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江口红树群落钙的累积和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珠江口红树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红树群落各组分的钙含量,计算群落钙的贮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周转期和富集经,以了解珠江口红树群落钙元素的累积和循环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5个红树群落钙的贮存总量为197-640.1kg/hm^2,平均为382.4kg/hm^2。年存留量为20.3-58.6kg/hm^2.a,平均为39.3kg/hm^2.a;年归还量为24.1-75.5kg/hm^2.a,平均为44.9kg/hm^2.a;年吸收量为44.4-134.1kg/hm^2.a,平均为84.2kg/hm^2.a;周转期为7-10a,平均8a;存留率为43.7%-52.7%,平均46.7%,归还率为47.3%-56.3%,平均53.3%。乔木型红权群群落有较高的存留率和较低的归还率。  相似文献   

2.
1981-2010年中国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碳吸收。因此,散射PAR是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重要驱动因子。本文尝试估算我国1981-2010 年的散射PAR,通过空间化得到近30 年月尺度10 km分辨率的散射PAR空间数据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1-2010 年散射PAR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东北部较低,南部和西部较高。全国范围内的多年平均值在6.66~15.27 mol m-2 d-1之间,且夏季散射PAR最大,冬季最小。(2)1981-2010 年全国所有像素散射PAR年平均值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3 mol m-2 d-1/10a;但前10 年下降趋势明显,且1982、1983、1991 和1992 年存在明显异常。春季的散射PAR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上升趋势。(3)1981-2010 年散射PAR时间变化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异,我国大体呈现南部区域上升,北部区域下降。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面有效辐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科学考察期间采集的整年沙漠辐射观测资料,结合沙漠周围地区有效辐射计算值,分析了沙漠有效辐射的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的作用,同时分析研究了沙漠及周围地区有效辐射的年变化以及有效辐射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数据估算晴空陆地光合有效辐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陆-气圈层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有效辐射则是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因子,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都是重要的输入参数。作者以MODIS卫星数据为基础,反演晴空下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的大气因子参数大气可降水量、气溶胶,根据辐射传输方程从大气顶层光合有效辐射反演高分辨率陆地光合有效辐射。算法采用查找表替换辐射传输模型,使其能够对大批量、像元级的数据进行处理。将该算法应用于对华北平原的部分区域进行反演,并使用中国生态网络禹城试验站的自动测量数据对结果进行检验,最大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5.
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中国陆地区域1961-2007 年逐年/季节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 的空间化数据(10km×10km),结合GIS 空间分析技术与Mann-Kendall 趋势分析方法对近50 年年/季节平均PAR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 全国PAR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东南低、西部高的特点,年均PAR在17.7~39.5 mol m-2 d-1之间。② 全国像元平均的年/季节平均PAR表现出一个较明显的波动下降过程,年均PAR降幅为0.138 mol m-2 d-1/10a,不同季节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夏季降幅最大。③ 逐像元分析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PAR呈现显著下降趋势(α = 0.05),东部趋势变化较西部明显,夏冬两季在PAR年际变化中的贡献最大。华北地区在不同季节都是下降区域,而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在不同季节都表现为上升趋势。④ PAR年际变化率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段差异明显,同一地区PAR年际变化率不仅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段也不相同,总体上1990年代之前PAR下降较快,之后下降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有效辐射拟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深入分析有效辐射理论公式的基础上,利用日射站和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确定有效辐射拟合的经验函数式;利用数据集群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时空尺度的有效辐射估算模式;通过误差分析,最终确定适用于全国范围有效辐射计算的拟合模型;采用确定的有效辐射拟合模型,结合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对黄河流域1960~2000年有效辐射进行计算,利用ArcG IS将站点有效辐射拟合结果进行空间内差,获得黄河流域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的陆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一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MODIS数据的参数反演模型,重点研究地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总量(APARSFC)、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RPAR)、辐射利用率(RUE)等的定量提取,并选择东北温带落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6月MODIS数据,探讨各自在NPP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6月东北温带落叶林地表PAR净通量月均值为8.1MJm^-2day^-1;RPAR大于0.5,部分地区达到饱和;辐射利用率在0.45-1.09gC MJ^-1之间,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针叶林均值分别为0.71和0.69gC MJ^-1;净光合产物月累积均值达0.53MgChm^-2,其中,落叶针叶林为0.56MgChm^-2,落叶阔叶林达0.51MgChm^-2,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与过程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差异很小,体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Angstrom方程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并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手段对PAR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秦岭南北地区PAR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在季节分布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依次减小。② 52年间,该地区年PAR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时间变化方面,春季PAR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余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减小最快,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③ 该地区89%的站点年PAR存在突变,突变站点中的85%发生于1979-1983年间;夏季89%的站点发生突变,突变站点中的90%发生于1979-1983年间;冬季68%的站点发生突变,但突变时间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春季和秋季突变现象不甚明显。④ 气候变化(风速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工业生产导致的气溶胶增多是导致PAR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火山爆发引发的气溶胶增加则是PAR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ased on long-term measurement data of weather/ecological stations over China,this paper calculated and produced annually-and seasonally-averag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 spatial data from 1961 to 2007,using climatological calculations and spatialization techniques.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ly-and seasonally-averaged PAR spatial data over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 were analyzed with Mann-Kendall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 that:(1) As a whol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R is complex and inhomogeneous across China,with lower PAR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China and higher PAR in the western part.Mean annual PAR over China ranges from 17.7 mol m-2 d-1 to 39.5 mol m-2 d-1.(2) Annually-and seasonally-averaged PAR of each pixel over China are averaged as a whole and the mean values decline visibly with fluctuant processes,and the changing rate of annually-averaged PAR is-0.138 mol m-2 d-1/10a.The changing amplitudes among four seasons are different,with maximum dropping in summer,and the descending speed of PAR is faster before the 1990s,after which the speed slows down.(3) The analysis by each pixel shows that PAR declines significantly(α=0.05) in most parts of China.Summer and winter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AR.North China is always a decreasing zone in four seasons,while the northwe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urns to be an increasing zone in four seasons.(4)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AR vary among different periods.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ies of PAR in a certain region are different not only among four seasons,but also among different periods.  相似文献   

10.
