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青岛崂山地区环境应力与视应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青岛市地震监测中心数字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选取震级下限为ML1.0,计算了2003~2004年崂山地震序列过程中青岛地区地震视应力aσpp和环境剪应力τ0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崂山地震序列的中等地震发生前相近震级小震所反映出来的应力增强变化并不明显,2003年以来青岛地区背景应力场也不存在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对青岛崂山地震序列中261个小震的数字化波形记录计算分析后发现,环境剪应力0τ值和视应力aσpp值与震级明显相关,并且相同震级的地震事件所计算出二者的变化与地震序列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根据陈培善等用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导出的震源处峰值加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计算了山东长岛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剪应力τ值随矩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对两者作拟合得到它们之间较简单的关系为:τ=1.8...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地震环境剪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甘肃强震固定台和流动观测记录的汶川8.0级地震主震及余震加速度资料,选用三分向记录均完整的87次地震(震级范围为3.0~8.0级),根据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剪应力关系式计算汶川地震序列的环境剪应力值,探讨其环境剪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剪应力和矩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3~5级地震对应的应力值多在3~6 MPa,5~6级多在6~9 MPa,6~7级多在9MPa以上,且环境剪应力对震源深度也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1993年陈培善等导出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场τ0的关系式(文中式(1) ̄(3))由于没有震级的限制,可用来估计较小地震(mb〈3.8)的τ0值。利用北京数字化台网记录到的22次3级左右地震的资料,初步估计了首都圈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的总体应力水平较低,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的环境应力参数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记录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符合M10/2τ0的标度关系,较适合云南地区中小地震的统计规律;用单位破裂长度的环境剪应力即归一化环境剪应力0τc值来描述一定地区应力场强度比用0τ值更好;通过对1999年以来云南及邻区发生的所有5级以上地震进行检验发现,79%的5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前40天左右出现0τc高值群体异常或单点异常,其中群体异常占异常总数的60%,另外,对未来主震发生的地点具有指示意义的地震占有异常地震的60%。  相似文献   

6.
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模式和应力降模式的比较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断裂力学的研究成果和位错模式,提出了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模式.根据此模式可以通过测定震源参数(位错量D与断层长度L;或地震矩M0与断层面积S;或地震矩M0与体波震级mb)直接估计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同时还解释了应力降模式所存在的矛盾.用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1990-1999年分布在全球的7660个地震的M0和mb值,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构造剪应力场τ0值.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震的τ0值在5-20MPa之间,平均值为10MPa.利用Geller收集的1923-1968年全球41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D和L;M0和S,估计了这些地震的构造剪应力场τ0值.结果表明,板间地震τ0的值为7MPa左右,板内地震为15MPa左右,全部平均值约为10MPa.我们还同时计算了地震时释放的应变能和地震辐射效率值,效率大约为5%,且与地震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陈培善推导的多个环境剪应力场公式,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华南地区60个ML≥2.5地震参数分别对0τ进行计算。相对偏差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由震源峰值加速度ap计算的0τ5相对偏差最小,与其他方法的相关性最高。对于数字化地震资料,ap的求解较为简便,由此计算环境剪应力场的方法更适合在日常分析预测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震序列的环境应力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肖磊 《地震学报》1994,16(4):440-447
利用唐山地震系列的加速度观测资料, 计算了唐山主震及其重要大余震共38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并利用中-美合作的加速度台阵资料, 计算了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共52次小余震的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 环境剪应力0对矩震级有较弱的依赖关系。较小0值的地区, 只能发生小震或中等地震。只有0值较大的地区, 才能发生大地震。在0值大的地区发生的地震, 产生的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值均较高。所以, 测定重要地区的0值, 对地震预报和工程抗震有重要意义。主断层两端发生的大余震, 0值往往比主震还高, 这可能是断层两端部应力集中的反映。这个现象给预测大余震发生的地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所获取的云南地区强震加速度观测资料,选取了其中具有震源深度参数及三个方向记录都完整的84次地震,震级范围为3.0~7.6级,震中距为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个别为100多公里),根据陈培善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力学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应力场关系式,计算了云南地区部分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并探讨了云南部分地震的环境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对云南强震活动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基于Haskell二维地震位错模型,建立了用地震矩M0和体波震级mb估算地震震源构造剪应力强度τ0值的关系,并利用此关系,根据美国地质凋查局提供的1977~2005年间东亚滇缅弧-安达曼地震活动带上强震活动的震源机制解、地震矩M0和体波震级mb,对该区的地震应力图像和板缘动力学机制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缅甸弧-安达曼板缘地震带的强震活动主要反映了板缘地震活动的特点,其平均剪应力τ0值为8.8 MPa;云南及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少量强震活动主要反映了板内地震活动的特征,其平均剪应力τ0值为13.5 MPa,板内地震统计得出的平均剪应力值是板缘地震的1.5倍.