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历程、分析当前信息化不足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立足全省,设计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政务管理系统框架,提出了三种全省系统应用模式并进行优劣分析,基于SOA设计了三级政务协同平台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统一建设的方式,以国土云为核心,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推进基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国土资源部门基层信息化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数据高效存储技术及策略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特征及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应用模式及数据布局策略,并以陕西省实际数据为例,对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地类图斑要素层,按县级多实例、全省单实例(不进行布局控制)和全省单实例(按县进行数据库分区布局)三种布局策略下的数据访问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形成了对我国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第一次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工作会以来,在国土资源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精神,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积极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集中开发”的建设方针,稳步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丰硕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针、设计思路、取得经验及下一步规划,为国土资源信息化统筹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在认真总结宣城市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村组协管员队伍创新做法的基础上,2008年3月,在全省正式启动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经过5年多的充实和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村级协管员11290名,覆盖全省农村.村级协管员队伍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体系,实现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形成了国土资源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格局,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效率,为实现全省国土资源事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福建省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对于全省的国土资源工作是一次重大机遇,也对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在政府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行政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通过学习借鉴江苏国土资源"四全"服务模式,结合南京市地籍管理工作实际,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基于B/S架构、ASP.NET平台框架和Oracle数据库,采用C#和PHP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南京市地籍业务网上预受理平台。通过投入实际应用,平台创新了地籍公共服务的理念和方式,推动了南京地籍管理的优化、地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南京乃至全省国土资源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提供示范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是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较早施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省厅。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以贯彻基本国策为主线,牢固树立以行政执法责任制统揽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全局意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创建了"发现—核查—指挥—监督—评价"的统一业务模型,实现了土地巡查、批后监管、矿产开发、地质灾害点防治、测量标志保护5大类业务全省统筹管理,建立省、市、县、镇4级网络化精细管理、分析和决策体系,形成了全省统一指挥、快速执法、无缝全覆盖的立体化监管及综合应用,提升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实时性,全面提高了国土资源执法管理力度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的初步设想。监管系统建设将以全省政务网络资源为载体,以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影像等数据库为基础,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土地"批、供、用、补"等业务的网络审批主流程,形成耕地保护中上下联动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监测数据为数据源的耕地资源信息实时监测和信息分析体系,最终建成覆盖福建省耕地保护业务的监管信息系统,拓宽畅通土地信息监察渠道,切实有效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湖南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网络结构方案,对面向业务流程的多层电子政务设计思想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文中阐述了涉及的电子政务搭建平台、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林俊表 《现代测绘》2005,28(3):32-34
为查清国土资源利用现状,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耕地,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十分必要。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快、土地性质变化快的现实及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形特点,在土地详查中宜建立多种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浙江省临海市试点项目为例,阐述建立多种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4.
党青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12,37(5):138-140
土地资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显著,而土地的价格是调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杠杆,及时准确公开地掌握城市土地价格的动态变化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动态监测系统建立的方法、地价区段监测点的选择、地价区段的划分,尝试采用克里金插值模型来实现地价区段的划分,并获得了良好的划分结果。系统采用SuperMap开发控件的WebGIS技术、基于B/S结构的分布式网络平台,通过对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城市地价的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的定期发布。  相似文献   

15.
GIS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在电子政务中的不断应用,基于GIS技术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结合湖南省长沙县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开发的实际,全面阐述了以ArcGIS为基础开发平台的一体化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目标、整体结构以及功能的实现,并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土地登记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各级土地登记部门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建成了一批土地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这些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广东省通过建设土地登记信息交换系统,在省、市、县三级节点构建起了一套土地登记信息动态汇交体系,打破了信息孤岛,为全省土地登记信息监管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海量数据需要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网络化管理的需要,为满足省市县农经业务的互联互通,文中研究基于政务云平台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基于矢量栅格一体化切片的农经权地图服务框架,实现省市县地块与权属成果的集成展现、快速检索;采用多种地图渲染方式,实现多样化的地类显示,提供多入口多渠道的"以人查地,以地查人"的查询方式实现调查成果的综合展示;基于政务云业务权限控制策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经权业务监管体系。系统通过在浙江省12个试点县市的试运行,能满足集成展现地块及业务成果、快速检索农经权属信息、高效办理日常业务的需求,实现省、市、县成果管理及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为农经权业务管理提供高效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8.
省级数字国土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本文就省级数字国土信息系统设计中的某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成果质量控制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以1:10000彩色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底图。本文以"江门工作区"为例介绍了"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成果质量控制方法,对不同检测方法的误差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质量控制的要点。对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DMC卫星影像在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  张永红  马晶 《测绘科学》2006,31(1):64-66
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科学客观的对灾情进行评估,从而阐述了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