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定西市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定西市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内官-香泉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盆地地下水位历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下水位历年呈持续下降趋势,汛期7~9月降水补给地下水资源量增加,地下水位持续回升;5月、6月农业灌溉用水量加大,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加大。通过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盆地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并对引洮供水工程引水灌溉后的地下水动态作了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二十年地下水位动态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子 《地下水》2004,26(4):285-286,309
通过对二十年来积累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宝鸡地区不同地貌单元、不同灌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井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滹滏平原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水位埋深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 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 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 认为受地下水位埋深制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二者的不同影响, 存在使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的地下水位埋深区间;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对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及其制约关系, 确定滹滏平原淡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27~30 m和15~19 m。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选用南京地区近5年来的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月地下水埋深,通过开采系数法分析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较大,在不大幅度影响开采潜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区域总开采量;(2)南京市63.2%深层地下水监测井代表区域地下水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水位2014年有所回升;(3)提出了监测方式改革、监测站网调整等建议,为南京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河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转化利用,且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利用量的增加,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但2001年以后,部分区域下降幅度减小,个别地方止降回升,并引发了一定的地质灾害。通过甘州区地下水三十多年监测资料,全面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探讨了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成因,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是西安市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本文根据西安市布设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长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区域内33年间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世纪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曾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本世纪初西安市采取多种措施,使地下水位开始缓慢回升,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3)
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双控模式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种管理模式,而地下水位控制包括区域地下水位控制和局部地下水位控制两种模式。通过对地下水双控模式进行论证说明,对我国当前地下水双控管理工作实践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及有关误区进行区别探讨,认为地下水开采量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微观控制,地下水位管理工作中要以局部地下水位控制管理为主。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敏感地区地下水位控制,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水含水层给水度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给水度的测定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给水度测定方法主要有:野外原位测试法、疏干漏斗法、电测法、室内测定法、有限差分法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等。现分述如下: 一、野外原位测试法 我们利用抽水降低地下水位后,挖探井采取不同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大荔沙苑地区作为生态脆弱区,由于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极其突出。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长系列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其地下水位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沙苑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类型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开采型和大气降水入渗—蒸发型,地下水位受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开采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必要通过科学规划、管理措施等手段有效涵养地下水、防止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促进当地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大量集中开采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利用降落漏斗区腾空的地下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可使地下水位得到恢复。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庆市目前已形成了东西两个大的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必须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设计并模拟了现状开采、逐年压缩分别在现采和压采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回灌等4种人工调蓄方案,对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结果表明,压缩开采和人工回灌均可加速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恢复,在逐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5%的情况下实施人工回灌(0.45×108m3/a),地下水位恢复效果最明显,到2010年末,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可回升7.7~10.3 m。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位演变可以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及降落漏斗修复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华北平原2019—2020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及历史水位资料,研究了2020年现状地下水位流场及漏斗分布状况,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平原东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呈现差异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累计降幅达20~60 m,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缘一带水位降幅最大,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西部山前主要城市水位止跌回升;中东部地区水位呈现自然波动状态。深层地下水位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水位降幅度最大,累计达到40~90 m;2014年后城市区与农业区深层地下水位呈差异化发展,城区水位回升明显,周边农业区仍呈快速下降趋势。此外,在地下水演变分析基础上,以地下水采补平衡及水位恢复为目标,提出了开展超采区防控目标水位阈值研究、制定地下水减采和回补精准治理方案、优化地下水位监测网以及南水北调农业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等建议。研究成果对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精准治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长期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储量资源大量亏损,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入京为地下水资源蓄养提供了条件,地下水超采困境将逐步得以改善。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非饱和地下空间受人类干扰明显,恢复地下水位必须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北京平原区(不合延庆)建[构]筑物地下基础与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场对于地下水位上升的制约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限制恢复水位,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限制曲面。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由实际地下水开采结构控制的水位流场中,寻找最接近的限制水位作为地下水回升的控高目标,并计算了地下水库中能够用于水资源储存的可恢复调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陕北沙地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君 《地下水》2007,29(6):82-83
陕西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近年随着工业建设、农业发展,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前的明水海则滩现在成了干滩.为了科学高效地保护和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在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海则滩,布设两眼地下水位监测井,展开了一个水文年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依据监测资料,沙地区地下水位的年幅变化较小,而周边黄土梁岗区变幅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沙地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4.
