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银洞沟铅锌-银矿床产于—火山穹窿核部。矿床的矿化过程先后由银矿化期和铅锌矿化期组成。前者分三个矿化阶段,后者分两个矿化阶段。矿床地质特征表明,矿床形成和火山穹窿核部的流纹质次火山侵入岩具有密切成因联系。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的微量元素、同位素(Pb、H、O、S、C)、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形成的化学热力学条件。在此基础上,从火山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地质背景、时代和相互关系,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作者认为本矿床形成于13亿年左右,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的次火山中—低温热液。 相似文献
3.
4.
5.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河南内乡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群,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造山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δ~(18)O 值为2.7~9.6‰,δD 值为-95~-73‰,δ~(13)C 值为0.1~0.9‰。早阶段流体为源于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来自大气降水的循环。矿区南侧含大理岩的秦岭群符合早阶段变质流体的源区岩性特征,因此认为,在中生代扬子与中朝大陆碰撞过程中,秦岭群板片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在二郎坪地体之下变质脱水,导致造山型银/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发育,流体在赋矿构造的韧脆性转变带或韧脆性转变期卸载成矿物质,形成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湖北银洞沟矿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较为典型的大型银矿床。文中系统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提出了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银洞沟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东南部武当群变质火山岩中,矿体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少量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铁白云石、白云母、钠长石、绿泥石、黄铁矿等,成矿流体特征为低盐度、低密度、富含CO2±CH4±N2的水溶液,矿床上部为低品位银金矿体,中部为高品位银金矿体和少量铅锌矿体,深部银品位降低,金品位增高,同时出现较厚大铅锌矿体。其地质特征与典型的造山型矿床一致,表明其为一造山型银矿床,矿床矿化分带符合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地壳连续模型,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寻找矿山深部金、铅、锌、铜、钼等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7.
8.
10.
豫西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共生组合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豫西地区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层间破碎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各类型金属铅多金属矿床的同源,同期,不同阶段,不同成矿空间的矿床产出组合,并从成矿时间,空间,产出型式和成因上论述了其成矿的共生性,分带性,过渡性,互补性,连续性和重叠性等共生组合规律,举出实例阐明了研究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柞水县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一套复理石建造中,层位稳定。本文通过矿床的铅、硫、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泥盆系下伏基底地层,矿石硫来源于泥盆纪海水的无机还原,成矿溶液介质水为泥盆纪海水。成矿温度70~173℃,压力200Pa,成矿溶液盐度10.9~45wt‰(NaCl)。认为该矿床为一弱改造的海底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银、铅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
银洞沟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构造对该矿的控岩控矿作用和围岩蚀变等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早期 层次滑脱构造控制了初放源层的形成、韧-脆性推覆型剪切作用控制了含矿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银洞沟银多金属矿是一个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型脉状矿床,产出于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地体早古生界二郎坪群(Pz1 er)内,是在二郎坪地体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具大型乃至超大型规模.金属矿物以独立矿物(银金、辉银矿)、硫化物形式赋存,银、铅、锌共生关系密切.通过对矿床地质、铅同位素、碳氢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 相似文献
14.
湖北竹山县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矿体主要受东西向的银洞岩背斜控制,呈脉状产于武当山群变火山岩.热液成矿作用包含4个阶段:(Ⅰ)细粒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细粒石英-银金矿化阶段;(Ⅲ)粗粒石英阶段,含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Ⅳ)块状铁白云石-石英阶段.银洞沟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NaCl-H2O型(W型)、CO2-H2O-NaCl型(C型)和CO2-CH4型(PC型).Ⅰ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以W和C型为主,含少量PC型,相比Ⅰ阶段,Ⅱ阶段的C型包裹体更多,而Ⅲ阶段仅发育W型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8 ~ 436℃,盐度为5.1%~10.2% NaCleqv;Ⅱ阶段均一温度为220~375℃,盐度为2.0%~ 10.7% NaCleqv;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2 ~272℃,盐度为0.4%~7.2% NaCleqv.根据C型包裹体估算前两个阶段压力分别为330 ~463MPa和180~363MPa,相应成矿深度分别为12.5~17.5km和6.8 ~13.8km.从Ⅰ到Ⅲ阶段,δ18OW、δD平均值分别由8.4‰和-72‰,变化至0.9‰和-67‰,指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混入了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与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富CO2的变质热液,属于造山型矿床,流体的混合可能是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白牛厂矿床为由花岗岩浆提供热源、部分成矿流体及部分成矿元素,主要由Z-等地层提供成矿元素,古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及构造运动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的叠生矿床。由于燕山期构造作用和先期构造的活化,致使燕山期上侵岩浆压力降低,岩浆内部物理化学失衡,发生液态分离,分离出的含矿热液与大气降水一起。,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微量元素标型和热电性标型的研究得出该矿床属热液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9.
2条金多金属矿脉产于构造破碎带及层间挤压破碎带内。认为芦子箐金多金属矿床早期受燕山期个旧(西)花岗岩(γ35(a))影响,后期受喜马拉雅期芦子箐碱性岩体叠加改造,为不同期次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中,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20.
河南银洞沟造山型银矿床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产于北秦岭造山带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地体内,含矿围岩是二郎坪群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带内,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类型和分带等地质特征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一致,应属造山型银矿.矿床硫化物δ~(34)S介于+4.7~+8.1‰,高于有机物和岩浆岩.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介于-0.2~+0.9‰,与海相碳酸盐一致,高于其它所有地质体.矿石硫化(206)Pb/~(204)Pb=18.2026~18.4462,~(207)Pb/~(204)Pb=15.5835~15.7739,~(208)Pb/~(204)Pb=38.5478~39.0890,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夹杂沉积硫酸盐的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建造是最为理想的物源,对比研究东秦岭北坡相关地质单元,认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来自二郎坪群和秦岭群,尤其是雁岭沟组含碳酸盐岩地层对于成矿流体和物质的贡献不可替代.中生代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秦岭群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并通过俯冲变质脱水而为银洞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流体.朱夏断裂北侧依次出现银洞沟银矿、许瑶沟金矿、松垛隐伏花岗岩基、栾川斑岩钼矿带,构造-成岩-成矿空间格局与CMF模式(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完全一致,证明了CMF模式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和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的有效性.银洞沟矿床的发现和研究结果证实了前人预测的朱夏断裂北侧"桑坪-米坪-许瑶沟铜金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化带"的客观存在,该带应作为银金多金属矿床勘查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