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根据鲅鱼圈港区附近海域波浪和海流实测资料,对上述水动力要素作了初步探讨,进而揭示出本港区附近海域波浪和海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彦龙 《海洋通报》1997,16(3):21-27
本文依据秦皇岛港区域潮汐、波浪和海流实测资料,对上述水动力要素作了初步探讨,进而揭示了港区附近海域潮汐、波浪和海流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了解工程附近海域自然状况的基础上,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模拟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采用有限体积数值格式离散水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该海域附近两个建设工程的影响,基于对流扩散的水质模型模拟悬浮物浓度场的分布状况,并分别计算了两个工程对海域的影响程度,即影响贡献度。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经过结果分析可知,工程2对控制点的影响较工程1的影响贡献度系数小6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工程1相对于工程2距离湾顶更近,水深较浅,海流速度较小,海水交换能力较差,扩散能力也较弱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近年大连新港附近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特征,基于大连新港附近海域一个潮位观测站和3个海流观测站的同步连续潮位和海流实测数据,分别采用潮汐调和分析与海流矢量分析的方法,获得常江咀验潮站13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并详细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潮汐和海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平均潮位为0. 68 m,最高潮位为2. 91 m,最低潮位为-1. 1 m,平均潮差为2. 73 m,最大潮差为3. 71 m,平均涨潮历时6 h 6 min,平均落潮历时6 h 18 min;潮汐性质为规则半日潮,最大可能潮差为5. 2 m;海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垂向流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观测站位一般呈现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的特点。对该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的研究能够为该海域的水体环境保护及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海洋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8年12月董家口港附近海域4个站位的实测海流资料,初步分析了研究海域的潮流场特征,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整个海区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了解该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董家口港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使用SP2100波潮仪和ADCP海流计等多种先进仪器在台风季节进行了波浪、海流和潮汐观测,在取得大量现场观测子料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岸站资料对该海域的水文特征及水动力特征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通过2002年对日照港深水航道海域含沙量和水深测量等成果,进行断面输沙、航道冲淤量及航道海域泥沙数值模拟等方面的计算,并采用POM模式。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风浪情况,分别对港口附近海域进行了“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和海底演变”的数值模拟。通过上述方法,对1998年12月竣工的-11m水深的航道的淤积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推荐方案1为深水航道的首选方案,方案5居次。  相似文献   

7.
2008年8—9月份吕宋海峡西南侧锚定ADCP的斜压海流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份在吕宋海峡西侧大约4000m深的海域首次布放了两套深水潜标,对上层海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频率ADCP海流采样。对数据进行了多重处理,分解得到平均流和逐层潮流,并分析了具有斜压性海流的频率分布。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以不规则日周期潮流为主,潮流椭圆随深度旋转。海流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内潮能量在温跃层附近最大,并随深度减小,同时海流有明显的近惯性振荡信号。该观测为了解吕宋海峡深层海洋的潮流、近惯性运动以及海峡水交换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年胶南近岸海域海流的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对该海域观测日期内的海流特征、潮流性质及余流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在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步杂交法对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展现了M2分潮的潮波系统、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速分布及逐时潮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相一致,较好地反映出该海域M2分潮潮流场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对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为胶南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定条件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台湾浅滩至闽江口南近海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要素的分布特征,获知夏季海峡西部沿岸存在着上升流。上升流最强的位置有两处:其一在平潭岛附近海域,另一处位于台湾浅滩西北侧东山岛以东海域。文中从底层海流逆坡爬升及风生海流引起的海水涌升等动力学因素方面,对台湾海峡西北部沿岸上升流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用等密度线位移估算了平潭岛附近海域上升流的速度为1.6×10~(-3)cm/s。  相似文献   

10.
