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娟 《地下水》2012,(4):71-73
对阜康市平原区地下水埋藏与分布条件进行分析。根据近10 a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数据,从砾质平原区、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冲洪积平原下部三个区域,结果得出阜康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年际变化呈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总结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分析了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引发如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灌区盐碱地面积增大等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针对如何控制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18日起,永安井水位出现了持续的大幅度上升的变化过程。经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该井附近的另一口并多年来的开采后,于2001年7月18日突然停止抽水,而使地下水的补给量增大,造成地下水大幅度上升。这对研究临近并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动态影响提供了实例,对区分深井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德莉  申健  王珊珊 《城市地质》2015,(Z1):244-248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水位下降。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通过对矿山开采金铜矿以来多年间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地下水的变化趋势。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井裘布依公式计算等方法,得出了井下开采不同中段的涌水量及疏干影响半径的计算成果;结合水源水质分析.预测了矿山开采对于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矿区的开采活动对于地下水水位降幅影响较大,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选用南京地区近5年来的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月地下水埋深,通过开采系数法分析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较大,在不大幅度影响开采潜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区域总开采量;(2)南京市63.2%深层地下水监测井代表区域地下水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水位2014年有所回升;(3)提出了监测方式改革、监测站网调整等建议,为南京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1)
运城市城区水源地中深层承压水,由于持续过量开采形成了100 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通过对城区水源地含水系统的分析,把水位升降值看作是大气降水入渗和人工开采对含水系统输入激励的响应输出,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线性时不变集中参数系统输入响应数学模型评价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漏斗水位恢复进行初步预测,并对已实施的两次封井限采使漏斗中心水位回复效果进行分析。针对近年城区水源地承压水水位动态变化,结合现状开采状况,提出今后封井限量开采的建议,指出封井限采措施在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北方中小城市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结合地下水动态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地下水,在平原区南部潜水埋藏较浅的区域,气温变化和蒸发作用对潜水动态有一定的影响;该地区潜水水位总的呈现出区域性的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及地区性时段差异,迳流开采型和渗入开采型为目前该地区主要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承压水水位呈现多年持续下降状态,年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地下水流向也由原来的由北向南改变为由北东向西南。  相似文献   

