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格陵兰南部的太古宙克拉通,是高级(闪岩—麻粒岩相)片麻岩区的典型例子。该地块是以两个世代的片麻岩为主,阿米特索克杂岩(大约3670Ma),分布在该区的中部,围绕着戈德霍普斯弗约德(Gcdthabsfjord)和较年青而分布广的努卡(Nuk)杂岩(大约2800Ma)。上地壳的闪岩、变沉积岩和超基性岩系列,在太古宙地块内分布普遍,其呈主要和次要层以及呈包体分布在较年青的努卡片麻岩内。这些岩石在戈德霍普  相似文献   

2.
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研究和太古宙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研究和太古宙划分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世界不同地区古老地壳的研究进展,包括西格陵兰的Itsaq片麻岩、巴西的古老岩石、西伯利亚的古老岩石和中国太古宙地层的主要特征等。同时介绍了太古宙划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西格陵兰戈德霍普地区两条太古宙上壳岩带(38亿年)中发现了钨矿。上壳岩呈包体产在阿米特索片麻岩的古老片麻状杂岩中。这些包体中最大的是伊苏阿上壳岩带。在这些包体中发现的白钨矿呈浸染状产在层状角闪岩中,有呈厘米大小晶体产在节理中,以及呈含块状白钨矿的厘米厚矿脉产出。而且在较年轻(大约30亿年)马伦纳上壳岩中发现了白钨矿,钨矿呈浸染状产出,  相似文献   

4.
安德拜(Enderby)极地的早期前寒武系克拉通(纳皮尔杂岩),如同其他太古宙克拉通一样,也被较年轻的活动带包围。但是它与众所熟知的花岗岩—绿岩克拉通被高级麻粒岩相片麻岩包围为特征的区域情况不同。安德拜极地克拉通的热力构造特征和复杂类型与编录良好的西格陵兰太古宙地层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安德拜极地,发育良好的水平层理和平行强烈压扁及伸长的LS组构是称之为伏  相似文献   

5.
在埃拉比迪(Errabiddy)地区,片麻杂岩位于西伊尔冈太古宙片麻岩区和加斯科尼省之间的过渡带中,太古宙片麻岩由于元古宙的变形、变质作用和火成活动而经受了广泛的改造,过渡带由两个地区的元古宙剪切带定界,虽然过渡带内部的片麻理和岩性层理随太古宙地层走向,而元古宙变形控制着狭窄的糜棱岩带。2650Ma的岩石钻孔花岗岩(Rocky Bore Granite)侵入于过渡带南部边缘的片麻岩中,提供了片麻岩的最  相似文献   

6.
格陵兰全部太古宙石英—长石质片麻杂岩中广泛分布有变质的斜长岩和淡辉长岩的包含体,在菲斯克内塞特地区这种包含体非常丰富,这种包含体来源于一种特殊的叫做菲斯克内塞特杂岩的大型层状侵入体。这种杂岩分布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呈层状体和包含体系列在闪岩和麻粒岩相的片麻岩地层中。虽然杂岩被花岗岩侵入所分裂,并经多次变形和变质,但层状斜长杂岩仍广泛保存残余的火成结构和构造,成一套详细的地  相似文献   

7.
在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研究和太古宙划分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世界不同地区古老地壳的研究进展,包活西格陵兰的Itsaq片麻岩、巴西的古老岩石、西伯利亚的古老岩石和中国太古宙地层的主要特征等。同时介绍了太古宙划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何政伟 《矿物岩石》1995,15(3):24-31
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存在再造太古宙基底,它经历了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早元古宙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再造作用,再造太古宙基底岩石即为再造岩系,它是一套混合岩化变晶糜棱岩。再造岩系中混合岩化作用与再造作用同时,亦受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西格陵兰Lsua地区37亿年的表壳岩带中富铁的变泥质岩的弱变形区域保存有较好的原始沉积层理,以亚毫米级的成分层为特征。其所含的石榴子石-绿帘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石墨矿物组合反映了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在变形较弱的区域,静态变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太古宙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北方市密云、怀柔、平保和昌平地区太古宙岩石可划分为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非层状岩系两大类岩石、地层单元。前者包括大漕-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四合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后者主要为TTG(A)-M-Me杂岩,它包括苇子峪、阳坡地、马圈子、对角沟门和冯家峪等杂岩。太古宙表壳岩系的原岩建造有杂砂岩+英安质、安山质炎山岩及其碎屑岩+铁硅质沉积岩建造,含铁硅质岩的绿岩建造和绿岩建造三类。表壳岩系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区内太古宙变质岩的岩石类型、产状特征、原岩类型讨论认为,喀喇沁-北票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石属于火山-沉积岩和花岗侵入岩变质建造。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系列的组成:(1)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石岩、辉石岩,代表了本区的“绿岩”组分;(2)斜长片麻岩,代表了太古宙中酸性侵入体(TTG岩套)。本区的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经受了早期塑性变形和后期脆性变形、中生代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金矿床受“绿  相似文献   

