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矿井直流电法三维正演计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用于矿井直流电法三维正演模拟不同数值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提出了用对数等间距和算术等间距相结合的网格剖分方式,说明了电极互换原理所满足的地质条件。针对合成系数矩阵为非对角占优的特点,采用了大数处理方法,使其线性方程组适用于现有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阐述了地质模型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模型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裸露的基岩山区,大部分岩石电阻率都很高,开展大功率电法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将电极打入岩石,电极接地十分困难或根本无法布置电极.为有效改善接地条件,实现大功率电法勘探,在总结传统的改善接地电阻方法的基础之上,总结出裸露基岩地区改善电阻接地条件的方法技术,即积水淹没片状电极法.使用该法工作时,在供电点建造封闭的储水空间,存储一定高度的水,将金属片状电极淹没于积水中.该方法具有接地面积大、接触条件好、接地电阻值稳定的特点,经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应用,接地电阻改善明显,实现了大功率供电勘探,野外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声波方程出发,应用互换原理,使用两次克希霍夫积分,推导了包括震源和检波器双重外推的积分表达式.包括近场和远场项.对于较简单的介质,利用均方根速度近似求取波的传播时间;对于横向剧变介质,采用射线追踪法求取传播时间.通过对每一对震源和检波器组合作倾角滤波,可以有效地压制画弧现象.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偏移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自然电场法和激发极化法野外工作中所用的不极化电极,还是按三十多年前从美国引进的两对不极化电极仿制的,未作任何改进.这种电极比较笨重.要制成一对渗透性好、电阻小、极差低、性能完全一样的不极化电极,颇不容易.通常将烧好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瓷罐作成不极化电极,从中挑选一对电阻小于500~800欧姆,极差低于2毫伏,渗透性和稳定性都很接近的一对,拿到野外使用.所以造价较高. 其实这种电极的制造,并不神秘.经多次试验已制成一种不极化电极,完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其制造  相似文献   

5.
充电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是一种详细勘探的物探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已取得了很多经验.近几年国外在这方面也有所进展.现将国外最近期刊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摘译出来作一综合介绍,以供参考.在充电法中是将供电电极之一直接打在矿体的露头上,或是放在见矿钻孔中,使它与矿体保持良好的接触,使矿体成为一个等位体.另一供电极则打在距前一供电极相当远的地方,所谓无限远处,保持电流在地下流通.通常在地面进行电位观测,测量电极  相似文献   

6.
同点激电法     
本文介绍作者近年来试验研究同点激电法中的两个分支方法(同极激电法和共极激电法)所取得的某些结果. 同极激电法的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分别共用不极化电极中的同一根铜棒;供电电线(A B)与测量电线(MN)也供用同一条导线;共极激电法不共用一条电线和一根电极,但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仍装在同一个不极化电极(或极罐)中,这两种装置均较目前常用的一般激电法简便.用现有激电仪即可观测.  相似文献   

7.
不平地形条件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2.5维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不平地形条件下电阻率法2.5维正演和反演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高密度电阻率法2.5维反演程序,该程序可用于九种常用电极装置观测结果的反演.对理论和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正确,程序运行稳定,反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1)
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堤防潜在隐患区识别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温纳、偶极和梯度电极装置对位于复杂地质体的导水通道进行高密度电法层析成像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将三种电极装置数据融合进行模拟,同时计算各个装置的模型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梯度装置具有良好的横向分辨率,偶极装置有较好的垂向分辨率,数据融合的装置结合了三种装置的优点,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堤防隐患区定位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近几年提出的、1979年在日本开始采用的频谱激发极化法或多频激发极化法(或复电阻率法)的特点.该方法的基本优点是能减弱使野外资料解释复杂化的感应效应的影响.文中描述了工作方法和测量装置的框图.与传统的激发极化法一样,在此也利用了偶极装置.电流借助于转换装置通过事先布置好的9个电极中的2个(图1)供入地下.接收线路由三个电极组成,并且其中的中间电极是相对P_1和P_2的基准电极.为了加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信噪比),在仪器中有微型计算  相似文献   

