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作者报告了300例脑囊虫。对脑囊虫病的CT表现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1)平扫为多发小囊状低密度灶,如囊壁上有高密度点。(2)较大囊状低密度灶,囊壁上有高密度点。(3)平扫为多发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出现多发结节及环形强化灶。为诊断脑囊虫病有价值的征象。本文还对脑囊虫病的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了63例老年人脑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老年人脑转移瘤的CT征象及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63例患者包括多发者39例,单发者24例。CT检查病例全部平扫,其中49例行增强扫描,观察CT对脑转移瘤的定位及定量价值,总结CT变化规律。结果:CT发现病灶118个,其中单发病灶34个占28.3%,2个病灶的58个占49%,2个病灶以上的26个占22.7%。目前CT对老年人脑转移瘤的定位,定量,定性都有特征性,方便快捷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1例肾细胞癌进行CT——病理对照分析,探讨CT对肾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CT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I期肿瘤78%,Ⅱ期肿瘤83%,Ⅲ期肿瘤75%,Ⅳ期肿瘤100%,总体符合率为85%。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67%,静脉瘤栓100%,周围结构受侵100%。本文还讨论了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依据和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脑栓塞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处病灶)经临床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的静脉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接受MRI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CT平扫及MRI序列检查结果,评估其影像表现。结果:8例确诊患者中浅表型静脉性栓塞6例(单侧5例、双侧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深部中央型静脉性栓塞者2例(单侧/双侧基底节丘脑静脉梗死各1例),临床表现均较轻且病情进展缓慢,预后效果较理想。12处病灶CT平扫均呈低密度影;T1WI图像呈低信号,DWI图像则呈高信号,T2WI图像呈高信号9处,混杂信号3处;6例行MRI增强扫8处病灶强化环厚薄均匀,但形态欠规则。结论:MRI相较于CT检查,能帮助医师更直观、清晰地了解静脉脑栓塞患者的病灶信息,对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拟定和预后效果的准确评估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胸腔积液的X线与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通过对照分析了280例胸腔积液X线和CT表现。结果:发现其有特异性表现;结论:对鉴别胸腔积液与炎性病变及良恶性肿瘤等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纵隔肿瘤的X线与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X线CT表现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了65例纵隔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及CT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65例纵隔肿瘤全部行X线及CT检查,共中56例行CT增强扫描,对照分析了肿瘤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总结了X线及CT表现的规律。结果:位于前纵隔肿瘤者49例,位于中纵隔者9例,位于后纵隔者7例,形态呈椭圆形者35例,呈圆形者21例,呈不规则者9例。边缘部分呈“弧形”并钙化者5例,气管受压者13例,肿瘤全部显示者62例,部分显示者3例,边界清晰者61例,密度均匀者29例,CT值29-36Hu,呈低密度者27例,CT值8-20Hu,呈混杂密度者10例,CT值20-127Hu,结论:目前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应以X线与CT检查相结合,有互补性,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并方便快捷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及总结了CT动态2增强扫描中使用的60%泛影葡胺造影剂的最优化剂量,以减少病人副反应发生发生率。根据泛影葡胺的理化特性及反应发生机理及注入体内不同组织时间的一密度曲线,经200例分组实验和1500例临床应用证明CT动态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的最优化剂量为60ml/次,从而取代过去的100ml/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旨在提高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头颈外科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24例,其中甲状腺癌组148例设为观察组,甲状腺良性结节76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术前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2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观察组甲状腺癌148例、对照组良性结节76例,102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04例结节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06例结节出现“强化残圈”征,89例出现“沙粒样”钙化,84例恶性结节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动、静脉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标准化碘浓度比率、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甲状腺癌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双能CT定量分析结合CT征象对甲状腺结节鉴别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碘图、能谱曲线关系密切,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脑腔隙性梗塞的CT诊断及临床特点,认为梗塞病灶可被清晰、准确的发现。有助于临床的定性分析,为治疗提供了依据。CT是目前诊断脑腔隙性梗塞的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了100例脑脓肿,其中一般性脑脓肿62例、脑内小脓肿38例(强化灶小于1.5cm),并对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病变的CT平扫诊断与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颈椎间盘病变的CT表现按节段,类型,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是导致椎间盘病变的主要因素;颈椎间盘膨出和脱出均较少见,以突出为主;单节段发生较少,多节段发生常见,以C5/6,C4/T,C6/7多见;突出程度多在2-5mm之间。结论:CT检查能显示颈椎间盘病变的节段,类型以及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外部性脑积水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与临床表现特点及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EH的CT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0例进行了临床与CT复查.结果:24例CT上均有不同程度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大脑前纵裂增宽,并多伴有基底池扩大.复查显示,3个月全部为典型表现,6~12个月CT征象逐渐减轻,24个月大部分病例逐渐或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结论:EH是发生在婴儿早期的良性自愈性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最佳影像学方法,对明确临床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动态观察病变进展、评判风险因素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流行病学、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CT特征等进行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和影像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CT轴位扫描46例新生儿,观察脑实质密度及脑脊液腔系统的变化。结果 HIE以脑白质密度减低为主力(100%),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正确率97.6%。结论 CT诊断HIE较有优势,但应密切结合临床。早期正确诊断该病,对新生儿预后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72例脊柱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5例,女性7例。结果CT诊断共计86节椎体骨折,累及T11~L2椎体依次为8节,30节,36节,12节。 结论 CT能正确的评价脊髓损伤的类型,了解椎管内受损程度,判定脊柱稳定与否,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颅内结核常见征象及少见征象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头颅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随访1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行抗痨治疗后好转或康复。结论CT能对颅内结核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分析总结颅脑外伤病人CT扫描的护理及扫描技术要点。材料与方法:对9600例颅脑外伤病人在做CT检查前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伤后脑内改变对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总结了颅脑外伤CT扫描的护理技术的9项要点。结论:CT是诊断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它不仅能够明确颅脑外伤的范围,也是判断可否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指证。CT检查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是确保外伤患者CT检查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