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带头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头地震是异年倍九律时间系列中的头一个地震,其震级较大。在它发生后几百年内附近200—300公里范围的6级和6级以上地震与它的发生日期往往呈倍九天的关系,其月份范围在带头地震发生日期前后2—3个月内。已发现的带头地震有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1668年郎城大震,1624年扬州大震,1604年泉州东大震。另外还发现在中国西部也有不少带头地震。带头地震和随后的被带地震其间的倍九律关系可能是具有倍九天可公度的外因调制地下过程的结果。在前兆观测的基础上用带头地震有助于选择发震日期。  相似文献   

2.
引起新马德里地震活动的断层系曾在公元900±100年、公元1450±150年以及公元1811~1812年引发了在短期内成丛的大地震。由于测定液化特征年代的不确定性,新马德里过去这3次事件的时间间隔,可以短至200年和长达800年,平均500年。在理解新马德里地震带晚全新世历史及相应的断层系的现代构造运动方面所取得的这一进展,是通过对遍布于新马德里地区250多个场点的数百个地震引起的液化特征的研究而得到的。我们已经发现的证据表明,史前的喷砂与1811~1812年地震期间形成的一样,可能是在时间上密集成丛的或地震序列的多次地震所产生的复合结构。由喷砂的空间分布、大小以及它们的沉积单元,我们对每一地震序列中的地震推断震源区并估计震级,并由此描述断层系的详细行为特征。表明断层破裂是复杂的,地震带的中心分支于公元900年、公元1450年以及1811~1812年都发生过非常大的地震。根据200年的最小复发率,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下一次1811~1812年类型的事件可能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断层带深部的小地震和极小颤动地震都是由地表的慢地震引起的。这种慢地震可能也是可发生在俯冲带的震源比较浅、震级高、破坏力强的地震的前兆,如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B.Ellsworth说,“2002年,日本地震学家K.Obara首次发现的“非火山”微弱信号是半个世纪来被发现的第一个新的地震波震源”。颤动地震与我们常见的普通地震的信号不同,它没有包含地震学家确定地震震中的P波和S波。这种信号可能持续的时间较长,与一般地震只有几秒钟的信号相比较,它可以持续15min。一系列1级或2级的…  相似文献   

4.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及2008年汶川MW7.9(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W6.7(MS7.0)地震破裂过程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但是一条规模宏大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通过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矩释放"亏空"区以及余震活动规律的分析,作者在汶川地震后提出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宝兴-小金一带存在发生MW6.7~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的地震趋势估计.芦山地震的发生初步验证了这一估计.芦山地震发生后作者进一步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地缓解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该地段整体上仍存在发生MW7.2~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特别是,其北段(即邛崃大邑西-宝兴北-汶川南一带)存在发生MW6.8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其南段(即天全-荥经-泸定-康定一带)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潜在危险性.作者认为,应当强化对上述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区域的监测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杰  郭铁栓  杨立明  苏有锦  李刚 《地震》2009,29(1):40-52
该文在系统整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到汶川8.0级地震前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异常和分析意见的基础上, 研究汶川地震未能做出中长期预测的原因。 结果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后, 判定中国大陆处于强震连发阶段, 仍有发生8级大震危险, 但此后的2002—2007年中国大陆周边接连发生大震, 而内部连续6年的7级地震平静, 以及中国大陆5、 6级地震相继出现的显著平静, 是导致2006年以后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明显偏低的原因。 南北地震带中段一直是作为近几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 但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后, 对西南地区强震危险的紧迫性估计不足。 而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录, 也是该地震带未作为近几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26日和7月26日在宫城县附近相继发生了宫城县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北部地震(M6.2)。地震学家们预测不久的将来在宫城县近海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M7.5)。应该注意的是,从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分属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为了使非专业人员也容易理解,我将这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称之为“地震三兄弟”。这3兄弟,老大、老二在宫城县附近及其洋面上已和谐地出现,不久,老三也欲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7.
闻满华 《地震研究》1990,13(2):131-138
本文将地震系统作为开放系统进行研究,认为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导致孕震区滑向不稳定的非平衡态,然后在各种涨落扰动下发生地震。本文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76年龙陵、宁蒗地震、1974年昭通地震、1970年通海地震孕震区,得到大震孕育调整模型,大震前地震开放系统熵值曲线变化特征,可作为大震预报指标应用于日常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前的中源地震活动特征,与唐山地震前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3次大地震前曾发生6或7次h≥60 km的中源地震,且"大震前中源地震活跃的时间跨度T"约5年或5年多。这是大震前中源地震活动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包含了孕育大地震的一些重要信息。其他特征还有:中源地震的活动—平静交替、临近大地震前的地震平静、呈条带分布和(或)地震空区等特征,这与大震前壳内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特征类似。  相似文献   

