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常被合称为莺琼盆地,但二者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明显不同,莺歌海盆地第三-第四系巨厚,老第三纪崖城组和陵水组强烈过成熟,有效源岩为新第三纪三亚组和梅山组,而琼东南盆地的主要源岩为崖城组和陵水组,上第三系的生烃强度较低;尽管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均为超压盆地,但莺歌海盆地强超压和右旋张扭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导致超压囊顶部破裂并发育底辟,实现了超压流体包括天然气的垂向集中排放,而琼东南盆地总体上仍为侧向分散流体系统。莺歌海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是与底辟有关的圈闭,而琼东南盆地的主要勘探领域应为与下第三系源岩具有良好输导通道的上第三系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或下第三系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2.
王行信  王少依 《沉积学报》1997,15(A12):46-50
本文从构造地质角度研究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的分布和演化,认为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是控制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的根本因素,较合理地解释了中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矿物组成特征的差别及西部第三系泥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粘土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3.
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系的地质概况、研究历史和沉积环境与古气候等方面情况,并就宁明盆地第三系研究中不同各门类生物化石所指示的时代有所差别作了讨论。认为植物化石群和孢粉化石群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一般较早、动物化石群所指示的年代较晚,这些差别与动、植物界演化速率不同有关,一般情况下动物界的演化比植物界快。宁明盆地第三系的时代为渐新世至中新世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景谷盆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盆地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3.5—5.5千米,为第三系张性断陷盆地。盆地内上第三系湖泊、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沉积不整合于下第三系红层之上,分布面积约90平方千米,保留厚度达2400余米。(图1) 景谷盆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含油盆地之一,也是滇黔桂地区第三系盆地中至今已发现的两个含油盆地之一(另一个为百色盆地)。据统计,中国南方十省区约有第三系沉积盆地100多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石油勘探领域,然而,它们的含油性却有着非常悬殊的差异,相当一部分盆地因各种原因不产油气。因此,研究景谷盆地的含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发现海绿石东海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凹陷带,属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下第三系的平湖组、花港组和上第三系的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和三潭组构成,主要含油气层位为下第三系。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平湖组为半封闭海湾条件下的海陆交互及...  相似文献   

6.
滇西第三系七个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澜沧江以西分布着二十五个小型甚至微型第三系盆地,称之为滇西第三系诸盆地。   相似文献   

7.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圈闭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砂岩为储层,以上第三系库车组泥岩作为区域性盖层。下构造层圈闭位于下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下,三叠侏罗系煤层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断层转折——断层转折叠加褶皱等构造圈闭类型;这类圈闭以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为储层,以下第三系膏盐层为区域性盖层。文章分析了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东段较西段有利,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有利。  相似文献   

8.
云南陆良盆地第三系含气系统基本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良盆地是云南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的形成过程决定了第三系含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或组二段(N2c^3)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集岩,而N2c^4为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9.
聂宗笙 《地学前缘》2019,26(4):259-272
内蒙古河套盆地为受断裂控制形成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积水成湖,称河套古湖。晚更新世时期,河套古湖为继承性闭塞型断陷湖。上更新统主要为湖泊沉积体系,地层划分建组为上部东河村组、中部万水泉组、下部达拉特组。达拉特组在湖盆连续沉降条件及半深湖深湖中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湖水交替环境下沉积形成。万水泉组在湖盆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大体平衡条件及浅湖半深湖中半咸水湖环境下沉积形成。东河村组在湖盆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率条件下以及半咸水湖、局部时期为碳酸盐湖环境下的滨浅湖中沉积形成。晚更新世末期,河套古湖处于大湖水期,晋陕内蒙古交界处河流袭夺、河套盆地北侧山前断裂强烈活动和超强地震导致河套古湖湖水快速外泄,银川盆地、河套盆地、晋陕峡谷贯通而形成今日黄河河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耿马晚第三系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建立沉积模式,分析沉积盆地特征和演化,并讨论了成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万昌地区万参一井孢粉化石丰富,自下而上划分5个孢粉组合。Z1组合孢粉化石较少,均为古近系常见孢粉,偶见褶皱粉,时代为早始新世;Z2组合出现始新世特征分子杵纹粉,还有小刺鹰粉、高腾粉及褶皱粉等零星出现,时代为中晚始新世;Z3组合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剖面最高值,草本被子植物花粉较Z1、Z2组合有所增加,时代为早渐新世;Z4组合仍含较多的蕨类植物,草本被子植物花粉与Z3组合相当,时代为晚渐新世;Z5组合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较高,达剖面最高值,尤其以蒿粉+藜粉+菊粉+禾本粉等为代表,时代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根据孢粉组合中各类别成分的分析,推断盆地从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古植被、古气候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依据化石生物群中不同类别的特征和含量分析、以及孢粉与藻类的比值,推测早第三纪盆地属大陆滨海区陆相湖泊。  相似文献   

