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岩有关W-Mo矿;②与二叠世花岗岩有关Pb-Zn矿床;③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W-Mo和Sn-Nb-Ta矿床;④与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⑤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⑥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这些矿床的形成与不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或者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金属矿产,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矿产之一。鸡冠石矿床是近年湘东邓阜仙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钨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资源前景,但其成矿时代和成因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观察基础上,选取鸡冠石钨矿床中黑钨矿和锡石开展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研究,并将该矿床与相邻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与黑钨矿密切共生的锡石U-Pb Tera-Wasserburg反等时线年龄为153.2±1.8Ma(MSWD=1.15),与湘东钨矿床晚侏罗世钨锡成矿时代吻合;2)鸡冠石钨矿床紧邻湘东钨矿床北组脉,且矿脉产状和形态等特征也类似;3)鸡冠石矿床中黑钨矿也与湘东钨矿床北组脉典型特征类似,黑钨矿HREE总量和标准化后的REE配分曲线与湘东钨矿床第一期黑钨矿的特征相似。黑钨矿稀土总量对比研究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从湘东钨矿流向鸡冠石钨矿。综合鸡冠石钨矿床与湘东钨矿床紧密的时空关系以及相似的矿床特征,本文认为鸡冠石矿床为一个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同时黑钨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一个富挥发分、低p H和高Eh的流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马元铅锌矿床是我国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探获的大型铅锌矿床,对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低Fe、Mn,高分散元素Cd、Ge、Ga,低分散元素In的特征;闪锌矿Fe、Mn含量和Ga/Ge比值特征指示了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不高,可能为与中低温盆地流体有关的铅锌矿床;闪锌矿中分散元素In、Ge特征能有效的区分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与岩浆或火山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闪锌矿具有高In或低In,低Ge的特征,而与盆地卤水有关的中低温矿床中闪锌矿则普遍富Ge贫In。依据马元铅锌矿床微量元素特征,结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马元铅锌矿应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中国萤石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萤石矿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萤石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分布特征、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文章划分了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区带,并对每一个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做了简述;总结了中国萤石矿床成矿规律。中国萤石矿床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断裂是各种矿床类型共有的必要成矿要素。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的形成与灰岩和火山岩有关;与萤石矿床形成有关的侵入岩绝大部分为燕山期侵入岩;无论是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还是伴生型萤石矿床,大型、特大型萤石矿床的形成多与灰岩有关。同时具备灰岩、燕山期侵入岩和断裂成矿三要素的矿床多为大型、特大型萤石矿床。中国萤石矿床的形成集中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5.
广西区域成矿规律综述及成矿系列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西重要矿种不同矿床类型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热液(热水、热卤水)作用和第四纪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最终按照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与热液(热水、热卤水)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床系列组合、与风化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4种组合类型划分了广西重要矿种不同矿床类型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6.
南朝鲜的大多数金银矿床产于前寒武纪的花岗片麻岩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侏罗纪花岗岩中。这些矿床即所渭的“鲜朝式”金银矿床属高温或中温热液型矿床。其在地质和矿物特征方面与日本的奥伊阿(Ooya)矿床类似。朝鲜式金银矿床和日本奥伊阿矿床的含金银矿物均为银金矿和辉银矿,与之伴生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其次有少量的黄铜矿和方铅矿。  相似文献   

7.
邹天人  於晓晋 《矿床地质》1998,17(Z3):481-482
依据形成地质构造环境和成矿条件,将中国天然宝石的原生矿床划分为:与偏碱性-碱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与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与气成热液作用及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与接触交代作用有关的矿床和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8.
矿床地质特征复合型矿床系指与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的,在不同成矿部位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同一矿床中呈“多位一体”产出的矿床。安基山铜矿床中所有矿体或矿化体按成矿作用和赋  相似文献   

