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地层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主要出露于桌子山区,以片麻岩和云母片岩为主,组成鄂尔多斯台向斜之基底。震旦系:桌子山区有震旦系地层广泛出露,主要为石英砂岩和石英岩。震旦系与下伏之前古生代变质岩系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之寒武系则为假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阴山复杂构造带东部与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带相交之联合孤西北部(图1) 。 矿区范围约六十余平方公里。地层以前震旦纪变质岩为主,出露宽度8~12公里。其次为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矿区东南,出露较少。前震旦系(Ar)地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inx))自下而上岩性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变质铁矿)岩层(Ar~(jnx1));角闪斜长片麻岩类磁铁石英岩扁豆体(Ar~(inx2));  相似文献   

3.
河北北部某火山岩筒钴矿床的特点是:矿区附近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石英岩、灰岩、板岩以及中生代的火山岩.钴矿床产于一个由震旦系石英岩中开口的古火山颈内.火山颈主要为酸至中性的凝灰角砾岩充填,其边部伴有震旦系岩层的角砾,并贯有一条粗面岩脉.凝灰角跞岩主要由安山岩、粗安岩和粗面岩的角块及碎屑组成.在这些火山岩的角块中气孔发育,形成标准的杏仁状构造.此火山颈的形状像不对称的喇叭,地表露出部分像喇叭口,上大下小,呈不规则的椭圆状、喇叭口的下部长约60~70米,宽约20米;地下埋藏部分相当喇叭的主干,形成陡倾角的不规则的筒状体(图5).  相似文献   

4.
1963-1964年,236队在某锰矿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交流经验,现着重对锰矿坚硬裂隙岩层水文地质钻探、钻孔抽水试验及钻孔止水等主要技术问题总结如下:一、矿区地层、岩性特征简述区内水文地质钻孔所穿过的地层为震旦系的南沱砂岩、含锰黑色页岩、南沱冰碛岩和矽质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等.矽质岩为主要含水层,总厚占80%以上.现将各层岩性特征自下而上简述如下:南沱砂岩:为终孔地层,致密坚硬,性脆,可  相似文献   

5.
黎家营锰矿是陕西省最早探明的一个中型锰矿.矿床位于南秦岭东西向巨型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北东向复杂构造带的斜接部位.区内出露的震旦系勉略群地层有以下特点: 1.地层两分性明显.中上震旦系断头崖组为一套碳酸岩、碎屑岩、砾岩沉积,为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内含磷矿和锰矿.变质轻微.以不含火山岩为特征.厚1000~2000米.中下震旦系郭家沟组为一套由海底火山岩间陆源碎屑沉积岩和钙镁质碳酸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见多期多种岩浆活动,产多种矿产,黎家营锰矿产于其中.岩石变质稍深.厚7000~10000米. 这两组地层系交角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14-217
纳米比亚奥乔宗蒂约巴地区铁锰矿,位于晚元古宙达马拉造山带内陆支带的东部中央南带。铁锰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于达马拉系第二岩性段石英岩地层中,矿石多呈黑色、灰黑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硬锰矿、针铁矿、磁铁矿、少量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石膏和少量石榴子石、黑云母、锆石等。对比研究表明纳米比亚奥乔宗蒂约巴地区铁锰矿与奥乔松杜地区锰矿床的成因模式及成矿作用方式相似,铁、锰的沉积作用与海进-海退旋回有关。  相似文献   

7.
纳米比亚奥乔宗蒂约巴地区铁锰矿,位于晚元古宙达马拉造山带内陆支带的东部中央南带。铁锰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于达马拉系第二岩性段石英岩地层中,矿石多呈黑色、灰黑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硬锰矿、针铁矿、磁铁矿、少量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石膏和少量石榴子石、黑云母、锆石等。对比研究表明纳米比亚奥乔宗蒂约巴地区铁锰矿与奥乔松杜地区锰矿床的成因模式及成矿作用方式相似,铁、锰的沉积作用与海进-海退旋回有关。  相似文献   

