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揭阳市近37年降水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对1971~2007年揭阳市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降水的地域分布、年际分布以及暴雨的演变特征,并利用指数法对揭阳市降水的重现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年降水量具有山区多而沿海和平原少的特点。普宁和揭西位于莲花山脉的南侧,由于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成为年降水量超过2000mm的多雨中心。揭阳市的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2.8%,暴雨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为25%~30%。对于不同的重现期,日最大降水量中心大多出现在普宁,月最大降水量中心出现在惠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国西部地区1951—80年期间147个台站的降水变率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降水变率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发现年降水变率低值带和高值带分别对应于高原边缘的多雨带和高原外围的少雨带;冬、夏半年降水变率分布分别由西风带活动和高原季风环流系统及低值天气系统所决定;降水变率月际变化最大梯度出现月份的后延趋势与高原季风的建立,撤退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变率随降水量呈幂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3.
孙安健 《气象学报》1986,44(1):102-107
许多研究结果指出,降水量愈少,降水相对变率愈大。亦即降水相对变率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反相关的关系。关于降水相对变率和降水量间的这种反相关关系,康拉德(V.Conrad)早在40年代就作了研究。他根据世界各地384个台站资料分组统计求得年平均降水相对变率(y)与年降水量(x)之间具有三次抛物线的近似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黑龙江省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1909~2002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年及冬、夏季气温和年及春、夏季降水进行线性趋势、气候基本态及变率进行了分析,得到气温变化总趋势是上升的,降水变化总趋势是减少的;目前年及冬、夏季气温均处在高气温基本态高变率状态,春季降水处在少降水基本态高变率状态,年及夏季降水处于少降水基本态低变率状态;并对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 4个阶段,现在处于暖阶段,降水经历了干、湿、干、湿、干 5个阶段,目前处在干期;又分析了黑龙江省异常冷暖冬、冷热夏及春、夏季降水事件出现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强降水过程年极值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80个台站建站以来到200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用REOF和统计分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一次连续过程降水量的极端降水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一次连续过程的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时空变率小于日降水量极大值,这对于洪涝灾害的预测与评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强降水的渐近分布中,日极值降水的分布以Weibull分布最为普遍,一次连续过程降水以对数正态分布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粤北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东省1967—2018年气象观测站和2003—2018年自动监测站降水数据,统计分析了粤北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粤北暴雨中心范围主要集中在清远南部-广州东北部-惠州北部,最大年平均降水量(2 488. 6 mm)和强降水日数(12. 3 d)均出现在龙门的南昆山,特殊地形分布特征与粤北暴雨中心形成密切相关;(2)从化和增城降水年际变化呈较明显增多趋势,其余变化趋势不明显;中心区域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而前汛期(4—6月)降水量约占汛期的60%~70%;(3)降水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5—6月;(4)降水日变化特征与降水性质密切相关,5—6月季风影响期间降水概率显著增加,夜雨和白天降水均明显;短时强降水出现概率集中在5—6月08:00、15:00和21:00前后。  相似文献   

7.
铜仁西部不同时间尺度温度降水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候统计方法,从年、季、月、旬、候时间尺度分析了铜仁西部近地面平均温度和降水绝对变率及相对变率,结果显示:年平均温度绝对变率在0.3-0.4℃之间,相对变率在1.5%-2.3%之间,年降水绝对变率在120.1-170.5mm之间,相对变率在10.8%-16.1%之间。气温在旬、月尺度上的变率大小与该地区春节前后要么持续低温雨雪,要么持续艳阳高照以及7月下旬一8月上旬间常年持续高温热浪的实际相吻合;降水在月、旬、候尺度上的绝对变率年内变化曲线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变化曲线升降趋势大体一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相对变率则与降水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8.
1996-05-30~1996-06-08,宝鸡全区出现了自1953年有降水资料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也是1994~1996年连续三年大旱结束,由于早转雨一次降水过程就解除了旱情的典型特例。全区11个站过程总降雨量56.7~121.2mm,其中有9个站在100mm以上,且6月1~3日全区为小一中雨,其中6月3目有9站在20mm以上,日最大降雨量为31.6mm,降水中心在扶风县。1前期气候特征1.亚前期降水特征统计1953年以来连阴雨天气开始时间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且过程降水量大于或等干50mm的同类天气过程共有10次。这10次过程都有一共同特点:当年从…  相似文献   

9.