9.
兴蒙造山带成矿规律及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遭受了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和东部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强烈改造。该造山带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因此对该造山带成矿规律的总结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找矿勘查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根据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该区已发现的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与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关系不大。根据兴蒙造山带内的成矿与不同构造体系演化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区内的矿床分为4类:(1)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形成于500~210 Ma,矿床类型主要是斑岩型Cu-Mo、Mo和Au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和矽卡岩型Pb-Zn矿床,矿床形成环境主要为岛弧及古亚洲洋闭合后的碰撞与伸展阶段;(2)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形成时间240~110 Ma,矿床类型主要是斑岩型Cu-Mo和Mo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中低温热液脉型Pb-Zn-Ag矿床和热液脉型Ag多金属矿床,形成环境主要为陆缘弧、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后碰撞,以及造山后的伸展崩塌阶段;(3)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210~10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Mo(W、Cu)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4)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有关的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150~12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Mo(Cu、W)矿床、热液脉型Pb-Zn-Ag和Cu多金属矿床、高温岩浆热液型稀有稀土元素、W(Sn)、Sn矿床和矽卡岩型Fe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环境处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这两大构造体系的叠加区域,总体属于一个伸展的构造背景。不同构造体系下的成矿特点是不同的,而所富集的主要金属元素也有差别。根据所产出的不同金属的资源量大小对比,Cu主要产在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Mo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Pb-Zn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和古亚洲洋构造体系,Au主要产在古太平洋构造体系,Ag和Sn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W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域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模型是一组有成因联系矿床的高度总结,对找矿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位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南部的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本文在总结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基础上,分析了峨眉山玄武岩、构造和地层与成矿的关系,探讨了矿床类型,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矿床模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宁南县跑马铅锌矿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跑马铅锌矿为产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白云岩中的层控矿床,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有两个含矿层,多呈层状产出.麦地坪段在沉积过程中铅、锌相对富集形成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富集成矿,为沉积改造型似层状(不规则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冀北牛圈银金矿及营房银铅锌矿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冀北牛圈银金矿和营房银铅锌矿矿床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营房矿体西部的硅化体及硅化花岗岩质角砾岩系成矿前断裂F1形成的,由于成矿后断裂F2大幅度的右行推覆作用,使原处于同一水平上的银金矿,在营房矿区被掩埋在深部,而深部的银铅锌矿却被推移到了浅部目前的位置;牛圈银金矿深部的铅锌矿未受到后期F2断裂的波及,可能完整地被保留在深部原位。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了"在牛圈矿体深部找营房矿体,到营房矿体深部找牛圈矿体"的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罗永恩 《矿产与地质》2009,23(6):533-537
广西象州县新造铅锌矿床位于大瑶山西侧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上,其铅锌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下统白云岩的切层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矿化的岩性为白云岩。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新造铅锌矿床属中一低温沉积一热卤水改造型铅锌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铅锌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骑马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条纹状硅质大理岩与火山凝灰岩之间.通过对矿床地质、岩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其成矿主要与熊耳期火山岩及火山气液作用有关.这是在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的该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5.
九嶷山-姑婆山地区铅锌矿成矿环境分析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九嶷山-姑婆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环境分析,认为加里东运动形成的EW向构造及NE,NW向基底断裂控制着该区的沉积相变化。地层中铅锌物质主要来源于古隆起的蚀源区,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为该区铅锌矿最重要的矿源层,加里东期岩体呈面状侵入,印支期岩体呈岩株状侵入,而燕山期岩体一般呈岩株或岩脉状沿NNE向断裂带或构造交汇部位产出,在岩体接触带或距岩体1-2km处形成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在远离岩体的有利地层(岩性)部位形成沉积改造型铅锌矿。总结了两类铅锌矿的找矿标志,提出了“三带一点”的找矿远景区,强调运用综合方法找矿。  相似文献   

16.
河南南召县银洞山铅锌矿床地处兰草—回龙多金属IV级成矿带中段,是中国中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文章通过对银洞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区内的栾川群煤窑沟组、NWW—NW向断裂构造和燕山期花岗岩对成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有部分来自地层;并认为该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大庙岭铅锌矿位于马海复背斜倾伏端,宛田-马堤断裂带东侧,东邻燕山晚期铅厂花岗岩小岩株。矿体受NEE-NE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产于下古生界寒武系边溪组和奥陶系白洞组中,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铅锌矿床。赋矿岩石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砂岩、粉砂岩。铅锌矿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为主,部分为块状、浸染状,硅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笔者认为I号矿体和II号矿体的含矿断裂破碎带向深部有较大延深趋势,矿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云南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叶霖  高伟  杨玉龙  刘铁庚  彭绍松 《岩石学报》2012,28(5):1362-1372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LA-ICPMS和ICP-MS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属于铁闪锌矿,形成于中温环境,以富Fe、Mn、Cd和In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Cd、In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而Pb、Cu 、Sn和Bi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以显微包裹体(方铅矿和黄铜矿等)赋存于闪锌矿中。本矿床闪锌矿中Fe和Mn等微量元素组成与VMS矿床类似,但In和Cd的异常富集可能暗示其独特的成矿机制。总体而言,其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与燕山-喜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作用有关的喷流沉积铅锌矿床(如云南白牛厂和广东大宝山)相似,而明显不同与矽卡岩型矿床(如核桃坪与鲁子园),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牛角塘、会泽和勐兴)和金顶铅锌矿床。结合矿床产出地质特征,笔者认为云南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区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使矿床多期同位叠加成矿特征明显,其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具喷流沉积成因特征,深部喜山期花岗斑岩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不大,但在其侵入过程中叠加改造作用使闪锌矿等硫化物组合及其微量元素组成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如局部富集Sn和Sb等元素)。此外,两种测试方法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在硫化物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中,LA-ICPMS相对于ICP-MS分析具有更高精度,不仅可以进行硫化物原位分析,并能即时了解微量元素在硫化物中赋存状态,而且克服了ICP-MS分析中由于单矿物选样不纯致使测试误差大等弱点。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成矿带发育大量金矿、钼矿及铅锌多金属矿床。卢氏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东秦岭成矿带,主要矿床有夜长坪钼钨矿、八宝山铁铜矿、楼房银铜矿、柳关铅锌矿等。其中楼房银铜矿为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矿床赋存于太华群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体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矿床中划分出两个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组合和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组合,其中前者是铜成矿阶段,后者为铅锌成矿阶段。柳关铅锌矿为矽卡岩矿床,矿体产于官道口群白云岩与花岗斑岩岩体或隐爆角砾岩接触矽卡岩化带内,矿床划分出两个成矿阶段: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石榴石-磁铁矿组合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绿帘石-蛇纹石-石英-方解石组合,前者为磁铁矿成矿阶段,后者是铅锌成矿阶段。金属硫化物定年结果表明,楼房银铜矿黄铜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 8±3. 1Ma(2σ,MSWD=1. 1),初始87Rb/86Sr为0. 710998±0. 000068;柳关铅锌矿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4. 8±1. 6Ma(2σ,MSWD=1. 4),初始87Rb/86Sr为0. 711074±0. 000064。研究表明卢氏多金属矿集区内热液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其形成与区内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有关。综合区域地质研究,区内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克拉通破坏有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