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口甲藻孢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休眠孢囊在甲藻生活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在沉积物中保留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能够提供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综合记录。作者选择了长江口孢囊种类最多的一个站位 ( 1 2 2° 30 .64′E ,2 9° 0 .0 1′N) ,在 2 0 0 2年 1 1月、2 0 0 3年 2月和 5月采集了 3次样品 ,首次通过萌发试验对长江口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了研究 ,根据孢囊和藻类的形态学特征鉴定了其中的 2 8种。这 2 8种孢囊均出现在 2 0 0 2年 1 1月的样品中 ,2 0 0 3年 2月和 5月的样品中分别发现了 5种和 1 7种。 9种甲藻孢囊在中国沿海首次被记录 ,它们是Alexandriumsp .,Scrippsiellaramonii,S .sp .1 ,Protoperidiniumsp .1 ,P .sp .2 ,P .sp .3,Diplopsalopsisorbicu laris,Diplopsalislebourae,Gyrodiniumsp .,并发现了A .tamarense,A .catenella和Lingulo diniumpolyedra等 3种有毒甲藻的孢囊。Protoperidiniumspp .中除了P .americanum萌发孔都是六角形的 ,而作者记录的P .sp .3萌发孔是裂开状 ,是一个特殊的现象。S .trochoidea和A .tamarense是研究站位的优势种 ,在 2 0 0 2年 1 1月的样品中分别占到 2 9.5 %和 1 1 .4%。长江口A .tamarense孢囊的丰度由于萌发可能被低估。孢囊的密度与其它海区相比较大 ,部分反映了该  相似文献   