轮台县1961-2008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轮台县气象局1961-2008年的年、季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降水相对变率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8a轮台县年、季降水量、降水相对变率及降水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平均以10.7mm/10a的速率增加;各季降水量平均以0.6-6.5mm/10a的速率增加;年降水相对变率以-6%/10a的速率减小;年降水日数以2.6d/10a的速率增加,各季降水日数以(0.1~1.2)d/10a的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江苏夏季逐日降水极值统计特征诊断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方  范金松等 《气象科学》2002,22(4):435-443
本文利用江苏省5个代表性测站历年逐日降水资料,借助于非正态假设下的(Gamma分布)极值统计特征诊断方法,由一般平均统计特征量(均值,方差,自相关),估计计算其极端降水统计特征(平均出现频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并分析其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夏季降水极值特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降水量极值出现频数的年际变化具有准2-3年和准7-10年周期。指出降水极值出现次数不仅取决于降水量,还取决于逐日降水变率和各年内降水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一至一九八○年全国地面基本气候资料统计方法》(以下简称《统计方法》)规定,全国统一对旬、月平均气温,旬、月降水量共4项作资料插补订正。其他项目(站点)是否作插补订正,各省自定。我省要求各站对旬、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最缺测资料都要作插补订正。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8年1月-2019年2月广西凤山县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了凤山县近61a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凤山县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单峰型"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其中最大月降水量值出现在6月份。(2)1958-2018年凤山县年冬春季降水量显著增多。年降水量和季节降量存在2-8a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梁谷  田显  李燕 《陕西气象》2012,(4):16-18
利用1980—2010年西安气象站的地面降水资料,分析降水量的气候变率。得到西安地区年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达最小值的189.3%;不同年代的各月平均降水量变化为单峰、双峰和多峰三种曲线,年际间月值最大差异达101%。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探讨,统计降水增量显著的检出阈值;当人工增雨量与自然降水量的比例较低时(<20%),较难从自然降水量的变化中检出,故低效率的人工增雨中历史降水量在增雨效果评估和增雨潜力估算中不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森  周晓珊  高杰 《气象》2011,37(8):943-949
文章利用辽宁省2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夏季6—8月的逐时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基本特征。发现:降水日变化特征地域性较强,沿海站与内陆站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沿海站降水量的最大值基本出现在午前04-08时,内陆站点则呈双峰值的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前和午后,午后1 4—20时为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降水频次的日变化特征和降水量基本相同;持续时间长的降水多在午前达到峰值,持续时间短的降水多在午后达到峰值;沿海站点午前的降水峰值区基本是由持续时间在6 h以上的长时间降水造成,内陆站点午后最大降水峰值则为持续时间6 h以内的短时降水,这与内陆下午对流能量强相适应。研究表明,降水日变化的存在能够影响到降水预报的评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宁洱县1960-2010年逐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得出宁洱县降水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界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经过对降水相对变率的分析,阐明宁洱县秋、冬、春三季降水可靠性差,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同时利用Pearson-III型概率分布法对宁洱县日最大降水量重现期及重现期极值进行分析,发现日最大降水量极值偏小,有利于全年水资源的储备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61-2007年逐日地面降水资料、1971-2000年整编地面降水资料,以及2001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的逐时地面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进行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较系统和全面地得到汶川“5.12”特大地震重灾区降水的日、侯、旬、月、年变化以及不同降水量级出现日数、概率,降水持续时间,不同时间段最大降水及止日等方面的降水特征,为该地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气象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汛期(5~10月)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80%。前汛期(5~6月)降水量约占汛期降水总量的25%~27%,主汛期(7~8月)降水量约占汛期降水量的34%~43%,秋汛期(9~10月)占汛期降水总量31%,~38%。由于汛期降水强度变化显著,旱洪灾害出现的几率较高,本文通过对汛期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揭示出对预报业务有应用价值的规律,为建立汛期降水概率预报方程提供背景依据。1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1.1资料及气候标准本文应用西安地区1966~1995年(高陵为1970~1995年)历年5~10月降水量资料,采用距千百分率(凸R)作为…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改革开放后近30 a(1979—2008年)来黔南自治州降水资料和干旱、洪涝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州夏季(6—8月)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并结合灾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州各站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均有所提高,降水更加集中于夏季,但各地夏季降水变率较大,降水相对变率≥20%时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而降水相对变率≥30%时会发生显著的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呼和浩特气象站1951—2009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年序列的第90个百分位,建立了日降水量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近59年来呼和浩特逐日降水量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阈值和日数及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①呼和浩特日降水极端事件的阈值小,为10.6mm;全年极端事件出现的频次11d。②降水极端事件主要出现在4-10月,且8月最多。③近59年来呼和浩特全年降水极端事件及其降水量没有显著的增减变化趋势,但而进入21世纪后,极端降水事件及其降水量的变率加大,降水强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0.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南北半球大气质量交换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51站的月降水资料,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珠江流域4~9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4~9月平均降水量在600~1 900 mm之间,最大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其标准差分布基本上是从东向西减小,最大变率中心仍然在广东阳江附近.珠江流域4~9月降水存在5种主要分布型态:全区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西涝(旱)中部旱(涝)型、南和北旱(涝)中部涝(旱).珠江流域出现全区性涝(旱)和南旱(涝)北涝(旱)的分布型态较多,占总年数的64%.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在1983~1992年呈较显著的全区偏旱分布;在1967~1971年前后东涝西旱的分布较显著;在1979年前后中部涝东西旱分布较明显.在1985~1986年前后有南北部涝中部旱分布特征.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分布交错出现,没有明显的集中分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