9.
板块地震迁移链与汶川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6年开始沿印度洋—亚洲和太平洋板块边界的地震迁移触发了2008年5月12日M8.0中国汶川地震。迁移链为东西两条,彼此相向迁移,在缅甸弧附近的中国大陆汇合,并触发地震。迁移持续约50年。与此相类似的迁移发生在1902—1957年,迁移触发了1950年西藏东部M8.5地震和1957年蒙古M8.3地震。预计1956—2008地震迁移可能尚未结束,可能会继续触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 1月 2 5日澄江发生 5.2级地震 ,2个月后的 2 0 0 0年 1月 2 7日在相邻的丘北 -弥勒地区发生了 5.5级地震 .分析了丘北—弥勒 5.5级地震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为探讨在一次中强地震后如何预报后续地震提供了一个震例 .  相似文献   

11.
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及地震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结合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发展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震预报研究至今已4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社会和民众对准确预报地震的期望十分迫切,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一些群众对地震预报工作产生怀疑和不理解。地震预报研究到底有无作用?本文从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预报的难点和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作一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地震预报实效提出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3.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to forecast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s under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collection of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and their analysis results from annual earthquake tendency forecasts between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M_S8.1 earthquake and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tendency estim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i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o occur in the active stage, and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M_S8.0 large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earthquake. However the phenomena that many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ed around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6-year long quietude of M_S7.0 earthquake and an obvious quietude of M_S5.0 and M_S6.0 earthquakes during 2002~2007 led to the distinctly lower forecast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tendency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2006. The middle part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has been designat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estimation of the risk degree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 insufficient after the Ning’er M_S6.4 earthquake in Yunnan in 2007.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earthquakes with M_S≥7.0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which is one of reasons that this fault was not consider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4.
对姚安M6.5地震极震区(Ⅷ度)及姚安,大姚,南华和牟定等县城内的建筑物与结构物的震害做了系统的调查。作为系统研究这一,叙述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砌体,底层框架,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各类房层,单层厂房及砖砌塔的地震破坏现象,分析了建筑物的地震震害特征及对建筑物震害加剧的主要影响,讨论了地震区域城镇建设中防震减灾应重视的问题,以及经验和教训。这对今后多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艳娥  陈学忠 《地震》2019,39(1):136-14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发生之后, 先后于2013年4月20日和2014年11月22日分别在汶川MS8.0地震震中西南约80 km的芦山县和约178 km的康定县发生了MS7.0和MS6.3地震。 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前主边界处, 康定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上。 芦山地震发生前有几位作者先后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 分析了其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本文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回顾, 并根据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的实际发震断层面参数, 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在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震源深度处的水平面上以及其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 还给出了其震中处库仑破裂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汶川MS8.0地震发生使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增加而使康定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减小。 在芦山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达0.245 MPa, 在康定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为-0.00063 MPa。 因此, 汶川MS8.0地震的发生对芦山地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对康定地震的作用不明显。 在目标断层面参数已知的情况下, 根据库仑破裂应力在目标断层面上的分布, 可能为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提供线索, 进而对地震发生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若一次地震的发生使目标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显著增加, 这种情况下库仑破裂应力对未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甸5.9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施甸5.9级地震震源浅导致了其震害偏重,而特殊的场地条件则导致许多烈度异常区(点)的产生。概述了施甸县历史地震的情况,介绍了旋甸5.9级地震震区自然根貌和场地特征,以近百年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对震害影响程度的轻重分类,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与异常区的场地特征,结果表明,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重。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地震预报在政府和社会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地震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