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9,(6):30-31
所谓复杂地层,对我队来说指的是漏水、坍塌、掉块、溶洞。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丰沛地区,(丰县、沛县),主要是第四纪浮土层的坍塌漏失和灰岩的溶洞漏失。而在铜山县利国地区,主要是蚀变、花岗岩破碎带漏水坍塌和部分灰岩溶洞漏失。由于钻孔深度多在600至800米,有的孔1000米,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护壁工作更显得重要。目前,我们在这些地区施工,还是采用泥浆、水泥和套管进行护壁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直流电阻率法异常产生干扰的地电体有地形、接触面和浮土等。浮土也可称为地表电性不均匀体[1]。我们对地形改正方法[2]直立接触面量板[3]作过研究后,应用电阻网络模拟机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浮土的视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3.
桂林地区,广泛分布着上泥盆统融县灰岩和桂林灰岩,岩溶十分发育.了解浮土覆盖下基岩(主要是石灰岩)的起伏状况,调查溶洞、裂隙、溶沟、溶槽及落水洞等的赋存部位,可以研究它们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和寻找地下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近几年来,为了满足本地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更加准确探查地下溶洞的位置和大小,采用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法正反演数值模拟手段,利用孔距、电极距和与钻孔距离三个变量构建了地下溶洞的地电模型,分析并总结了跨孔电阻率CT法对充气、充水和部分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部分充水溶洞的水、气分界面明显,低阻区域和高阻区域与溶洞充水、充气部分位置大小一致,且随着溶洞充水量的增加,溶洞低电阻率响应增强,其异常范围向溶洞顶部扩大;跨孔电阻率CT法能够有效识别溶洞充填性状。   相似文献   

5.
正江山港是钱塘江上游衢江右岸的第一条支流,沿线干流段下伏较为广泛分布灰岩地层,鉴于隐伏岩溶易引发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掌握溶洞的发育特征是河道治理的关键。针对溶洞发育特征的研究,主要以钻孔揭露为主,配以物探大区域调查相结合的模式。物探技术在溶洞地质调查中发挥出色的作用,在工程的超前预报、施工评价、灾害防治以及后期安全分析都有典型的应用(石振明等,2013)。其  相似文献   

6.
我队施工的某磷矿属沉积变质磷矿。主要地层自上而下是第四纪浮土,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磷灰岩,混合岩。片岩、片麻岩层的厚度约几十米至三百五十米,大理岩层厚度从几十米至二百米不等。片岩、片麻岩层和大理岩层属两个含水层,下部含水层的水文条件比较复杂,其特点是溶蚀现象明显、溶孔、溶洞发育。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鉴于上述地质特征,本区漏失情况表现为:1.部分片岩、片麻岩层大裂隙和严重溶蚀的大理岩层或大理岩溶洞及因构造造成的贯通性全漏失;2.部分片岩、片麻岩层的裂隙或部分风化和溶蚀的大理岩层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公路桥梁桩基穿越溶洞的荷载传递机制,开展了回填法处理溶洞时桩基荷载传递机制现场试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回填法处治溶洞时穿越不同高度溶洞的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不同洞高下回填材料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最大值及其分布范围占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溶区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受溶洞类型的影响,填充型溶洞桩侧土体沉降较小,可为桩基提供较小的正摩阻力;非填充型溶洞桩侧土体沉降较大,桩侧表面会产生负摩阻力;采用回填法处理溶洞后,穿越溶洞桥梁桩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随洞高增加而逐渐减小;洞高由3 m增加至12 m时,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侧负摩阻力分布范围占洞高的比例由0%增加至27.14%。建议在实际设计中采用回填法处理溶洞时,应考虑穿过溶洞桥梁桩基在溶洞范围产生的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洞高为3~12m时,建议在溶洞顶面以下0、0.106H、0.214H、0.271H(H为洞高)范围内按负摩阻力计算桩基承载能力,以确保溶洞处治后回填材料固结沉降期间桥梁桩基承载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岩溶的存在对铁路路基的威胁巨大,为了进行合理的设计,准确查明溶洞的空间位置及形态是设计的前提。溶洞前期勘察一般选用物探手段,常用的物探手段之一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以下简称"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快速有效,能较直观地探查到溶洞的存在。但高密度电法对溶洞形态的反演精度有限,反演图像中溶洞的形态变现为一片模糊的低阻区域,但溶洞的顶底板位置很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318国道野三关某段公路路基下溶洞的分布情况,采用地质雷达圈定了溶洞的分布范围。经过对溶洞扰动区的稳定性分析,选择注浆法对其加固处理,在溶洞加固之后进行了复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溶洞制图的图型设计和成图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福昌 《中国岩溶》1994,13(1):51-58
溶洞制图包括空间形态制图和平面分布制图,采用洞体的水平投影,竖直面投影及此二者的组合,可以较完整地表示溶洞形态。本文讨论了溶洞三相图的主要功能及测绘方法,提出溶洞概貌图、立面图、洞口分布与洞穴类型图、溶洞密度及相关要素图的设计和编绘方法,以及灰色判别法在编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溶洞是施工中难以处理的地质灾害.在陕西礼泉县石井村凿井时遇到了一种倾斜溶洞,运用三种传统封堵方法失败后,创造性地采用了"袋装水泥砂浆封堵法",将溶洞成功封堵住.本文详细介绍了袋装水泥砂浆封堵溶洞的方法、特点和应注意的事项等.  相似文献   