10.
张平松 《地质与勘探》2015,51(5):964-969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通过在井孔和地面布设电极,进行全电极供电和测量,获得钻孔周边地电场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介质结构及变化特征,对地下复杂地电模型分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室内井地电法测试模型,采用并行电法技术,三维反演介质的电阻率,判断井孔周边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异常分布特征。结合野外井地条件进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井地联合测试系统可以对钻孔周边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分辨,为储层介质探查与判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但德忠 《岩矿测试》1987,(3):186-190
PVC膜电极的膜组成要受到活性物质、增塑剂、溶剂、PVC粉的种类和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确定多种因素的最佳条件,本文利用正交没汁安排上述影响PVC膜电极组成的因素,制备了PVC膜金离子选择电极,将此电极用于矿样中金的测定,结果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室微生物电化学装置对微生物和半导体矿物协同作用下偶氮类染料废水的还原脱色降解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及不同阴极电极材料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偶氮染料甲基橙(MO)可作为终端电子受体直接从固体电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脱色;各对比实验中,在微生物催化与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协同作用条件下,MO还原脱色效率最高.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拟合结果显示金红石涂布阴极电极光照下极化内阻(Rp)为443.4 Ω,较无光条件下的1378 Ω显著降低,证明光照下金红石阴极的电子转移过程受其光催化作用的驱动.不同初始浓度下MO的生物-半导体催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随MO初始浓度降低而增加.通过对脱色产物的进一步分析,推测该实验中MO的还原脱色反应机制为: 阳极初始电子供体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将电子通过阳极电极和外电路传递给阴极半导体矿物电极,进而在半导体矿物的光催化作用下通过光生电子还原终端电子受体MO,使MO中的偶氮键断裂,生成无色的联氨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用混合算法计算电偶源瞬变电磁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水平层状介质表面上垂直磁偶源瞬变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出发,根据互换原理,得出目前常用的以电偶极源发射、在中垂线两侧张角为θ范围内用线圈测量感应电动势装置的正演计算公式,用M. M. Goldman提出的混合算法计算水平层状介质电偶极源的瞬变电磁响应,计算结果证明了混合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张巍  柳建新  刘海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3):309-313,228,229
激电法在矿产勘探及工程探测等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没有或者工作区域相关资料不完整的情况.尤其是中间梯度装置,无法保证探测目标体位于供电电极中间,其观测数据受到供电电极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数据的分析.因此,研究激电法供电电极,对于观测数据的影响规律是很有必要的.这里通过物理模拟手段研究模型相对供电电极AB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与无穷远电极向地下供电产生电场分布的特点,通过检测地表电位差的分布,可以确定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的埋深,从而达到检测混凝土管桩桩长的目的.结合工程项目,对预应力管桩的实际桩长进行了检测,电测井测试对比检验说明检测是成功的.用电法检验工程桩桩长,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难于有效、精确检测多节预应力管桩实际桩长的困难局面,可有效发现工程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悬汞电极微分脉冲极谱溶出法的各种条件及对痕量锌、镉、铅、铜的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在设定的电镀电压和时间里,把金属离子电解并富集在工作电极悬汞电极上,当电势消除时,通过示差脉冲测出流经电极的氧化电流,每种金属的氧化电流表现为峰值电流,即波峰高度作为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的根据。方法快速灵敏,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计时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铜和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新玄  余耀东 《岩矿测试》2000,19(2):106-108
探讨了以预镀汞膜破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同时测定锑类金属及其氧化物和硫化物中铜、铋的计时电位溶出法的适宜条件;试验了酸介质和常见元素对测定的影响;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在0.1mol/LHC1-0.01mol/L抗坏血酸底液中,相对饱和氯化钾甘汞电极,铜与铋的溶出峰电位分别为-0.20V和-0.10V,分辨效果较好。在测定条件下,铜和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00ug/L和0~80ug/L  相似文献   

18.
不同涂层的二氧化铅电极催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分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铅电极的工艺,通过对苯酚的电解和生成羟基自由基的量,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得的电极的催化性能,并比较了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电极时掺杂铋或镧对电极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电极都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并且明显降低了槽电压,且对苯酚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电沉积法制得的电极的催化性能优于热分解法制得的电极,掺镧的电极优于无掺杂和掺铋的电极。  相似文献   

19.
测定参与电极反应的电子数n,有助于研究电极反应的机理、确定电极反应产物、中间体和自由基的结构。本文全面综述了各种测n方法,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检定电解产物法、库仑法、极谱库仑法和极谱法等,并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金属硫化矿自然电场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然电场法寻找金属硫化矿,在有利条件下能取得良好地质效果.关于自然电场形成的机理问题,迄今还研究得不够清楚.本文根据矿物的电极电位、矿物的共生组合以及矿体分带现象,讨论了金属硫化矿自然电场形成的原因.矿体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矿体不均匀或围岩溶液不均匀)是形成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本文扼要地讨论了自然电场法有关的某些问题. 金属硫化矿物的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