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泥沙运动与黄骅港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骅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的漳卫新河及半趟河入海口,它是处在龙口港及天津新港之间的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港口。近期煤炭年运量将达到3000万t。黄骅港处在粉砂淤泥质海岸,泥沙动态、洄淤状况对它的开发将有如何影响呢?本文通过对拦门沙、岸滩冲淤、泥沙来源、全潮输沙量的计算、港池航道开挖后洄淤量的估算等的分析研究,认为黄骅港是神木煤炭适宜的出口港。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使用转子式海流计在天津新港测量过海底泥沙的洄淤,因泥沙的附着和对转子机械零件的磨损等原因而使测得结果极不可靠。此后,我们开展了声学多普勒测流仪器的研制。利用多普勒原理测流时,机体不会影响流速场的固有特性,并可得到每秒毫米级的流速。泥沙及生物附着都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在河口、港湾等浅水海区更能发挥仪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锦州湾水文特征与泥沙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资料,阐述了锦州湾潮汐,波浪,流海和沿岸河流等水文要素特征,计算了锦州沿岸河流和外海进入湾内的泥沙量;并对锦州湾含沙量分布变化特征,泥沙洄淤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运用ECOMSED(水动力泥沙)三维模型模拟潮流、波浪(施加风)作用条件下威海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建设前后周围海域海底地形的演化,分析其冲淤变化.并利用冲淤平衡时波潮流共同作用下对海底的切应力与沉积物临界起动剪切力相等的原理,对新港建设后的极限冲刷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引堤透空段附近和防波堤端头冲刷较严重,50年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纳潮量算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湾现有(1990年)纳潮量为5.14×10 ̄7m3,1984年为5.80×107m3,1965年为5.05×10 ̄7m3,文中在分析了决定纳潮量的形态因子和潮差因子后,得出因海口湾形态因子变化而引起纳潮量变化的趋势在1965~1984年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2×10-3;1984~1990年呈增加趋势,递增率为1×10-3.1984年前所以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海湾泥沙自然沉淤所致;1984年后由于海口港、海口新港进行疏浚,扩充港池等使平均低潮水域面积增加,是引起纳潮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汕头港外拦江沙及其航道洄淤的物质来源。认为外拦江沙的形成和消长,与新津溪输出泥沙以及该处的海洋动力因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外拦江沙的物质来源主要是新津溪的入海泥沙,而对浚深航道来说,待狎金浅滩的泥沙本身就是它的直接物质来源。外拦江沙在自然状况下处于准动态平衡,淤积缓慢,但一经浚深,便会出现严重的淤积。为维持—5.5m以下的航道,估计洄淤疏浚量最大为50—60×10~4m~3a。  相似文献   

7.
海口湾遥感研究 Ⅰ.纳潮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纳潮量算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湾现有(1990年)纳潮量为5.14×107m3,1984年为5.80×107m3,1965年为5.05×107m3,文中在分析了决定纳潮量的形态因子和潮差因子后,得出因海口湾形态因子变化而引起纳潮量变化的趋势在1965~1984年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2×10-3;1984~1990年呈增加趋势,递增率为1×10-3.1984年前所以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海湾泥沙自然沉淤所致;1984年后由于海口港、海口新港进行疏浚,扩充港池等使平均低潮水域面积增加,是引起纳潮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水文泥沙测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洪季海甸溪为一由东向涨潮流控制、净输沙向东的水道,而新港航道内的净输水输沙均向东,表现为一略有冲刷特征的航道:枯季时,航道内净进沙量远大于净出沙量,因而与洪季相比淤积特征显著。而巳扩展为海甸溪西口分汊槽的开挖槽,使海甸溪西口水域进一步向瘀积型变化,因而在开发海口新港及新港道时,应充分重视开挖槽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塘沽新港泥沙来源的研究,不仅对防止或减少新港淤积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港口整治和建筑物布置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关于塘沽新港泥沙来源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根据水动力学研究的结果,认为泥沙来源于黄河;其二,则根据沉积物的物质成分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入海泥沙的分异作用,并结合海洋水文动力特点与浅滩动态特征,首先明确地提出了:泥沙来源于海河。最近南京大学地理系海岸研究组,以海河水下三角洲的演变和渤海湾沿岸地貌沉积特征为依据,也认为泥沙是来源于海河。 本文根据沉积物的粒度成分、重矿物与粘土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等分析,探讨了关于塘沽新港泥沙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过海大桥对海浪挟带泥沙运移落淤影响的原理,分析南澳桥堤选址将是发育成为陆地的基础,将会改变海岸线格局和对沿海海港区的布局,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由于南澳过海大桥外于韩江东溪出海口附近,对东溪共水径流所挟带的泥沙淤积导向产生重大影响,提出了在南澳长(山湾)-夙(屿)-湾(头镇)建桥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场测量和调查资料,通过海岸地貌特征、水下地形冲淤变化、水文气象文件、泥沙条件等的分析研究,对庄河口打拉腰海滩的建港条件进行了分析评述。分析结果认为,打拉腰海滩地理环境好,岸线稳定,岸滩微淤,浪小沙少,建港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近年的人工填海工程主要包括南海明珠项目、葫芦岛、秀英港扩建工程等人工填海工程对海口湾冲淤变化的影响,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人工填海前后潮流场、波浪场及冲淤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人工填海后,综合各条件下的冲淤情况,海口湾受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大部分区域处于淤积状态,年淤积量预测值为0.1~1.0m;白沙角等局部区域处于侵蚀状态,年冲刷量预测值为0.1~0.3m;受海口湾人工填海工程的影响,秀英港航道的水动力条件减弱,对通航条件改善有利,需加强航道的水深监测和定时的清淤工作;在南海明珠人工岛南侧波影区泥沙堆积会形成向海的舌状的突出体,其两侧海岸形成侵蚀后退带,需人工补沙等措施以保证岸线稳定。  相似文献   