8.
舒多友 《贵州地质》2000,17(4):269-272
铁门闩碳酸锰矿受控于地层层位,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沿震旦系下统大塘坡组一段(Z1d)富含有机质炭质页岩下部顺层产出。根据含锰岩系特征,矿体形态规模,矿石质量的分析研究,该锰矿床应属浅海沉积型碳酸锰矿。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51,16(1)
甲、地层:在区内仅见震旦纪和第四纪地层 (1.)震旦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六层:6.变质页岩层:以暗蓝灰色板状角页层为主夹片状石英岩及石灰岩层,厚度300——350公尺。5.矽质石灰岩层: 下部为黑灰色石英岩与棕色石英岩之互层。上部以石灰岩为主,厚度在801 公尺上下。4.黑色页岩层: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石英岩多层,厚度约计0 50公尺。3.暗色石英岩层:以暗蓝灰色石英岩为主,中夹黑页岩,厚度 3 50——400公尺。2.黑色页岩砂岩:下级为黑色页岩,棕灰或蓝灰之石英砂岩及石灰岩之累层所成,上部以黑色员岩为主,共厚约 400公尺。1. 淡色石英岩层:以白色块状石英岩为主,以上各层均相连续,据其岩性及层次可与华北的下震旦纪各层相比较。 (2.)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为:3.黄土:为闪生黄土,富白砂质,分布沟谷一带。2.鄂博层:砾岩成角砾岩,砾石成为铁矿石,成为石灰岩,胶结物均为石灰质,不具层次,现露头已剩残余。厚度最大处不过三公尺。1.铁矿砾石堆积:仅见於试沟内,由铁矿崩解后就地堆积,中充黏土,尚未胶结,?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东平锰矿是一个大型红土型锰矿床,分为原生锰矿含矿层和次生锰矿含矿层。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学者将原生锰矿含矿层的地层归属浅水台地相的北泗组。区调中,根据矿区实测剖面的岩石组合、沉积相特征及古生物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将赋矿地层归属于石炮组,并新建东平层,代表含锰地层。在赋矿地层下部的泥岩层中采获Claraiasp.等早三叠世双壳类及菊石化石,LA-ICP-MS法测得赋矿地层顶部火山碎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1.5±2.5Ma,在火山碎屑岩层之上采获中三叠世双壳类和菊石,确定锰矿赋矿地层的时代为早三叠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新元古界划分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陆松年 《地质论评》2002,48(3):242-248
2001年4月正式出版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将新元古;界从二分三分,自下而上分别为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本文首先介绍了震旦系重新定义的背景和必要性。由于近些年国际末元古界分会酝酿在新元古代末期新建一个系,而多数学者的意见是该系的下界应置于冰碛层之上,即大致相当于我国陡山沱阶的底部。鉴于此,在1999年12月初断代工作组会议期间,晚前寒武系工作组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对震旦系重新定义,并决定将原震旦系解体,原上统代表重新定义的震旦系,原下 统独立新建一个系,命名为“南华系”。由于震旦系的再分,新元古界也从二分变为的三分,重新界定的震旦系包括原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南华系包含了原下震旦统南沱组和莲沱组。笔者认为南华系标准剖面的候选剖面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上覆有震旦系下部陡山沱组及其相当层位的地层,该地层与南华系顶层之间沉积记录的缺失应是最少的。②剖面中应包括寒冷性气候的冰川沉积记录,虽然在全国性南华系地层对比中,冰成岩层不是绝对的对比标志,但为有利于全球化对比,我国南华系候选标准剖面应将冰成岩层包括其内;③剖面中应出露莲沱组(约750Ma)或与其时代相近层位(休宁组、志棠组等)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与莲沱组之间不应存在长期的沉积间断,且底部年龄不小于800Ma,也不大于850Ma;④剖面中有良好的区域的、全国的,甚至洲际间的地层学对比标志,有较高的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其它方面的研究水平;⑤剖面的连续性好、露头清晰、交通方便,且周围的自然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兰花嶺矿区所出露的地层大部份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仅于局部高山地带见有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成不整合复盖于前震旦纪岩层之上,并见有3—4公尺厚的基底砾岩。厚层千枚岩多出露在矿区的东部,向西逐渐递变为千枚岩、,大理岩、角闪片岩互层岩石组,至矿区之西部则以厚层大理岩为主。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  相似文献   