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黑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水系统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非常关键. 基于甘肃河西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和灌溉统计数据, 研究了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地表水的不合理分配和耕地的扩展导致了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的剧烈变化. 1985-2004年区域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 2005-2013年呈现下降和回升两极发展趋势, 冲洪积扇群带地下水最大下降达17.41 m, 而黑河干流沿岸地下水位最大回升了3.3 m, 地下水埋深普遍增加了1.0~3.0 m. 尽管地下水位在2005-2013年表现出回升趋势, 但干流中游盆地地下水系统处于严重负均衡状态, 制定合理的“生态分水”方案和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枯竭及国家供给侧结构调整,我国闭坑矿井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矿井闭坑后停止抽排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回升直至与区域地下水位平衡,会对邻近生产矿井产生威胁。以淮北闸河矿区岱河煤矿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矿井闭坑后水位动态回升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井闭坑后,随着时间延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回升速度前期较快,后期减慢,揭示出区域地下水径流场对矿井水位回升具有明显的影响,得出了水位随时间动态变化过程,地下水回灌时间约2 000 d,研究结果为邻近生产矿井防治老空水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主要的供水水源,随着绿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加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导致了地质环境生态问题。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访问与统测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测定地下水位,分析地下水位动态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认为腰坝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人工开采影响,总体趋势表现为持续下降,并在开采期局部地区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绿洲防护林及周边荒漠植被处于衰退阶段,出现退化或大面积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7.
榆溪河位于榆阳区境内,全长98 km,流域面积近4 000 km2,根据地形地貌及支流分水岭等整个流域被划分为10个水源地。本文依据流域水文地质条件构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可视化数值模拟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流域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型经识别与校验完成后,加载煤矿矿坑涌水工况,模拟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预测未来30年末的地下水末流场、末埋深场、末降深场、潜水位降深曲线以及地下水补排均衡量,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主要结论为:(1)在地下水及煤矿现状开采条件下,未来30年末水源地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负均衡主要为消耗深层侏罗系地下水资源储存量。(2)煤矿开采涌水主要对矿井及其周围的潜水位产生一定的影响,金鸡滩镇附近由于煤矿矿坑疏干地下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降落漏斗区域,潜水位最大净降深约3m,影响半径约15 km。(3)流域地下水位呈缓慢平顺的发展态势,没有出现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情况,未来30年地下水位下降一般0.5~2.3 m,煤矿附近最大地下水位下降约3 m。研究成果可为榆溪河流域煤矿开采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大同市城镇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长期以来,由于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大同市地下水位超采严重,形成多处地下水降落漏斗,超采面积506 km2,其中严重地下水超采区达163 km2。对大同市城郊浅层孔隙水中型超采区长系列年动态资料分析计算,建立地下水开采量、超采量、超采区净补给量和水位回升线性关系,在考虑地下水补、径、排基础上,对超采区水位回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确定大同市地下水超采区漏斗中心水位恢复年限为2017年,通过圆锥模型分析,预测地下水位恢复后能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9.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游地区作为北京市最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区,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多年连续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9-2013年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45 m;应急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硬度年均上升2.6%,密云十里堡地区地下水硬度和硝酸盐氮超标。通过分析潮白河冲洪积扇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认为:超量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是引起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地下水超量开采和地表水污染,并利用南水北调的水进京之机回灌和停采以涵养地下水,是恢复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矿山开采疏干对地下小资源破坏的一个实例 采矿疏干地下水,是破坏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因素;采矿业的发展,对地下水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地发展采矿事业。从采矿业的发展速度来看,目前世界上采矿业平均每年增加8%。每十五年矿床开采量大约增加一倍。采矿业的发展将会引起采矿地区天然水文地质条件的重大变化。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变化特别是当采矿深度达到数百米,而排水量达每秒数百升以上时,对地下水天然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