2.
三沙湾海域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超  蓝东兆  方琦  顾海峰  陈晨  王检国 《台湾海峡》2003,22(1):38-45,T001
通过对福建三沙湾海域50个站位海底沉积物进行研究,共发现9属20种甲藻休眠孢囊。其中,有毒种类2种:Alexandrium minutun、A.tamarense,有害种类4种:Alexandrium affine、Gonyaulax spinifera、Lingulodinium polyedraum、Scripp-siella trochoidea。文中对孢囊的形态与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海沿岸水域夏季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分布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992年7-8月份东海区沿岸水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分布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变化在1.6-47.1个/g湿重。较高值分布在18、19、20号三个站,即在浙南与闽北沿岸交界水域。文中还探讨了甲藻孢囊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于2015年7月采集胶州湾1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甲藻孢囊分析,共鉴定甲藻孢囊37种(分属5个类群)和2种未定种,包括自养型20种和异养型17种,优势种为膝沟藻。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log2)]介于2.84—3.91,平均值为3.42;均匀度指数介于0.75—0.98,平均值为0.88,总体值较高。胶州湾海域各站位的甲藻孢囊丰度介于96—969cyst/g DW(干重),平均丰度为401cyst/g DW,呈现出临近湾口处丰度较高,而湾内较低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产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甲藻[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和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的孢囊和3种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甲藻[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tamarense)、微小/相似亚历山大藻(A.minutum/affine)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的孢囊在胶州湾海域大多数站位均有分布,尽管其数量不高,但其广泛的分布范围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闽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福建闽江口50个站位的海底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17种,隶属7属,主要的种类有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科夫/无纹多沟藻(Polykrikos kofoidii/schwartzii)、斯氏膝沟藻(G.scrippsae)和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锥状斯氏藻为最丰富的种:并检出有毒种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主要分布在砂-粉砂-粘土沉积物类型中;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有可能在每年5-6月、10-11月对该海域的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罗源湾口海域KMZK5柱状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析,共鉴定出15属30种甲藻孢囊。对比发现这30种甲藻孢囊是该湾以前未被记录的种类。其中12种是附近海域也未曾发现的种类,6种为有毒种类:缘亚历山大藻、小型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刺膝沟藻、链状裸甲藻、锥状斯氏藻.同时对甲藻孢囊的主要属种和有毒种类的丰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源湾口柱状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时福建罗源湾口海域KMZK5柱状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析,共鉴定出15属30种甲藻孢囊,对比发现这30种甲藻孢囊是该湾以前未被记录的种类.其中12种是附近海域也未曾发现的种类,6种为有毒种类:缘亚历山大藻、小型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剌膝沟藻、链状裸甲藻、锥状斯氏藻,同时对甲藻孢囊的主要属种和有毒种类的丰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湄洲湾海域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湄洲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9年2月(冬)采集湄洲湾海域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6大类42种和2种未知种。异养型甲藻孢囊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自养型甲藻孢囊,其中又以原多甲藻类孢囊的种类和丰度最高。季节间差异不明显:种类数介于34~38种之间,丰度则在397.8~569.5 cysts/g之间变化,全年平均丰度448.0 cysts/g。工业区附近的站位种类数和丰度均低于养殖区附近的站位和对照点。优势种高达16种,原多甲藻类占绝对优势,但全部优势种优势度均不大。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全年的平均值分别为3.45、1.55和0.92。与历史资料对比,新发现19种孢囊,但丰度相差不大。另需注意的是,在湄洲湾海域共发现6种有毒甲藻孢囊,虽然全年丰度均不高,但仍有暴发有毒赤潮的危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28μm和95μm)过滤、重液(CdI-KI)浮选等方法,对采自厦门西港的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5属10种,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8.2-138ind/g沉积物(湿重),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表层至表层以下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3-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秋季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秋季(10月)在黄海2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的种类鉴定与计数,本航次中共鉴定出33种(不包括2个未确定种),优势种是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膝沟藻属(Gonyaulaxsp.)的种类。与东海和南海甲藻孢囊的同期丰度相比,黄海的相对较低,丰度范围为10~519个/cm3,平均108个/cm3。孢囊丰度总体分布趋势从北向南递增,最高丰度区出现在长江口以北(32°19′59.88″N,122°37′5.16″E),另外,在南黄海调查海域中,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域孢囊丰度较高,膝沟藻成为该区域的优势种,密集中心达101个/cm3。有毒甲藻孢囊在沉积物表层聚集且分布广泛,有爆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对东海南麂岛海域的甲藻孢囊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2014-2015)的定量分析研究。在南麂岛近岸8个采样点中,鉴定并定量了6个种群,34种形态的甲藻孢囊,其中包括14%的潜在产毒物种。自养型孢囊占总孢囊数量的74%。通过与邻近海域的研究结果比较,南麂海域总孢囊数量(2-33个孢囊/毫升沉积物)相对较低。Scrippsiella trochoideaProtoperidinium avellana分别是丰度最高的自养和异养型孢囊。我们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评估了甲藻孢囊分布同非生物或生物变量之间的关系。在DCA排序图中,发现季节之间有明显的分化。尽管采样点之间的水动力条件有所不同,甲藻孢囊的空间分布差异并不显著。可溶性活性磷酸盐,氮磷比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华是通过CCA确定的与表层沉积物孢囊分布相关的三个重要因素(P<0.05),这表明该区域营养盐状况对甲藻孢囊分布影响较大。虽然本研究未能明确近年来南麂岛海域有害赤潮的源头,但对于进一步了解南麂岛的甲藻孢囊动态和潜在的毒素威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藻孢囊是一种可用于追溯环境变化历史的生物微化石,如指示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化,但是如何指示水体富营养化存在争议,并且如何区分甲藻孢囊中的水体富营养化信号和气候变化信号也是一个科学难题。为了研究这两个科学问题,我们利用长江口海域受到水体富营养化和厄尔尼诺事件双重影响的特点,在该海域不同位置采集了4根沉积柱,分析了其中的甲藻孢囊。结果显示,长江口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总甲藻孢囊以及产麻痹性贝毒甲藻孢囊丰度上升,并且导致异养型和自养型甲藻孢囊的比率下降,这说明引起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主要原因还是以氮、磷、钾为主导的农业和生活污水。受长江冲淡水流影响,这种富营养化信号在近处相对较弱;中间处信号明显;远处信号几乎未见。同时入海口近处高沉积速率沉积柱样的分析结果显示,甲藻孢囊丰度存在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其中以冬季甲藻孢囊丰度最低,推测低温起了主导作用。而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可以通过影响陆地径流从而改变陆源营养盐的输入来改变甲藻孢囊丰度,反映在沉积柱中的信息即为甲藻孢囊丰度峰谷值的出现。该信号也随距离入海口的远近不同而不同:近处受水流突然增大或减弱导致甲藻孢囊丰度谷值和峰值出现;中间处水流与甲藻孢囊丰度峰谷值重叠且信号较强;远处丰度峰值信号明显但主导因素多样化。这些结果对该海域环境演变历史重建,赤潮发生历史和厄尔尼诺现象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和2010年采集北黄海1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28种(隶属13个属)和2种未定种,优势种为膝沟藻(Gonyaulax spp.)、塔马/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tamarense)和微小/相似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  相似文献   

