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福建省土地利用背景与现状,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法对福建省1997—2007年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7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增速越来越快,各分项效益中,经济效益、社会效...  相似文献   

2.
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准确测度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灰色关联度对层次分析法(AHP)中判断矩阵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并获取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2001-2012年湖北省枣阳市的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及其制约因素进行评估和辨析。结果显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改进后的AHP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不仅能有效降低主观赋权的影响,也可避免熵值法等客观赋权法所存在的弊端;地均农业生产总值、人均耕地面积、化肥使用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制约枣阳市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因素,但在不同年份各因素的阻碍度表现不一。2001年以来,枣阳市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水平较高,综合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数整体上呈增加的态势;但在生态可持续方面,2006年之后不仅明显低于之前年份,而且也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土地利用背景与现状,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法对福建省1997—2007年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7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增速越来越快,各分项效益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趋势一致,生态效益则是在波动中上升.最后,提出了基于用地效益优化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将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到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求解中,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规划方向,并探讨提高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良策。这也为其它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政策、测度评价、水利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总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水资源规划应着眼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治理一体化的层面,对节水减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合理水价体制应该是促进珠三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合理进行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横断山系纵谷区景洪市为例,依据频度统计法和区域特点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Arc GIS 10.7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为非常适宜、比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依次占居民点总面积的6.14...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全面分析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益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包括3项二级指标和27项3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型加权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性理论,对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论如下:(1)生态效益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最直接的影响;(2)城市水环境治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比重接近总效益水平的50%,凸显了水环境治理效益的正外部性以及政府建立合理的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必要性;(3)从经济效益来看,武汉市水环境治理对于房地产及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显;(4)水环境治理社会效益不明显,反映了公众对政府水环境治理认同感及自身环保意识的欠缺.据此,对改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 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 2 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 ,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 ,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分析及战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建立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22个指标的权重,根据1990年统计数据对全省110个市(县)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模糊ISODATA法对各市(县)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为5个经济发展梯度区域,并讨论了各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生态与环境     
ID62.2 2003010669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opnlent in Heihe river watershed from tha view ofeco】ogical~ics程国栋//冰川冻土一2002,24(4)一335一343 在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流域尺度生态经济研究状况、进展和黑河流域相关研究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研究框架:1.生态过程模拟模型的研究;2.宏观水资源模拟模型的研究;3.环境变化条件下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5.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参39 79(洪明)BiX171.1…  相似文献   

12.
城市更新改造潜力评价是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宗地为更新改造评价单元,结合互联网开放数据构建基于地质条件、建筑物状况、集聚性、可达性、公共设施以及人口动态信息等多元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法组合确权方法确定指标因子的重要性;采用可逼近理想解的TOPSIS法对改造宗地进行潜力测算;评价结果的潜力等级空间分布与深圳市城市更新的实际情况相符,利用2014—2016年深圳市更新计划地块单元进行点对点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率达到79%。  相似文献   

13.
许静新 《西部资源》2014,(2):176-178
本文针对托克托县2009—2011三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评估规划的合理性并建立托克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托克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找出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规划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2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对博斯腾湖流域的水资源及其湿地现状分析,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博斯腾湖湿地进行了评价。评价中依据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湿地的脆弱度。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系统为中度脆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的成因。指出人类活动通过叠加在自然变化背景上的影响程度日趋增强成为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导性脆弱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地貌差异明显的江苏省仪征市为例,根据地貌类型将其划分为平原区、岗地区和丘陵区三个子评价区,在GIS支持下,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各子评价区的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评价区的因子权重,并运用分等定级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评价因子的分值量化,最后利用加权指数求和模型进行综合分值的计算并划分等级,以及成果图的输出。结果表明,仪征市土壤环境整体较好,一等与二等土壤分别占总土壤面积的67.6%和26.3%,三等与四等土壤加起来占总土壤面积的6%,其中平原区与岗地区的土壤环境整体好于丘陵区。此方法可用于地貌具有差异的县级区域,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云台山旅游区视觉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在对定量化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比较准确,但在评价景观及视觉环境时由于存在着主观影响因素,就显出了较大的局限性.利用韦伯-费希纳定律改进后的新综合评价模型则显示出了优越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向专家、旅游专业学生、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评分,采用新综合评价模型.针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活动后视觉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伟 《地理研究》2007,26(4):685-692
通过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可持续度来衡量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全省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度仅为0.2456),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绿水的确定和有效利用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在绿水概念界定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水文理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定量模型,并以大柳树水利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对工程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绿水资源消耗量进行定量模拟,得到研究区绿水资源消耗量现状时空结构特征,进而得到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定额,确定生态修复措施下工程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结果表明:(1)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区绿水资源消耗量受降水影响明显,50年代以来整体上表现出增加到降低的变化趋势;(2)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量差异明显:林地最大,其次为农用地;(3)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区不同水平年绿水资源定额,其中枯水年:林地341.2 mm,灌丛241.1 mm,草地200.8 mm,农用地291.5 mm;丰水年:林地444.4 mm,灌丛306.1 mm,草地271.2 mm,农用地399.9 mm;平水年:林地370.3 mm,灌丛295.3 mm,草地250.6 mm,农用地360.6 mm;(4)根据各水平年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定额以及工程区生态修复方案,利用面积定额法得到工程区各生态修复措施需水总量及工程区各分区生态...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有翼  赵廷刚  岳斌  李昂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09,29(6):1178-1185
从城市用地规模结构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度、对区域环境影响4个方面选择了32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函数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并对定西市2006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定西市土地利用处于非可持续利用阶段,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