太阳直接辐射光量子通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换算成光量子通量密度,取用了一个简单的大气模式,计算了各种太阳高度、地面气压和大气浑浊度下太阳直接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通量和光量子通量,从而得到了单位光合有效辐射能量所具有的光量子数。结果表明:这个数是比较稳定的。在平原地区,10—90°的太阳高度范围内,1W.m~(-2)的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具有4.72±0.11μmol.m~(-2).s~(-1)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本文还采用北京地区四个季节定时的太阳直接辐射分光测量资料和高原观测资料检验了模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玉亮  杨士弘 《热带地理》1997,17(3):233-237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的不合理开发,耕地锐减和污染的与日俱增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在土地资源上存在的弊端及耕地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协调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烈  赖志才  夏才源 《热带地理》1998,18(4):289-295
论述乡村城市化的涵义,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制约因素及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任务和对策,指出不同国情应有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不同地区乡村城市化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珠江三角洲是目前国内乡村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区域,但于工业化发展速度相比仍显得滞后,城市化属初级阶段,呈粗放化特点。为加快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形成区域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格局;②形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29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沿河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及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植被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探讨塔里木河下游近几十年来植被的逆向演替过程,并划分出不同的演替阶段。根据草、灌、乔植被对地下水位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退化顺序也不相同,首先是草本退化,其次是灌木退化,再者是乔木退化。经调查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的逆向演替顺序为:矫灌草群落阶段→乔灌群落阶段→乔木或灌木少阶段,在逆向演替过程中,各阶段有规律地进行,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根据珠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并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科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发了针对该区域一体化研究的模型分析系统。基于元数据库的数据集成与模型管理技术,能对不同数据源,不同数据类型与时空特性的多元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综合信息系统在区域产业布局,资源窨组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得到应用,将为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空间经济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宁 《热带地理》1998,18(4):338-343
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再造广东新优势的龙头,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建设是它的突破口。文中对珠江三角洲东,西部增长极进行比较,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增长极的发展轴,重点培养珠海,澳门,中山,江会4个增长极,构造西江一崖门经济走廓和广珠澳铁路沿线工业,商贸带两条发展轴,并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化空间经济布局,促进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持续发展,从而增强珠三角和广东经济发展后劲,振兴珠江流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平德 《热带地理》2002,22(4):299-303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交通运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想。认为珠三角交通运输设施虽然种类齐全且发展迅速,但还存在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应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发展并引导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从注重设施数量变为强调设施质量并向高速高效型发展;应该分4个层次建设3个枢纽和3大组团并与大运量快速干线相连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工业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余国扬 《热带地理》1997,17(2):108-113
珠港两地工业合作使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使香港增强了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实力。但是目前两地的合作只是“前店后厂”式的生产方式合作,层次低而不适合发展的需要。珠港两地工业合作应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以基础原材料工业合作发展为基础,以珠三角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区、中部城市轻型工业区、西部和北部内陆采伐工业区为布局手段,使两地目前的生产要素互补性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循环全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珠江流域整体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植松 《热带地理》1996,16(1):27-33
文章分析珠江流域的潜在战略优势:一是区位;二是水资源;三是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四是沿江城市经济带、流域整体开发的总体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促进全流域的经济发展;第二是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南缘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是促进大西南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海亮 《热带地理》1998,18(2):162-167
“94·6”华南大水,珠江三角洲网河的顺德、番禺洪水水位异高,引发对网河及近岸环境变异的探讨。近年来,河口网河区的资源开发、环境变异引起各界的关注。河口网河区河床变化,水文环境发生变异。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网河水位过程进行非线性模拟,输入径流与进流资料,以历史长序列与近年实测资料训练模型和检验,认为ANN较适应于网河高度非线性水文模拟,也较适应于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冲击的河口水文模拟;在河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