13.
徐啸 《台湾海峡》1998,17(1):9-15
本文在现场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成果基础上,针对嵩屿电厂三期工程具体特点,分析了九龙江河主取水口水域的自然条件和河床冲淤变化计算了取水口附近泥沙回淤量,并对取水口区域岸稳定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嵩屿电厂三期取水口建成后,其附近泥沙回淤强度为25-27cm/a。  相似文献   

14.
徐敏  陆培东 《海洋工程》2003,21(1):47-52
针对港区附近围海造地造成的港区泥沙回淤量增大问题,以漳州港招商局中银码头区为例,全面分析了漳州港海域的地形地貌、水动力特征、泥沙特性和岸滩自然演变。根据工程建设前后地形变化,结合岸线回填量和九龙江输沙资料,分析了围海造地对岸滩演变及港区码头回淤的影响。研究表明,围海工程实施后,邻近港区的泥沙回淤由自然回淤、滩地抬高和回填引起的浑水回淤三部分组成。当围海工程结束,新岸滩调整达平衡后,泊位及港池的回淤将逐渐降至正常自然回淤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一、《海岸工程》由青岛市海岸工程学会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主办。它是海岸环境和工程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二、征稿内容1、海岸工程环境(浪、潮、流等);动力地貌,工程地质,泥沙洄淤;海岸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论文,调查研究和分析实验报告。2、国内外海岸工程科学的综合评述,重要书刊和论文评介。  相似文献   

16.
综合钦州湾的实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阐述了海湾地貌概况和沉积物分析,分析和讨论了河流泥沙的影响,潮流作用下的泥沙输移,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转移,并预估了航道泥沙回淤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过海大桥对海浪挟带泥沙运移落淤影响的原理,分析南澳桥堤选址将是发育成为陆地的基础,将会改变海岸线格局和对沿海海港区的布局,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由于南澳过海大桥处于韩江东溪出海口附近,对东溪洪水径流所挟带的泥沙淤积导向产生重大影响,提出了在南澳长(山湾)——夙(屿)——湾(头镇)建桥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外航道回淤特征,采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莱州湾东部航道回淤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对航道泥沙输运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正常天气下,水流跨越航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下降导致的悬沙落淤是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但淤积量有限。大风浪是造成航道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其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海底侵蚀来沙,河流来沙和沿岸输沙对航道淤积的贡献不大。从水深地形、泥沙来源、底质类型、水文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航道发生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浙东淤泥质海岸的泥沙来源和塑造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浙东海岸地区水文、泥沙多次调查和各种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陆域、海域和空域泥沙的平衡计算,揭示了落淤浙东海岸地区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它约占总来沙量的91%,海域和当地河流来沙属同一量级,合占9%,空域来沙不足1t。随之,也进一步论证了长江年输沙量约30%南下浙江近海,这一观点是可信的。通过潮汐、波浪造滩过程分析,阐明了具有驻波性质的潮流作用于滩面时,造成涨潮流的减速时段长于加速时段,从而使浙东港湾淤泥质海岸在泥沙来源少的条件下仍能缓慢淤涨;开敞性海岸同受潮汐和波浪作用,波浪能在坡缓的淤泥质滩涂造成数公里宽的破碎带,使泥沙不断地来回搬运,海岸呈不平衡态,但因波浪作用时间比潮汐短,泥沙来源丰沛,故多呈淤涨势态。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的回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珠江口伶仃洋的动力地貌条件,对该航道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得出回淤主要发生在航道开挖段北部,洪季淤积占全年2/3以及航道增深后回淤并未成比例增加等研究结果,指出了该航道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