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表明,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约30km的南北剖面上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3~2.4Ma之间,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9~0.6Ma之间;在空间上,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及纬度都具有正相关关系。综合区域热年代学资料,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揭示出研究区高喜马拉雅经历了3个阶段的冷却剥露过程:①中新世中期至约13Ma,藏南拆离系(STDS)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引发的高喜马拉雅岩石区域性的构造剥露;②中新世晚期伴随STDS韧性变形的结束,缓慢冷却剥露阶段;③上新世前后,5.8~2.7Ma以来,快速并不断加速的冷却剥露作用。综合对比研究区构造地貌特征及热年代学空间格局,提出上新世以来高喜马拉雅快速并加速的剥露作用,是由流域以河流切蚀为代表的地表作用过程驱动。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山脉新生代差异隆升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超  王国灿  王岸  王鹏  任春玲 《地学前缘》2007,14(6):273-281
裂变径迹年龄资料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冷却年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南北方向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主要在8 Ma以前,局部为5.0~2.6 Ma,而高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集中在5 Ma以后,大多数在3 Ma以来;在东西方向上体现在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之间的高喜马拉雅带上,东喜马拉雅的不丹东部区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揭示了8.0~3.0 Ma的冷却剥露的历史;东喜马拉雅的不丹西部区域为7.0~1.4 Ma;中喜马拉雅的尼泊尔地区为5.0~0.2 Ma;西喜马拉雅的印度西北部地区为3.0~1.0 Ma。最年轻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由中间向两侧增大,反映了地质晚近时期东西构造结间的高喜马拉雅山脉的剥露幅度由中间向两边减弱的趋势,揭示了以中喜马拉雅为隆升中心向两边拓展的趋势。综合有关裂变径迹年代学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其表现为18~11 Ma、9 Ma以来的两个快速隆升期。喜马拉雅山脉隆升的动力体制可能由早期的挤压隆升—中新世的伸展隆升—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为主,局部气候作用和构造作用耦合的山脉隆升机制。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隆升,在地质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问题,为了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揭示隆升历史及幅度等相关问题,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法对研究区淡色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17.0~5.7 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40~17 Ma),表明研究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强烈隆升开始于晚新生代.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7 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18.421 ℃/Ma和0.526 mm/a.5.7~9.2 Ma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229 mm/a,9.2~17.0 Ma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32 mm/a.用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知,研究区内花岗岩16.2 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12.963 ℃/Ma和0.370 mm/a,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均小于用磷灰石计算的结果.因此说喜马拉雅造山带从9.2 Ma到现在隆升和剥蚀的速率是处于加快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重要区域,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反映的祁连山地区白垩纪以来阶段性隆升和扩展新认识对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分别采自南祁连陆块、疏勒南山—拉脊山缝合带、中祁连陆块和北祁连缝合带22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24±11)Ma与(13±2)Ma之间,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3.6±2.3)μm和(10.3±1.8)μm之间。时间-温度反演模拟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至少经历了3个重要构造活动阶段:1)白垩纪早期((129±14)~(115±17)Ma)祁连山隆升,南祁连陆块和疏勒南山—拉脊山缝合带的冷却速率及剥蚀速率均较大,并且祁连山南部可能率先抬升而初步构成高原的东北边界;2)白垩纪中晚期—中新世((115±17)~(25±7)Ma)祁连山构造平静,南祁连陆块和疏勒南山—拉脊山缝合带冷却速率及剥蚀速率均较低;3)中新世以来祁连山由南向北逐渐扩展,构造活动强烈而最终形成盆-山构造地貌格局。祁连山白垩纪早期的快速冷却过程可能是受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碰撞的影响;中新世以来向北扩展则主要是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6.
高成  刘娇  李德威  汪帆  刘德民 《地学前缘》2014,21(6):372-380
引入裂变径迹方法研究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历史。通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卓奥友峰5个锆石和4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分别获得11.2~17.1 Ma和12.4~14.3 Ma的年龄范围。年龄温度法计算得到中新世时期洛子峰拆离断层在卓奥友峰地区剥蚀作用逐渐增强的结论:(1)17.1~15.2 Ma地壳冷却速率较慢,约为37.8 ℃/Ma;(2)15.2~13.5 Ma地壳冷却速率为82.4 ℃/Ma,并且在14.3 Ma左右构造活动最强烈,达到峰值;(3)13.5~12.4 Ma地壳冷却速率可达100 ℃/Ma。  相似文献   

