁省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0.59,为科学评价辽宁省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9,(6)
清原县是优质水稻的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迅速。北三家拦河闸作为清原县重要的引水工程,担负着闸址下游两岸2 400亩水田灌溉任务。本文就灌溉范围内水稻的灌溉方式、各时期的灌水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水率进行计算,并对水平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三家拦河闸除险加固完成后,能够满足灌溉面积3 000亩灌溉用水量需求,可有效提高灌区粮食超量、增加人民经济收入,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亚绒 《地下水》2013,(6):117-118
秦都区属宝鸡峡灌区,由于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灌溉面积逐步减少。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节约用水,加强渠道和田间管理,改变旧的灌溉模式,提高水的利用系数,解决好渠道、田间等渠系渗漏问题。提出灌区推行渠水管道灌溉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之一,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史中兴 《地下水》2018,(6):99-100
灌溉效益是景电灌区发展的核心问题,灌溉效益低、灌溉成本高都不符合景电科学发展的诉求。减少灌溉成本,提高灌溉综合效益是景电灌区发展的关键。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效益和加大管理力度是实现景电灌区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长期的调研和资料,对如何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效益和加大管理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测水量水权力由科技处负责,调度中心应主要负责灌区渠系利用率监测和测算工作,赋予泵站管理站分水的权力以及构建调度中心新型权力实体与决策团体可有效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效益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景电灌区管理以及提高灌溉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任飞 《地下水》2020,(1):274-276
运用机织模袋混凝土防渗护坡技术不仅有利于灌区渠道边坡的加固,而且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输水渗漏损失显著提升渠道用水效率。本着不改变工程规模、位置的原则对灌区老化的渠系建筑物进行节水改造,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提升渠道水利用系数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以大洼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例,系统分析了机织模袋混凝土技术在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探讨渠道防渗的施工工具、工艺方法和改进技术,可为其他类似灌区的渠道防渗和节水改造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5)
为解决青龙河灌区渠首破损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防渗渠道漏水、损坏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输水干渠断路无法供水等问题,本文结合灌区工程实际合理设计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并以工程实践分析了方案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方案的实施明显改善了青龙河灌区的灌溉条件,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基本实现了高效节水、管理科学、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水文》1959,(2)
为了給青銅峽灌区新建和旧渠道的有效利用提供資料,1956年和1958年先后在青銅峽灌区內进行了干、支、斗、农四級渠道的輸水損失測驗工作。測驗渠段共35段,計干渠4段,支渠1段,斗渠2段,农渠28段,測次共119次,計干渠52次,支渠13次,斗渠14次,农渠40次。提出“1956年青銅峽灌区渠道輸水損失測驗报告”和“1958年青銅峽灌区測驗补充报告”,这些資料是在沒有經驗,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提供的,現在将过去所做的工作方法、工作体会及測驗分析成果提出,希給以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5,(6)
灯塔灌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东北部,灌区现有的水利骨干工程大部分运行期超过30年,由于渠道渗漏、渠系建筑物破损等,造成供水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渠道及建筑物急需改造,以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渠系输水损失,缓解灌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文章阐述了灌区工程现状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项目配套及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灯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和完全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周至县西骆峪中型灌区综合节水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会秋  朱立鹏  于存才 《地下水》2014,(1):150-150,152
周至县西骆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属于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渠道衬砌改造和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为主,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加强量水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和改造,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方案。缓解灌区供水不足的矛盾,使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区内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4)
陕西省作为西北内陆省份,长期存在水资源缺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大型灌区在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保障陕西粮食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大型灌区发展中的建设资金、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管理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灌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社会效益不高、发展滞后,末级渠系输水能力不足、综合改革不足及安全防护设施薄弱等,提出灌区在发展与改革中,要抓好探索和尝试,结合灌区实际,深入研究和推进灌区综合改革实现灌区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20.
殷玉琴  张雷  常玉会 《地下水》2010,32(6):93-94
田山灌区位于济南市平阴县与泰安市肥城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3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灌区始建于1968年,自1971年建成运用以来,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运行,渠道破损、坍塌,渠系建筑物及其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本文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对肥城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