7.
高立强 《地下水》2014,(6):26-27
分析神府矿区马家梁村一带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径流及水位的影响,认为杨伙盘煤矿开采对该村西部地下水量的增减影响甚微。老张沟煤矿开采造成区内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孙营岔一矿开采后对地下水有影响。煤层开采是影响井水、沟流减少不可忽视的因素。爆破采煤将导致原生裂隙、裂纹数量的增加,致部分裂隙穿透上部隔水层,从而造成地下水漏失,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规模直接受开采量大小的控制,水位的变化与开采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侯怀仁 《河南地质》2001,19(2):125-131
郑州五龙电厂锅炉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开采量4000m^3/d。由于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农业开采井涌水量减少,当地农民认为是由电厂开采引起的,双方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电厂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水文地质调查认为,电厂开采量基本合理,且由于电厂开采井与农用井开采层位不一,二者之间有一厚约30m的致密坚硬粘土层,有一定的隔水能力,因此,电厂的合理开采对周边农用井不会有大的影响,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主要是下游上街至荥阳一带形成的复合降落漏斗引起的,区域上的地下水超采引起全县范围内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是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传统方法是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等进行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但各方法的划定结果不统一。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上海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划定框架,对水位变化、开采系数以及开采引发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结果与上海市实际情况较吻合。这为后续制定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水位控制等指标及科学合理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冯嘉兴  蒙琪  王茜 《西北地质》2023,(4):243-253
长期的监测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河中游张掖地区地下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笔者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近40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化学、黑河出山径流量、气象要素、绿洲面积演变规律,识别地下水环境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出山径流量相关性显著,与张掖地区降水量相关性差,气候变化通过影响黑河上游径流量进而对研究区中部地下水水位产生影响,研究区降水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微弱;研究区西部、东部地下水水位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东部山前区受河流弃水量持续增大影响,近年来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西部明花乡至骆驼城一带井灌区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仍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研究区南部山前带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多年保持稳定,其余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2.
昆明盆地浅层孔隙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盆地内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特征及其影响条件,将孔隙水年内变化动态划分为灌溉型、开采型和降雨型等三种类型。在时程演变上,近20年来,除少数开采井点水位下降外,区内大多数富水块段地下水位一般变化不大或略有回升。盆地西部、北部地下水水位表现出一种缓慢抬升的过程。而盆地东部边缘和南部呈贡附近地下水受开采影响,水位呈下降趋势。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昆明盆地地下水普遍遭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在降低,同时,农业用水量也在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内孔隙水水位抬升有很大影响。然而90年代以来,昆明地区进入一个相对丰水期,降雨量的增加是盆地内孔隙水水位整体抬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3)
江都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的交汇处,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大,含水层发育,受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沉积影响,不同地区含水层厚度、颗粒、结构和富水性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江都地区第四纪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可以看出,第四纪含水层具厚度大、砂层层次少、颗粒粗、水量丰富等特点,含水层岩性较细,以中细砂、粉细砂为主,砂层厚度薄且呈多层状,含水层之间发育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水量一般。同时通过对江都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发现,由于江都区开采井及开采量逐年增加,水位逐年下降,并引发了江都地区的地面沉降,应采取严格地下水开采管理、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控制水位、加强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等措施,量化研究开采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合理确定开采井的分布、开采量和控制水位,为江都区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支撑,为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国矿、地方煤矿和个体煤矿相继开采条件下,阜新矿区八家子自然村附近地下水水位下降到地表以下43m,导致民井断水。文章运用RFPA^2D分析系统,以断水现象为例,通过对此系列采矿活动数值模拟分析,阐述了覆岩应力变化与采动裂隙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动裂隙的发育(生成、扩张和贯通)及其延伸范围,与开呆方式、开采层位和地下开采条件下地下岩体应力场不断变化密切相关。随着采区不断扩大、位置不断抬高导致采动裂隙扩张和贯通,使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联合,为浅部地下水迅速流失和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采动区及其附近区域木资源持续流失、向深部采空区渗流汇集。由于在不同的采矿阶段,水资源流失的程度和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幅度是不同的,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例如,在采掘前和初期应该合理设计采掘工作面、合理预留保护煤柱;在采掘中达到较大采空区时应采取实时控制措施、堵塞渗流裂隙;最后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昌吉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21,(5)
昌吉市属新疆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区域,随着昌吉市地表水供水工程的完善和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落实,昌吉市抽水机井按照计划逐年关停,地下水水位加速下降的趋势逐渐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通过对昌吉市14眼国控监测井、3眼州控监测井和6眼市控监测井2010-2020年地下水位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昌吉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昌吉市近十年地下水水位总体趋势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19年,州控井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开始出现反弹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昌吉市地下水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加强、昌吉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落实和地下水开采量严格控制。2020年地下水水位比2019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减少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应针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区域地下水位逐步回升,防止昌吉市生态环境受地下水位埋深影响而恶化。  相似文献   

16.
赵秀兰  陈宁生 《地下水》1991,13(3):156-157
河北平原水资源十分紧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对机泵合理配套及机井综合效益的正常发挥影响很大,致使机泵井工作环境恶化,引起单井出水量衰减,灌溉效益降低,机泵井报废以及提水动力加大,耗能增加等,这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对  相似文献   

17.
毛晓敏  赵振洲等 《水文》2001,21(2):25-27
对山东省高唐县尹固规划水源地群井开采条件下承压水位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抽水量30000m^3/d的情况下,开始抽水的5年内,井内承压水位下降速度较快,之后下降速度趋缓,10年后降至埋深50m左右,而开采的影响范围将逐渐扩工大,因此尽管规划水源地可以满足日供水量30000m^3/d的规划要求,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应当以开发浅层地下水为主,深层地下水为辅。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安徽地质》2010,20(3):229-233
本文利用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水位对比和典型孔组的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分析安徽省淮北平原孔隙水水位动态及历史变化。结果表明:多年来持续开采地下水,改变了淮北平原孔隙水水位动态类型和不同流动系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加剧了孔隙水水位变化的随机性;集中开采区的中深部孔隙水水位动态变化尤为显著,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原自流区消失,并诱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5)
矿山的开采大多需要进行疏干排水,而在疏干排水时持续的地下抽水势必导致区内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对周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为了分析矿山开采中地下水流场的变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兴隆县某金、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建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对已知地下水动态水位的拟合与检验,确定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兴隆县某金、铁矿运行投产含水层水位的变化特征,探讨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陶虹  丁佳 《地质论评》2014,60(1):231-235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