13.
马玉贞  陶明信 《沉积学报》1996,14(1):93-102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油柑窝组以含丰富的茂名无盾龟Anosteira maomingensis和石油马来鳄Tomistoma petrolica等爬行类化石而成为我国古近系的一个重要化石层位,但长期以来关于油柑窝组的时代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最近,在油柑窝组油页岩中又新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L.youngi,根据茂名盆地油柑窝组的爬行类、鱼类、孢粉化石以及新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油柑窝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准噶尔南缘和吐鲁番盆地二叠─三叠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路线考察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和吐鲁番盆地两条剖面。剖面层序清楚、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非海相二曾─三叠系界线的理想地点。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由上二叠统和完整的三叠系组成大龙口背斜,其北翼地层发育齐全,南翼可观察到世界罕见的二叠─三叠纪生物与沉积过渡层,两系之间孢粉、介形虫、叶肢介、脊椎动物各门类化石丰富,其中晚二叠世晚期新疆吉本萨尔兽与世界公认的早三叠世标准化石水龙兽共生,目前该剖面已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吐鲁番盆地是世界著名的地处海平面之下地区,该区桃树园剖面发育完整、出露良好,特点是脊椎动物化石丰富.上二叠统桃东沟群不整合超覆在石炭系火山岩之上,其上,与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仓房沟群和中一上三叠统连续沉积,侏罗系含煤层整合在三叠系之上.  相似文献   

16.
Studies on ostracofauna gathered from the Middle–Late Eocene outcropping series of Jebel Bargou anticline, central Tunisia and from an offshore well in the Pelagian Shelf (ABR1) allowed to date major biostratigraphic limits and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n the present Eocene biozonation scheme based specially on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markers. Paleogeographic and paleo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was derived from an analysis of 60 ostracod species belonging to 38 genera coupled to lithostratigraphic facies interpretation. Ostracods associations indicate an eviden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studied sections with circalittoral taxonomic dominance. In large scale, the ostracofauna recognized in the studied sections shows plentiful similarities with those of Norther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regions (Libya, Mauritania, Egypt, Jordan, and Sicilia). The similarities with the genera from Nigeria, Ghana, and Togo are rare and totally absent with those of European margin. Accordingly, during the Middle to Late Eocene, marine connection is evident between Norther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probable between Northern Africa and eastern Africa and totally absent between Northern Africa and European margin because ostracods similarities are absent between European and Tunisian ostracods we were identified except some cosmopolitan forms.  相似文献   

17.
西藏仲巴白垩纪-古近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的白垩—古近纪孢粉资料迄今鲜有发掘,因此我们对西藏当时的古植物区系、古植被和陆地生态系统等的了解也就甚为了了。本文对位处当时劳亚大陆南部边缘的仲巴县错江顶白垩系—古近系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揭示,剖面的孢粉组合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Quercoidites-Trilobapollis组合,其时代分别为晚白垩世晚期Santonian—Maastrichtian和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剖面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曲贝亚组和曲下组之间。针叶树花粉大量繁盛,特别是一些类型如Abiespollenites、Cedripites、Piceapollis和Tsugaepollenites仅见于曲下组顶部至加拉孜组底部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一次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古环境变化事件,可能指示了印度—劳亚板块碰撞的开始。研究区孢粉植物区系与中国南方植物区系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与印度北缘同期植物区系区别明显,暗示着印度与劳亚大陆之间的海域直至始新世仍然具有明显的隔离作用,阻碍着两侧大陆上植物区系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黑龙江汤原断陷30口井的岩性及古生物资料,建立了汤原断陷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层序。依据孢粉、藻类、植物和介形类化石建立19个生物化石组合,讨论了各组的时代及其与邻区的对比。依据汤参3井(25.0-100.0m)和互6井(138.5-237.5m)岩性及孢粉组合将道台桥组引入汤原断陷。汤原断陷地层层序为古新统乌云组,始新统新安村组、达连河组,渐新统宝泉岭组,中新统富锦组,上新统道台桥组。  相似文献   

19.
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作淇 《地层学杂志》1993,17(2):108-114
<正> 珠江口盆地的恩平组是一套巨厚的以泥岩为主,间夹砂岩的陆相含煤岩系。在地震剖面中,处于T_7—T_8反射层间。与上覆层珠海组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与下伏层文昌组呈不整合接触。恩平组广泛见于盆地各钻井中,原油孢粉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是珠江口盆地的重要生油岩系之一。但对其时代归属,各家迄今尚未取得共识。本文根据近年获得的资料(主要是孢粉方面的资料),结合南海地质发展史的分析,应用多重地层划分方法,提出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