14.
In a grid investigation, dinoflagellate cysts were collected from sediments in Xiamen Western Harbor in May of 2000,from which five species of cysts were identified: Alexandrium tamarensis, A. minutum, Lingulodinium polyedra,Gonyaulax scrippsae and Gymnodinium catenatum, account for about 21%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s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dinoflagellate cysts varies from 51 to 256 cysts/g of sediment, the highest value (>200 cysts/g) being recorded at the station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y, while the lowest (<100 cysts/g) at the bay mouth.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cyst amount and fine-grained sediments. Complex physiognomies on the seabed, topographty in the bay and weak water exchange are the main factors not only in cyst accumulation but also in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have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in cyst densities between the inner bay and the outer bay in the harbor.  相似文献   

15.
In a grid investigation, dinoflagellate cysts were collected from sediments in Xiamen Western Harbor in May of 2000, from which five species of cysts were identified: Alexandrium tamarensis, A. minutum, Lingulodinium polyedra, Gonyaulax scrippsae and Gymnodinium catenatum, account for about 21%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s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dinoflagellate cysts varies from 51 to 256 cysts/g of sediment, the highest value (>200 cysts/g) being recorded at the station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y, while the lowest (<100 cysts/g) at the bay mouth.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cyst amount and fine-grained sediments. Complex physiognomies on the seabed, topographty in the bay and weak water exchange are the main factors not only in cyst accumulation but also in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have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in cyst densities between the inner bay and the outer bay in the harbor.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浮游甲藻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国家908”专项台湾海峡4个航次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共鉴定甲藻18属131种,其中高温高盐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72.52%,其次为广温广盐种,占总种数的25.19%,近岸种仪占2.29%。夏季甲藻的种类最丰富,而春季甲藻的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404.96×10^2cells/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向外海、从北向南递增的趋势。与1984-198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甲藻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和季节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变化,但丰度增加3.01倍。从季节变化看,冷季甲藻丰度增加较为显著;从平面分布看,台湾海峡北部增加较多。此外,该海域甲藻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其丰度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比例由0.55%上升到1.02%。  相似文献   

17.
舟山港4艘商船压舱箱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种群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商船压舱箱沉积物在海洋水生生物入侵过程中扮演的潜在媒介作用,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停泊于我国舟山港4艘商船压舱箱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种类组成、孢囊密度、香农-威纳指数(H′)和PSP原因种,并对甲藻孢囊种群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出的甲藻孢囊隶属于5大类,共24种,4份样品中甲藻孢囊的种群结构各有差异,但均检测出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PSP)的甲藻孢囊,如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spp.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um catenatum。在4艘商船的压舱箱沉积物中均检测出有硅藻分布,其中在富成轮压舱箱沉积物中还检测出3种未知种孢囊。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甲藻孢囊H′值与PSP甲藻孢囊密度占总甲藻孢囊密度的比率呈负相关。甲藻可以通过商船压舱箱沉积物为传播媒介,以孢囊形式来扩大其生物地理分布,提高甲藻物种多样性可有助于降低PSP甲藻的破坏风险。因此,有效处理船只压舱箱沉积物、积极保护当地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对于降低外来甲藻物种(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种)的赤潮风险和保持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藻赤潮与水体中营养盐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昱 《台湾海峡》2001,20(1):77-79
作者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实验技术,排除了水动力、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动性的干扰,人工诱发甲藻赤潮.在这个围隔实验的两个围隔体中,分别发生了一种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um micans)的赤潮.在赤潮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监测到的营养盐数据表明有些甲藻增殖不一定需要水体中高营养盐;营养盐供给的多寡会导致甲藻赤潮优势种的差异和赤潮规模.  相似文献   

19.
于2001年4月在枯林湾3个采样点采集了各约20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在33个沉积物榈中共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47种,而且还观察到了3种该海域特有的种类。孢囊组成以原多甲藻等异养型孢囊为主,而有毒的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孢囊也均有分布。每个样品中所分析鉴定的孢囊种类数较少,仅有5-16种,平均10种,孢囊丰度也较低,在59-1998cysts/g D Wt之间,平均280cysts/g D Wt。香农-威弗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孢囊种类数都以位于非养殖区湾外海域的S3站最高,同时在3个站位的6-8cm层次处,随深度的增加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研究结果表明,枯林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而且湾内海域大于湾外海域,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近年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