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新疆是中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和土地盐渍化是新疆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1994年和2012年TM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对新疆北屯地区荒漠化、盐渍化进行解译,并对北屯地区荒漠化及盐渍化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94到2012年,研究区土质荒漠化的面积减少173.94 km~2,砂质荒漠化、砾质荒漠化的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和重度盐渍化面积分别增加71.28 km~2、4.10km~2和7.63 km~2,盐渍化程度呈现轻微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拉尔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拉尔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研究区盐渍化程度及分布情况认识不足,制约了研究区的农业发展。针对阿拉尔地区盐渍化土壤现状,借助统计学与野外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2. 0数据分析软件,对阿拉尔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尔地区盐渍化表聚强烈,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型为主,不同深度的土壤盐渍化特征不同,0~0. 2m、0. 6~0. 8m土壤盐渍化以中等盐渍化为主,1. 4~1. 6m以轻度盐渍土为主,整体轻度盐渍土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与地下水特征关系密切,地下水矿化度 3g/L,对应盐渍化多为中度-重度盐渍化,地下水埋深1~3m,盐渍化多为中度-重度盐渍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安徽贵池地区富硒土壤特征与潜力,服务当地富硒土地资源开发,选择贵池西部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试验,探讨Se、I等有益元素的富集特征、成因及潜力,Cd、As等有害元素的超标特征及成因等,结合研究区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特征,讨论富硒土地资源及其开发优势。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Se等有益元素含量总体较高,其中Se含量达到富硒土地标准的表层土壤点位占全部样品点位的76%;表层土壤中Cd含量超标的点位占48%,其他有害元素仅个别点位超标,Cd是制约该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的主要不利因素。在研究区圈定了61.4 km2的富硒土地资源,认为研究区东部土壤富硒的物质来源是二叠系灰岩,可以利用当地灰岩提升富硒土地资源品质,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绿洲农业区土壤、作物等样品的系统采样分析,研究该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富硒土壤成因,查明富硒枸杞产出及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研究区富硒土壤面积有413.6 km~2,硒含量在0.23×10~(-6)~2.8×10~(-6)之间,平均值为0.47×10~(-6);富硒土壤呈碱性,肥力元素丰富,土壤环境清洁;研究区土壤硒来源为第四系湖相沉积物,盐渍化作用、土壤粒度、有机质含量等对硒的迁移和富集有显著影响;作物中诺木洪枸杞清洁无污染,富硒比例高,与土壤硒显著正相关,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旱—半干旱高寒地区土壤盐渍化,对区域农牧业发展及地质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在西藏扎西康矿集区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宿麦朗沟盐渍化3处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分析,查明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及盐渍化成因。结果表明:相同层位土壤电导率与水溶性盐分总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0~80cm之间,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变化较大;80cm之下,土壤盐分含量趋于稳定;因子分析进一步揭示,研究区土壤盐分主要由氯离子、钠离子组成,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强(R2=0.9592);维美组地层以高硅、高钠为特征,三角洲及河流相的沉积环境及地下水活动等共同造成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地下水位、定期人工喷淋洗盐及施入有机肥料等方法是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防治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地区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新平县者竜—戛洒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该地区富硒土壤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38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平均含量0.29 mg/kg,按0.4 mg/kg相似文献   

7.
将土壤和潜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研究区土壤酸化及地下水碱化、土地沙化、湿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主要水土地质环境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潜水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土壤剖面实测数据为基础,认为土壤环境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以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认为潜水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控制。为研究区水土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来榜地区为研究区,按8个点/km^2的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该区土壤样品中Cd、Hg、As、Se等21项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特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来榜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来榜地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4%;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以上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0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土地为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87%;其次为一等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7%。研究区土壤整体缺乏硒,但部分茶叶富硒。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土地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辉  张学君  张群  杜丽娜 《岩矿测试》2019,38(6):693-704
北京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些年研究成果表明局部地区土壤达到富硒水平,掌握该区富硒分布特征对于开展北京地区的富硒环境研究和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1615km~2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297件表层土壤、25组玉米及对应根系土壤和15件岩石中Se等地球化学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土壤和农作物中硒含量特征、富硒成因来源以及土壤硒与碳铁磷等其他元素的关系,评价富硒土地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区间为0.055~0.465mg/kg,背景值为0.257mg/kg,呈现富硒特征,厘定出360.4km~2富硒土地资源。当地种植的玉米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028~0.70mg/kg,几何均值为0.20mg/kg,80%的玉米样本为富硒农产品,且土壤富硒与作物富硒空间分布一致,指示土壤硒是作物体内硒的重要供给来源。研究认为,地质背景和成土母质是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分布的主控因素,河流相沉积的暗色岩系是重要的土壤硒来源。富硒土地整体环境质量清洁安全,仅3.23km~2(面积占比0.2%)土壤重金属(镉汞铅)含量超风险管控值,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地区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环境风险,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在天津滨海地区布置了6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盐渍化剖面,选取其中4个剖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按月采样监测。研究发现,除了BHY6土壤剖面由于长年耕种,表现为平衡型土壤剖面形态之外,其余基本表现为底聚型土壤盐渍化剖面形态;从剖面中下部直到底部浅层地下水位附近,土壤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或Cl-+HCO-3为主,尤其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偏高(达盐水程度)的地区,土壤中Na+、Cl-所占比例具有绝对优势,具有滨海盐土的基本发生特征;气候因素、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及埋深、表层土壤植被都是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表层土壤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越高、埋深越浅,其土壤剖面含盐量越高;果林地和长期耕种的土地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的活性,有效抑制盐分的累积,降低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保护和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1.