12.
在西格陵兰的阿米特索克片麻岩中,发现3760Ma前的伊苏阿上地壳岩带。片麻岩具有相同的放射性年龄,但切过上地壳岩的不整合片麻岩脉的锆石,经年龄测定明显地表明,这种片麻岩是比上地壳岩较年青的。上地壳岩是由变沉积岩、变质玄武岩和流纹质侵入岩和喷出岩、以及超镁铁质透镜体组成的。上地壳岩已经强烈变形和经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在上地壳岩内发现了  相似文献   

13.
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构造展布于旅顺、大连、金州、庄河、普兰店地区。印支旋回太平洋板块对亚洲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岩浆活动在本区东部形成热隆起,诱使陆台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盖层自东向西滑移伸展。随伸展运动的进行,在太古宙变质杂岩顶部形成韧性剪切带;在盖层与基底不整合面形成剥离断层;在盖层内部形成中间韧性构造变形层和上部脆性构造变形层。在不同的构造层次中形成样式各异的构造群落,同时伴随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地区广泛分布太古宙变质岩。该区经历多期地质构造作用,矿产丰富,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北京密云—怀柔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石和年代学深入系统的研究,变质建造、变质作用条件、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提出本区变质表壳岩新的划分方案,在区内变质地层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鞍本—抚顺地区太古宙变质层状岩系,前人分别建立了太古宙鞍山群井家沟组、石棚子组、通什村组、红透山组、樱桃园组、大峪沟组和茨沟组等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均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包体状、孤岛状等形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各组之间大部分孤立存在,无底无顶,相互间接触关系不清,是否属于同一时期形成的产物,长期一来存在着较多的争议。通过对各岩组原岩恢复、层序对比、含铁建造、变质作用等特点和以往及近期获得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研究,把辽宁鞍本—抚顺地区太古宙层状岩系厘定为新太古代井家沟岩组、红透山岩组、茨沟岩组和樱桃园岩组等四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形成时间在2725亿a左右,为新太古代中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个锆石的技术,研究了地球上已获得一些最老年龄的两个地区,即明尼苏达河流域和西格陵兰。从明尼苏达河流域和阿米特索克(西格陵兰)得到的单个锆石年龄值,与Farhat(1975)、Baadsgaad(1973)各自得到的大约是33亿年和36.5亿年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区别。对伊苏阿(西格陵兰)砾岩单位中酸性漂砾的单个锆石作U—pb分析,得到至今已报导的大陆岩石的最老年龄,即38.24(+0.12 -0.09)亿年。  相似文献   

17.
甘肃敦煌地区太古宙孔兹岩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甘肃敦煌地区广泛出露在太古宙TTG杂岩中的一套副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典型矿物组合、变质相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其中夹有少量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于具有基性火山作用的活动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环境。经过太古宙的区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孔兹岩系。  相似文献   

18.
涑水杂岩作为华北克拉通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条山地区出露最好且研究程度最高。在晋陕交界处的韩城和河津地区也有零星的古老变质基底杂岩出露,通常认为是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的西延。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得研究区内的基底岩石角闪斜长片麻岩、透辉斜长片麻岩和二长花岗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260±28Ma、2053±34Ma和2098±27Ma,表明晋陕交界处涑水杂岩的形成年龄明显小于中条山地区的涑水杂岩,其形成时代主要应为古元古代早期,而非太古宙。锆石Hf同位素显示,所分析的锆石多数具有低ε_(Hf)(t)值,最低可达-6,其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30~2933Ma,表明这些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岩石为太古宙岩石再循环的产物,暗示在晋陕交界处可能存在太古宙的古老地壳物质,同时也支持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地块划分的推论。  相似文献   

19.
甘肃敦煌地区太古宙孔兹岩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甘肃敦煌地区广泛出露在太古宙TTG杂岩中的一套副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典型矿物组合、变质相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其中夹有少量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于具有基性火山作用的活动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环境。经过太古宙的区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孔兹岩系。  相似文献   

20.
深熔作用是大陆地壳分异、元素迁移富集和混合岩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和关键地质过程.吉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基底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及深熔作用,长英质淡色体及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吉南和龙花岗-绿岩地体出露的太古宙变质石英闪长岩及相关的长英质浅色体和含斜方辉石(角闪石)淡色伟晶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岩相学特征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