喜马拉雅山弧形区域主压应力方向(P轴)优势方向为NE向,但青藏高原东南的云南地区则表现出向ES方向的强烈偏转,这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挤压以及缅甸弧的弧后扩张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8-1999年10月中国地震基本台网观测得到中国地区3103个体波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它们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0,得到了中国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的应力值较低,只有110个地震的≥10 MPa.用这些高应力值地震资料,根据它们的矩震级值Mw计算出其破裂长度和影响半径Ri,并以此勾画出了中国高应力值地区.结果表明,高应力值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和台湾省;中国东部地区应力值较低,华北地区目前应力水平也不高.从统计上看,应力场水平与地震活动性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果可为确定地震危险区和潜在震源区提供地震学依据;还可在确定强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反应谱)的衰减关系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流域水电工程地区的环境剪应力及震源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昆明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研究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澜沧江流域地区的震源参数和环境应力τ0值,重点讨论了小湾、漫湾和大朝山三个电站高坝水库地区的应力状态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符合M1/20τ0的标度关系,较适合澜沧江流域地区中小地震活动规律;水利枢纽工程地区的环境剪应力τ0平均值为36MPa,明显低于澜沧江流域北东和南西地区,属于低应力地区;发生于该区的地震震源深度多小于10km,震级大部分小于3级。分析认为发生于该区的低应力、浅源、低强度地震,可能与该区库区蓄水压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大姚Ms 6.2、Ms 6.1地震序列环境剪应力τ0值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rune中小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基础,用地面运动峰值参数(r.u)直接求出震源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大姚地震序列是一次中等强度应力序列;Ms6.2序列平均τ0值为3.3MPa,存在大于15MPa的高应力地震,而Ms6.1序列平均τ0值为2.8MPa,无大于15MPa的高应力地震,Ms6.2地震序列整体应力水平要高于Ms6.1序列;在Ms6.2序列中,τ0值随时间不衰减,而Ms6.1地震序列τ0值衰减较快;τ0值存在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准确、可靠地发出地震预警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地震P波双参数预警方法.选取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的四川地区的355条地震数据,统计P波触发后前3 s的P波平均周期τc和位移幅值Pd,结合贝叶斯理论建立震级和峰值加速度的预测模型,并以震级M4.5和峰值加速度为120 cm/s2为预警阈值,建立了地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断裂力学观点前已得出震级 M、区域剪切应力值τ0, 震源破裂半径 a 之间的关系式[1]. 通过求aM可算出应力值τ0, 用求小震平均断层面解的方法可求出应力场的方向.本文计算和讨论了1976年11月7日云南省盐源地区6.9级地震前后该地区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 并与邻区作了比较, 结果如下:1.盐源地震前, 邻近的中甸地区的τ0值比云南省其它地区高出4倍.2.盐源地区1976年以后τ0值明显增高, 且此时小震的平均应力场方向与主震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从而可以看到震前应力场的变化.分析讨论了测定τ0的误差和引起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单台和多台对不同地区的τ0值进行比较的可能性和误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选取2007年以来台网记录清晰的ML≥2.0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每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0和矩震级MW,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合山东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特点,对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南黄海北部地区、沂沭带地区、冀鲁豫交界地区应力场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其区域特征及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二年多的地震记录资料,根据陈培善等用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导出的震源处峰值加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计算了山东内陆及附近海域发生的46次中小地震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桂林  陈培善 《内陆地震》1997,11(3):212-217
基于新疆强震固定台和流动观测记录的主要和余震加速度资料,选用了三个分向记录都完整的37次地震。震级范围为1.8-6.8级,震中距为几至几十公里。根据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力学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剪应力场关系式计算了新疆南天山环境剪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平均值偏高,这与新疆处于特殊构造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选取2007年以来台网记录清晰的M_L≥2.0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每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和矩震级M_W,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合山东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特点,对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南黄海北部地区、沂沭带地区、冀鲁豫交界地区应力场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其区域特征及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6年丽江7.0级余震序列资料,通过波谱分析,求出了余震的地震矩M0,以断裂力学和地震标定律的新观点,导出了用峰值速度νp求震源处环境应力的关系,估算了环境应力τ0值.震源参数测定的结果给出,震级ML2.0 ~3.5之间求出的地震矩M0在1019~1022(dyne*c m)之间,每次地震平均环境应力0值在1.0~9.0MPa 的范围内变化,绝大多数为2.0~5.0MPa.高τ0值主要分布在7.0级主震断裂构造及几次5.0~6.0级强余震的周围地区.其次,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 发现场地放大对地震波记录影响十分明显,通过基岩台站与沉积层台站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谱场地影响分析,结果给出频率f在1.0~3.0Hz的范围内,沉积层水平向放大约为基岩的3.5倍,理论关系给出二种场地测定的τ0值沉积场地比基岩场地大1.5倍,本文用峰值速度实测求出的震源环境应力τ0值也相应增大约1.3倍,与理论关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丽江峡谷的场地放大对震源应力参数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