13.
宁夏北部地区包括阿拉善、阿拉善北部以及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北段)三个地层分区。出露地层:太古界-混合岩、各类片麻岩,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前震旦系一片麻岩、大理岩、片岩,出露于巴音乌拉山及其以北;震旦系一上统为碳酸盐岩建造,下统在阿拉善区见灰白色石英岩、石英片岩、云母片岩,贺兰山区为石英砂岩夹页岩、  相似文献   

14.
震旦系,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是不含煤的。最近在河北省唐县王家会村的震旦系地层中已經挖出煤来了。合煤地层出露在震_旦系下部,可能相当于高于庄层。其下伏岩层是五台系片麻岩类岩石。那里拜无煤层露头出现,地表能看到的是每层仅厚数厘米之黄灰色钙胃夏岩、黑色碳箕真岩和薄层状烬石灰岩互层。  相似文献   

15.
地层学和事件地质学的资料,特别是新获得的大量U-Pb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塔里木和扬子陆块的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突出表现在热-构造事件的特征、序列和年代格架、克拉通化终结时间、前南华系变质基底和南华系-震旦系沉积盖层所表现的双层结构特点、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层序、地层对比标志层——冰成岩层位等诸多方面。根据这些相似性,笔者等提出中—新元古代扬子与塔里木陆块相连或相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倪艳军 《湖南地质》1995,14(3):167-168,162
湘乡市大湖锰矿带与邻近著名的湘潭锰矿产于同一层位-震旦系。通过对该锰矿带各矿点锰矿层的研究和对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该矿层在这一地区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该区内赋存有一远景规模较大的隐伏锰矿床。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武宁县境内分布了众多的小型铁、锰矿床(点),前人称之为“武宁式”铁矿。通过对黄连坑锰矿区地层的含矿性、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等地质特征的论述,认为震旦系地层是“初始矿源层”,滑脱构造对成矿物质起迁移、富集及容矿作用。并与萍—乐断陷盆地内的沉积加热液叠改型乐华锰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矿体规模、矿石类型、锰品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应属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初步认为黄连坑锰矿床属构造控矿、风化淋滤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在我国贵州省东北部、湖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东南隅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分布着许多锰矿床(点),这就是产于上元古宇震旦系著名的大塘坡式锰矿。60年代后期至今的20年间进行了大量普查勘探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矿床地质资料。80年代初期,笔者曾对黔东及邻区大塘坡式锰矿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于1985年发表了相应的专著。近年又对其作了深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简要论述这类古老锰矿床的成因及其热水成矿作用模式。二、区域地质概要武陵山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边缘的鄂川黔侏罗山式褶皱带,其中上层基底分别由中、上元古宇浅变质岩系组成,盖层为震旦系至白垩系的沉积岩层,它们一同卷入规模宏大的隔槽式褶皱带内,并伴有较多的冲断层(图1)。锰矿即产于盖层下部的下震旦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盆地的充填序列如图2。  相似文献   

20.
河北滦县安各庄铁矿是前震旦系沉积变质铁矿,该铁矿为航磁所发现,后相继进行了1/万,1/5千的地面磁测和钻探普查评价。本区除局部地段有震旦系,前震旦系地层出露外,大面积被第四系所复盖。前震旦系地层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和各类混合岩,前两种岩性分布范围小而零散,后者分布广泛,并与矿体直接接触。矿区出露的震旦系地层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石英长石砂岩和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第四系为黄色沙土,灰色沙粘土和卵石,厚度十几米到180米。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前震旦系地层产状零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