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说明了五个问题:(1)建议用地图学作为地图(制图)学的总名称,不应认为地图制图学就是地图学。(2)说明国际上当前对地图(制图)学的研究所持有的几种不同学术观点。(3)说明地图(制图)学虽然与许多学科发生联系但还划分不到其它大学科系统中去,当前仍应属于地球科学中的一种。(4)说明,对地图(制图)学的结构与体系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模式。笔者同意第一种学术观点,将地图(制图)学分成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三个层次。(5)说明地图(制图)学当前应着重研究:一、扩大电子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对地理信息数据结构与处理的研究;二、加强地图感受与传输系统的研究,用以提高地图图形的显示与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信息     
《地图》1987,(4)
1988年8月城市制图会议(加拿大·Fredericton)1989年8月ICA第14届地图制图学术讨论会(匈牙利·布达佩斯)·1989年10月城市制图会议(中国)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第八届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12日至21日在墨西哥合众国莫雷利亚市召开。我国参加这次大会的共有九人,他们是:胡毓钜教授、张清浦高级工程师、陆用森副编审、郑家声副译审、王家耀副教授、廖克副研究员、刘岳副研究员、王瑞林副教  相似文献   

3.
文摘     
《地图》1988,(1)
1987年11月3日《科技日报》科学版“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87)题为“定量制图学”。作者罗伯特·坦普尔指出张衡写过一本名为《算罔论》的书,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坐标的基本原理。汉朝正史说他“网络天地而算之”,这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裴秀是张衡在制图科学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4.
制图科学过去在中国是一个“冷门”,一向不受人重视,研究的人很少,成绩很不佳。但解放以来和其他科学一样,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胜过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为了说明建国十年来制图科学的伟大成就,我们不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制图的情况,简单的回忆一下,作为一个对照。  相似文献   

5.
计算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范式经历了三次转变:中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移动式计算,并向普适计算迈进。不同的计算范式孕育了不同的制图模式,地图制图模式也经历了三次转变:单机版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网络地图制图和移动地图制图,并向普适地图制图的模式改变。普适地图制图是普适计算技术在地图制图领域的应用,是普适计算与地图制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普适地图制图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普适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为今后普适地图制图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旅费资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制图者将有机会获得参加国际制图会议的旅费资助。ICA一般采用联合国的发展中国家名单 ,见联合国统计年报。最近的名单包括所有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 (包括加勒比海地区 ) ,大部分亚洲和大洋洲国家。申请者必须是第一次向 ICA提交论文且年龄在 35岁以下 (含 )。申请者必须分别向会议秘书处和 ICA秘书长提交论文全文和摘要。 2 0 0 1中国北京国际地图制图大会 (2 0 0 1年 8月 6~ 10日 )截止日期为 2 0 0 0年 12月 15日 ,2 0 0 3南非德班国际地图制图大会 (2 0 0 3年 8月 10~ 16日 )截止日期为2 0 …  相似文献   

7.
制图学     
§1制图学的对象和任务每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制图学,也是这样。制图学的对象和任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涵义。在古希腊时期,制图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测绘学会制图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制图专业委员会和夏季地图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24日至31日在大连召开。会议代表共40多人。制图专业委员会会议由胡毓钜教授致开幕词,高俊教授总结报告,会议讨论了1988、1989两年学术活动计划和具体安排。在地图科学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理论地图学中一些名词术语的特征、定义及  相似文献   

9.
尹贡白 《地图》1991,(4):45-48
1989年6月至1989年12月,本人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逗留了半年。在日期间,参观访问了五家地图制图工厂、三所学校和一个研究单位,参加了在横滨召开的一次国际地图学会和四次日本地图学会,结识了不少地图学界的日本朋友。根据所见所闻,结合各种资料写成本文,供大家了解日本地图制图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一般情况大地测量不但可以满足测量和制图的需要,现在它已转为为地球物理和行星科学服务了。1975年以前全球大地测量定位的精度(例如美国大地测量局负责搞的全球卫星摄影三角测量网)为±5米(指中误差,下同)。1975年时卫星多普勒定位,使用精密星历,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制图数据和入库数据一体化并实现制图、建库、管理软件的高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城镇地籍)项目的实践,探讨了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MapEasy5.0制图系统平台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刚  盛业华 《地图》2001,(4):19-21
一、引 言  地图是传输各种地物要素的数量与质量、空间分布关系的模型与工具 ,是通过各种专门的符号图解或编码系统 ,使用图者形成对所研究区域的空间信息的认识。数字地图则是指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195 6年Imhof把制图的理论部分称作制图理论(Cartology) ,包括制图传输理论、地图知识和制图方法 3部分。发展到今天 ,传统的制图学理论基础整体大大地拓宽了 ,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 ,联系越来越紧密 ,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传统的地…  相似文献   

13.
一、荷兰地图制图协会(NVK)把地图制图职业教育视为自己的职责,无论是训练自己的会员或所有从事地图制图职业者都是一视同仁。因此自1958年建立以来,NVK以相当大的力量放在教育方面。地图制图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由日本遥感研究会编写、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刘勇卫研究员翻译的《遥感精解(修订版)》一书,已于2011年1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1,(4)
到目前为止,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CKAP)成员国中已有15个国家参加了南极地图制图工作。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备受考察人员的青睐,因为这里经常发生岸线和大量苔原以及许多岩石露头山区的位置变化。再加上考察人员只能到达南极边缘地区,这就是南极地区制图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92,(3)
刘德隆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1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1936年秋毕业于广东省陆地测量学校制图专业,1945年奉派去美国、加拿大学习和考察,1947年4月回国。曾在原北平制图一分厂任职,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参加革命,1985年离休。刘德隆高级工程师在基层作业时是一把好手。留美期间,曾在美国陆军制图局、航空制图局、海  相似文献   

17.
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是遥感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本科教育中应加强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对课程现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促进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戴达拉斯企业公司近年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航空遥感仪器,叫做航空专题成象扫描仪(ATM,全名Airborne Thematic Mapper Scanner,型号为AADS-1268,也有人译成“航空专题制图仪”)。这种仪器是在AADS-1260系统(11个波段的多光谱扫描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选择的专题制图仪的波段收录数据,该仪器为八十年代的多光谱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度通用的研究系统。 AADS-1268扫描仪于1981年10月首次在美国西部进行空中试验,1982年3月提交给NASA/Ames在Lockheed ER-2型高空调查飞机上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地图的特性在于运用系统化的符号抽象概括地表现事物或现象的空间位置。以测量为基础的精确定位的地形图为军事和其它经济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制图工作成为隶属于政府的一种专业。在当代专题地图的迅速发展时期里,使传统的制图人员不可能包揽各种各样的专题制图工作,因为他们不可能同时是许多不同科学领域里的专家,为此,必须把地图的理论与方法普及,使在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经常需用相应专题地图的广大工作人员掌握制图技术。从这一观点出发,在现代,我们是否可以把制图学看作是一门工具科学。  相似文献   

20.
该所设有遥感与地图研究室,现有科技人员36人(高级7人,中级16人)。相继开展了山地环境遥感应用与专题制图,计算机制图的应用与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以山地遥感与山地制图为特色的比较完整的研究系统。已取得的成果有:腾冲航空遥感综合试验(获院一等奖,国家二等奖,1983年),二滩地区水资源开发航空遥感试验,四川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系列化研究(获院二等奖,1988年),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院初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