“近岸高能环境调查”将是2000年海洋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位于山东半岛顶端,深入黄海之中的成山角,素以水深流急,流向多变著称。对其附近海域海流能的开发与利用,历来为人们所瞩目。成山角地理位置独特(南侧水浅,东侧陡峻,北侧水下地形复杂,涡旋频频连接),现场观测困难,因而其紧邻海域是否是我国近岸高能环境之一的问题,较长时期以来没有定论。 据估计,全球海洋蕴藏海流能约10亿kW。目前国外只有美、日等国进行海流能的利用研究。1972年10-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在紧邻成山角的海域(离海岸距离约3n mile)作了专题调查。当时目的旨在为开发和利用成山角附近海域海流能提供初步的、但是可信的依据。 本文引用这次调查部分测站上的海流观测资料,试图从海流结构与统计特性两方面对紧邻成山角海域的流速和流向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析选用了紧邻成山角的海域六个昼夜连续观测站的流速流向资料。这六个测站配置在成山角的北、东、南三个侧向上,每一侧向上各相对均匀地分布两个,分别以字母C2和C3(位于涡旋区),D3和E2,以及E1和F1标识。这些测站离海岸最近的是C2站,最远的是E2站。测量按常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导流堤工程对周边海域流场的影响,采用MIKE21里面的HD模块构建杭州湾及长江口海域整体潮流数值模型,分别对导流堤建成前后附近海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导流堤建成后工程附近海域流场特征。研究表明:导流堤建成后,四期码头前沿较大范围的回流区和缓流区基本消失,导流堤和四期码头前沿海流流向基本与码头走向保持一致,流速有所增大,导流堤的建设使码头前沿海流得到很好的改善,起到了归顺潮流的作用,有利于码头前沿水深的维持及船舶靠离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临近长峙岛一侧的海相吹填泥浆的物理化学及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海相吹填泥浆的含水率高,初始孔隙比大,初始极限抗剪强度低;海相吹填泥浆含盐量高,且离子交换量偏大,致使微观颗粒被较厚的扩散水膜所包围;土粒骨架间的水膜较厚,各向异性的超载会加剧吹填料的体积变形,破坏粒间结构;天然状态下吹填泥浆的"片架-片堆"结构特征极为显著,微观-介观结构极不稳定,若盐类矿物出现降解、析出,其固相骨架将被局部化破坏。本文对舟山长峙岛海域的原位海洋土的研究可以了解吹填泥浆的性状,以期为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技术用于区域内围海造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芷锚湾附近海域潮流及余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龙 《海洋通报》1997,16(1):92-96
根据芷锚湾附近海域的实测海流资料,对测区潮流及余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正规浅海半日潮流性质,并呈往复流运动形式,与潮流相比,余流流速较小,并且各站余流流向均为东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年胶南东部近岸海域的测流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海流、潮流及余流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潮流场的数值模拟,展现了M2分潮的潮波系统、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速分布和逐时潮流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较好地反映出该海域M2分潮潮流场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对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为胶南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纪灵 《海洋信息》1999,(9):19-19
在港口、码头及其它海岸工程建设中,一般都要进行海域吹填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均会有泥沙外泄而形成悬浮泥沙的扩散与沉降,悬浮于水体中的泥沙及其所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使海水的使用质量下降,而且会使海洋环境遭受污染,这将严重影响近岸水产养殖业。因此,对海域吹填工程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辽东湾西侧高岭电厂附近海域海流调查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对8月份,8个测点三个航次的实测海流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利用调和常数和实测海流记录推算了流速和流向的标准偏差。两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调和分析精度较高,结果可靠。调查区实际海流中,以潮流为主,余流次之。本海域最大可能潮流的分布,与离岸距离及水深有关,其分布趋势与等深线相类似。潮流性质为正规半日潮。由于受秦皇岛外M_2分潮无潮点的影响,潮汐性质有明显的日潮特性。流型为往复流。对潮流的垂向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卫星红外遥感图象看黄、东海冬季的海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黄海、东海地区的海流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有了基本的了解。当然,由于海洋的复杂性,这些建立在传统观测手段基础上的了解还不能说是很完善、详尽的,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根据卫星红外遥感图象,对这一海域中海流作更为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胶州湾大桥建成前后湾内泥沙冲淤情况进行模拟。探讨了典型时刻胶州湾大桥附近海域的海流流速和流向情况。对比胶州湾大桥建成前湾内的流场模拟结果可知,胶州湾大桥的建设对胶州湾内整体的海流流态影响较小。胶州湾大桥的建设对胶州湾水动力的改变主要在桥墩建设附近海域。通过大桥建设前后冲淤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工程前后工程附近冲淤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在大桥桥墩附近出现冲淤变化较大的情况,表现为在桥墩的南北两侧出现较大桥建设前淤积加强区,在桥墩的东西两侧出现冲刷加强区,在通航孔桥墩跨度较大的海域,冲刷强度增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温州南部鳌江口海域近年来先后完成了筑坝促淤、围垦吹填、维护航道等一系列影响水流泥沙和地形地貌变化的大型工程。根据2010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4幅不同时期(1963,2003,2005,2011年)地形图对比分析了鳌江口海域的地形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鳌江口海域海床冲淤过程大体上经过了3个不同时期,即1963-2003年江南围涂等海区缓慢淤积期;2003-2005年该海域既冲刷又淤积的稳定期;2005-2011年整个水域以轻微冲刷为主的冲刷期。经过分析得知鳌江口海域海床近年来的变化主要是由航道疏浚、围垦吹填及工程促淤引起的,而围填海工程引起动力变化和泥沙减少也对海床冲淤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拟建的威海海上风电场周围海域的海流和海冰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介绍威海海上风能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数值模型对威海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并根据实际观测的资料对这一区域的冰情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及风机设计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