12.
瞬态瑞雷面波法勘探中,掌握隐伏溶洞的响应特征是进行野外探查分析的基础。结合两类填充状态隐伏溶洞,使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构建不同发育介质溶洞模型。并利用贵广铁路隐伏溶洞探测实例验证探测效果。分析认为:瑞雷面波法对面波相速度差异反映敏感,精度较高,对基岩面和两种类型隐伏溶洞分辨率高;对于填充溶洞,速度响应由溶洞中充填介质的物性决定,一般为低速反映;对于空溶洞,速度较粘土层及基岩均为低速反映;两种溶洞探测面波频散曲线在溶洞位置都会出现较为形象明显的“之”字形拐曲。取得的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进添 《福建地质》2010,29(3):255-259
通过对高密度电法探测溶洞的野外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成果表示进行对比试验,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在数据处理、数据的图示方法和相应的解释结果。认为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图示方法可以提高高密度电法探测溶洞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曹崇本 《贵州地质》2012,29(2):112-118
为探讨高密度电法与联合剖面法寻找高阻溶洞的效果,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及野外现场实测方法,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常用排列方式、不同成图方法在高阻溶洞上的异常响应特征,讨论了异常体地表投影位置及中心埋深的确定方法。提出探测高阻溶洞采用高密度电法温纳排列(α1)、β排列和高密度联合剖面三种方法的最佳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隐伏溶洞的识别效果,针对无充填、半充填、全充填三种溶洞模型,分别采用Bostick和Occam TE、TM、TE+TM三种模式进行一维反演,将一维反演结果作为初始模型进行正则化二维NLGG反演,将二维反演成果图与溶洞地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其基础上筛选出最能反映不同溶洞模型形态的优选反演组合方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松桃县黔龙洞进行验证,结果反演剖面圈定的溶洞异常与溶洞实际位置、埋深、规模等特征具有较好对应关系,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隐伏溶洞的识别能力较强。研究成果对岩溶区隐伏溶洞的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不同充填类型溶洞中的正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鹏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19-1225
岩溶在我国分布很广泛,溶洞作为岩溶地区最大的危害通常存在不同的充填类型。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作为溶洞探测的重要方法,在岩溶地区被广泛使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装置类型。本文对比了不同装置类型下不同充填类型溶洞的地电学特征,分析其正反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充填类型的溶洞,应当采用不同的高密度电法探测装置。当溶洞的充填类型不确定时,可采用偶极-偶极(Dipole-Dipole)装置进行探测,该装置对三种不同充填类型的溶洞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灰岩发育地区进行钻探作业时经常会遇到溶洞,给钻探带来不小的风险。为了减小钻探风险,可以采用探测深度大、对溶洞识别能力强的大地电磁测深法进行溶洞探测,确定钻孔的有利位置。本文以慈页1井的钻孔定位研究为例,通过在井场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查明井场下方可能有溶洞发育的区域,最终确定了孔位的有利位置,在实际钻进过程中并未遇到溶洞发育段,说明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法布置的孔位合理,保证了钻探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井间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广州地铁某在建段浅层隐伏岩溶发育情况进行了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现有勘察孔进行井间超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溶洞是可行的,通过正反演计算获得的井间电阻率分布特征能直观给出溶洞在横向、纵向上的分布范围,但是对溶洞连通性不易区分,深度偏差为电极距大小。探测时,电法孔孔深一致,孔深和孔间距比大于1.5倍,电极间距1~2 m。  相似文献   

19.
李强  秦余顺 《中国岩溶》2019,38(4):607-611
依托中老铁路朋松楠松河特大桥岩溶桩基施工,综合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研究不同发育形态岩溶较适用的处理技术,对比分析抛填黏土片石筑壁法、钢护筒跟进法及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在不同发育形态岩溶处理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小型空洞、中型全填充或局部填充溶洞,抛填黏土片石筑壁法可快速、高效、经济地完成溶洞处理;对于中型空洞、大型溶洞、形成较大地下水流通道的溶洞,抛填黏土片石筑壁法与钢护筒跟进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单个处理措施施工中伴随的工效低、易塌孔、灌注混凝土超方、钢护筒挤压变形等问题,经济、高效地完成了该溶洞处理。根据本研究成果,提出了桥梁桩基岩溶处理较适用的选定原则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0.
应用浅层地震技术勘查岩溶及溶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工程勘查实例,介绍了浅层地震技术(高密度地震映象法和横波法)在解释工程勘查中探岩溶,溶洞问题的应用,分析岩溶,溶洞等在浅层地震勘探中表现的特征和规律,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