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对阿维菌素生产尾料(菌渣)进行了成分化验和环境安全性试验,认为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对环境是安全的,且可开发为有机肥;提出将其开发为有机肥的主要生产工艺,并进行了肥效试验,从而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陕北农户样本调查数据与气象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路径分析探究农户受灾经历对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受灾经历越丰富的农户越能准确感知气温、降水变化和全球变暖。农户的受灾经历对气温变化感知有正向影响,并通过其对迁移适应行为有间接的负向影响;受灾经历对降水变化感知有负向影响,并通过其对技术适应行为有负向影响、对迁移适应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农户受灾经历增强了全球变暖信念,并通过其对经济适应行为和技术适应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受灾经历对迁移适应行为有直接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刘海泳  顾朝林 《地理科学》1999,19(6):497-503
概括总结了近年来北京出现的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并对其演化特点和形成机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疆的硝酸盐盐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介绍了新疆盐湖的硝酸盐和硝酸盐盐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乌海市域内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进行了概述,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进而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保护农业经济资源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某高层建筑基础地质进行了勘察分析,并对其基础选择和施工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南极政策研究,在充分认识其南极利益并明确了利益挑战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南极政策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南极利益及其行动目标的简要分析,结合澳大利亚在南极立法、南极管理及国际关系处理方面表现和相关活动,探讨了利益驱动下的澳大利亚南极活动图景,点明了其南极政策对维护其南极利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校冬  邓桦 《盐湖研究》2011,19(4):58-63
半导体TiO2光催化研究自从发现其光解水制氢开始便掀起了科研者的研究热潮。因其催化活性较高、性能稳定、无毒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更被认为是目前环境污染治理最有前景的光催化材料。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并深入研究,期望得到更加高效、实用的光催化复合材料。对TiO2掺杂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TiO2光催化技术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云南思茅山区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境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思茅山区6种类型生态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和个体组成及水平,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将其与生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质学在农业上的拓展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科学向农业拓展并交融渗透,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农业地质学.当前,从国内外对农业地质的研究现状来看,其愈来愈被广大地学和农学科技人员所重视.农业地质学为全球地质科学和农业科学结合并推进其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我国开展了大区域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简要综述农业地质的发展历史,从农业地质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谈起,并列举大量实例,分析、阐明了农业地质研究工作在农业生产及其生态环境中的独特作用、发展趋势,对今后如何开展该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组成独立学科建制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区域地理与历史地图编绘等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区域地理研究方面更具优势,硕果累累,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在对历史地理学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时,特别指出由于地理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总体结构类型和各省份的分布类型。在此基础上,认为应重新审视名镇名村的评选规则,注重名镇名村的旅游效应问题以及充分发挥名镇名村的保护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GIS应用于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考古和文化资源管理以及空间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尽管在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中GIS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但它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内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学者应该重新认识GIS的作用,开发适合的GIS应用软件,搭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平台,争取将GIS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应用纳入数字城市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4.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5.
魏希文  缪丽娟  江源  崔雪锋 《地理学报》2016,71(7):1144-1156
网格化历史耕地数据集能为历史时期耕地变化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支持,并且为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模型模拟提供驱动数据。本文综合考虑了中国历代土地利用开发的特点及自然人文因子对耕地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对中国耕地先分区再分层分配的网格化方法。基于国内3个主流区域耕地数据研究成果,采用上述方法建立了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和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中国10 km×10 km分辨率的耕地数据集,并绘制了分布图。本文还利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数据集对重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耕地数量的权威性,并且建立具有区域性的高精度历史耕地数据集。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政区与交通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春鲜  谢雪梅 《中国沙漠》2010,30(3):477-482
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结合野外调研,研究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行政变化和交通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游生态环境的演变特征。研究认为,从细石器到汉晋时期,塔里木河下游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比较稳定,人类活动从原始经济向城邦文明稳步演进,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塔里木盆地东部重要的鄯善(楼兰)独立王国;东晋以后,气候逐渐变干,下游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线路废弃,鄯善国消亡,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成为封闭的游牧区;18世纪中期以后气候湿润,下游绿洲归属于吐鲁番政区管辖,对外联系比较方便;19世纪末期,气候变化剧烈,趋向干旱,塔里木河下游与吐鲁番之间的政区、交通联系中断,开始属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上一级行政区管辖。  相似文献   

17.
近代城市医院的空间布局及演化——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为例,引用广州志书资料和民国文献档案资料,采用历史文献、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复原广州医院历史分布图,发现广州近代医院在景观扩散模式上,早期阶段属于墨渍式迁移扩散,之后,转向以区位条件优次为主要选址依据的等级扩散;在选址布局上,形成以老城高优势度区域为中心,自中心向外围环状递减的等级区域分布格局,而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密集于城市中心,教会医院和慈善医院散布在城市外围,在类型上,呈现为外围型和中心型相结合的空间形态。研究显示,广州近代医院的空间布局,主要受人口、经济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同时,政治、宗教、城区环境和医院特殊性等外部条件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集的重建方法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枫  崔雪锋  缪丽娟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563-1573
重建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产生的气候和生态效应至关重要。相关学者就定量重建中国历史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探索, 但重建结果通常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统计性数据, 缺乏地理空间属性信息, 从而限制了其在气候和生态模型中的应用, 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历史资料来重建较高分辨率的具有空间属性信息的历史数据。本文针对诸如HYDE、SAGE等具有明确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的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 从方法的角度对中国历史土地利用空间化数据进行了综合评述, 以期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重建具有空间属性的中国历史土地利用数据, 为未来更好地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和生态效应提供数据支持。本文论述了不同资料在历史重建中的关系和作用;强调了人口数据在数量重建和空间分配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局限性;重点分析了空间分配过程的假设条件和不同方法的历史重建对当代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依赖程度。本文认为, 需要加强林地空间化数据的重建以服务历史时期的陆地碳循环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 建议以典型年份控制的方法处理难以量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历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建议进行分区重建, 加强区域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19.
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突进及其原因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王守春 《中国沙漠》2000,20(3):238-242
西辽河流域在辽代早期和辽代之前,是自然环境较好的"辽泽",其自然景观为面积广大的平沙地,其上生长乔木、灌木和草本,为疏林草原,还有较大面积的下湿地和较多湖泊,没有出现流动沙丘。在11世纪期间的文献中,记载了西辽河流域有明显的沙漠化表现。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环境可能出现突变,是历史时期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时间。沙漠化的原因,主要为自然原因,即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论桂林山水城市景观特色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水城市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规划构筑的城市。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规划思想。本文即以中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桂林为例,阐述了山水城市的景观特色及新时期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