基于湖南省汨罗市耕地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范家园地区存在富硒土壤分布区面积达30.22 km2,其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均值为0.43 mg/kg,垂向土壤剖面特征研究表明硒主要富集于表层.通过不同农作物样品分析发现,红薯及水稻富硒率最高,分别达到87.10%和81.63%.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土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河北矿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钻探、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获取了土壤盐分含量和地下水特征数据,分析了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垂向变化及与浅层地下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主要以潜在盐渍土和轻度盐渍土为主,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重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钠和钙离子为主。土壤垂向上显示表聚性(0~20 cm),表层盐渍化严重,深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研究区土壤盐渍土与浅层地下水存在内在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与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煤炭的开发利用,将加剧和恶化土壤盐渍化程度,煤炭的开采需要合理确定地表塌陷的程度,以此来倒逼煤炭的开采开发模式,从而减缓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黔东南州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首次查明了耕地土壤中锗含量和富锗质量等级特征,探讨了富锗土壤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1)区内表层土壤中锗含量0.13~9.21mg/kg之间,算术平均值为1.54mg/kg;(2)区内富锗耕地为1794.30km~2,占调查面积的40.17%;富锗耕地环境综合等级主要以优先保护类为主,面积为1167.35km~2,占富锗耕地面积的65.06%;安全利用类次之,面积为593.38 km~2,占富锗耕地面积的33.07%;严格管控类较少,面积为33.57km~2;(3)土壤中的锗元素主要缘于热液作用或热水活动使锗元素侵出而富集于地壳表层,Ge与Pb、Zn元素正相关性好,与N、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余元素呈弱正相关关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再生铅工业园周边0~20 cm深度的表层土壤及0~300 cm深度的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的研究及来源解析,发现土壤中Cd、Hg、As、Pb、Cr、Cu、Ni及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00.4 ng/g、39.45 ng/g、12.22 mg/kg、42.5 mg/kg、75.4 mg/kg、28.5 mg/kg、33.5 mg/kg、74.1 mg/kg,富集元素主要有Cd、Pb及Hg,其中土壤Cd、Pb富集明显受工业活动影响,Hg富集与工业活动无关。土壤Cd明显富集面积为21 km~2,影响深度为65 cm。土壤Pb明显富集面积为12 km~2,影响深度为20 cm。土壤Hg普遍为中度富集,富集深度为0~65 cm。土壤中Cd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以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Cd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的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均与其全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仅有9.5%样点Cd含量与5.4%样点Pb含量超过了《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规定的污染风险筛选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3S”技术与土壤化学方法,对毛乌素沙地榆林市境内区域的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近45年来变化研究与生态修复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的沙质荒漠化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治理方式以人工修复为主;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的分布面积与强度呈现先快速发展而后逆转的变化特征。其中,1975—2007年沙质荒漠化的发展与过度放牧、荒地开垦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及强度密切相关。2007—2019年的逆转与生态调控政策及治理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人工修复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优于自然修复地区,在同等背景的自然修复条件下,不同成因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区别。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以人工修复促进植被自然修复能力,是研究区有效的生态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三原—阎良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三原—阎良地区土壤中Se元素、pH值和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分布,以及土壤中Se的主要赋存形态,发现当地拥有大面积的富Se土地资源;土壤基本属碱性、强碱性,有利于植物对土壤Se的吸收利用;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土壤Se的富集;Se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可提供大量可溶性有机和无机Se为植物利用。通过对调查区主要农作物的研究,发现区内油菜、小麦、大蒜、白萝卜、玉米、芹菜的富Se食品达标率高达55%以上;农作物对土壤Se的富集能力为:油菜小麦大蒜玉米白萝卜白菜花白芹菜花椰菜;区内大部分农作物达到食品卫生标准。因此,调查区具有发展“天然、绿色、安全”的富Se农作物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杨玲 《化工矿产地质》2005,27(4):210-210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对我国260万 km2具有代表性土地的调查,为我国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被纳入调查试点的地区包括我国东、中部地区的“一带一区两域”和西部以农牧经济区为主的草原、 盆地等。其中,沿海经济带、东北经济区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黄河中下游流域总面积为178万km2。  相似文献   

18.
对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灌区土地盐碱化成因及危害发生特征分析,得出灌区土地盐碱化主要与灌区水库供水水源水质以及因灌溉而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关。 地表积盐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制约团场的发展,为了防治碱灾害,促使团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分析探讨灌区土地盐碱化成因、提出治理土地盐碱化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实际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与植被发育和地下水埋深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银川平原内部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第一障碍性问题。基于遥感数据,结合表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对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与植被和地下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层土壤含盐量的增大,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逐渐减小,植被发育较好的区域土壤含盐量均小于3 g/kg;植被主要生长在没有盐渍化或轻微盐渍化的地区,在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地区几乎没有植被发育;在枯水季节,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下水位埋深为1.5 m,而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1~3 m。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银川平原普遍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文章对银川平原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及潜在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利用Landsat 8 OLI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选取地面高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植被指数、盐分指数及干旱指数为预测指标并提取指标值建立数据集,结合野外实测样点数据,建立基于异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算法的盐渍化灾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建立预测模型时,选择Radial Basis Funciton作为模型的核函数,c=100且g=3时预测精度最高可达85%;(2)研究区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854 km2,中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985 km2,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231 km2,主要分布在平罗县西大滩、银川芦花和吴忠苦水河地区;(3)银川平原北部的土壤盐渍化情况较严重且多分布于耕地周围的撂荒地以及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耕地资源中土壤盐渍化状况较严重,应注重耕地的合理灌溉与排水,增加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