7.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持续隆升冷却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金沙地区取样进行了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结合地质分析再现了黔中隆起的沉降和隆升剥蚀作用过程。该地区经历了180~70Ma时期的沉降埋藏增温和70Ma之后的剥蚀冷却降温两大阶段。沉降阶段的增温速率为0.909℃/Ma,对应的T3—K的沉积厚度约为4550m。冷却降温曲线分为三段:70~15Ma,样品温度从120℃降低到60℃,冷却速率为1.09℃/Ma;15~5Ma为一个"平台"期,样品温度维持在60℃左右;5Ma至今,样品温度从60℃快速冷却至20℃,冷却速率达8℃/Ma,这与喜马拉雅期云贵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晚期快速崛起相对应。计算表明,晚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剥蚀量达2800m左右。  相似文献   

9.
黄陵隆起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8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3个样品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测定以及时间-温度热演化历史的反演,研究黄陵隆起中新生代的隆升作用过程,结果表明:黄陵隆起自晚三叠世200Ma开始隆升,表现为持续的隆升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200Ma~160Ma±的缓慢隆升冷却作用阶段;160Ma~98.4Ma的快速隆升冷却阶段,岩体进入磷灰石部分退火带中;之后进入了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阶段,样品滞留在部分退火带中;随后36.7Ma~28.4Ma以来,再次快速隆升剥蚀冷却。两次快速的隆升作用指示了中扬子地区两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和构造变革。作为印支期以来持续的古隆起,黄陵隆起周缘地区是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运聚有利的指向区。  相似文献   

10.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持续隆升冷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伊丽莹 《地质科学》1981,(4):403-408
稀土、钍、铀、锆、铌、钽、磷等元素的分离,以纸色层方法为简易快速[1,2]。但现有方法均采用沉淀或其它方法将稀土与大部份伴生元素分离后再进行色层分离,或经多次色层达到分离,失去纸色层方法的优越性。本文为适应微量矿物分析,利用各元素氟化物溶解度不同,一些离子的盐酸络合物可被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萃取,及它们的分配系数各有差异,选用丁醇-氢氟酸-盐酸体系进行纸上分离,使稀土与其它伴生元素达到一次分离,然后分别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
浙江衢县西垄和金华龙游一带分布有许多第三纪的霞石玄武岩、玻基橄辉岩、橄辉玢岩和超基性火山角砾岩岩体和岩脉。它们富含橄榄岩类包体和来源于破碎的橄榄岩包体的各种捕虏晶(橄榄石、斜方辉石、透辉石和石榴石)。此外,还常含有富铝普通辉石、石榴石和钛铁矿巨晶。本文试图在大量的单矿物分析数据基础上,讨论橄榄岩类包体、捕虏晶以及巨晶的矿物化学及其形成条件。关于橄榄岩包体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因岩石学的研究,笔者已在另一篇论文中专门论述(从柏林和张儒瑗,1983),这里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3.
引言前人对本区震旦系的研究多侧重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而对其构造则重视不够。作者等虽多年来着重研究本区的构造形变史,但对震旦系构造特征的认识,长期以来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而对其本质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和深化的过程。首先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接触关系,在豫西、华北乃至中国东部,它们之间都主要是假整合的平行接触关系,也就是在震旦纪末波状运动基础上,寒武纪海浸超覆。  相似文献   

14.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79,14(2):187-189
近年来,由于大量采用化学处理法弥补了野外采集和机械处理的不足,在我国的寒武纪早期的含磷岩系中发现了丰富而多样的小壳动物化石,计有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腹足动物、海绵动物、似牙形石以及大批分类位置不明的化石。这些发现为地层的细分与对比、矿床成因与古地理分析以及探讨动物界的早期演化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报道了发现于陕南宁强县宽川铺寒武纪早期地层的群体动物化石,并记述一种似牙形石化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震旦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鴻允  沙庆安 《地质科学》1965,6(4):313-324
关于南方震旦系的下界,主要有两种意见:(1)以澄江组或莲沱群的底板为下界;(2)往下移到包括昆阳群、板溪群及其相当岩系。主张后一意见主要根据葛利普“寒武系之下的不变质或只轻变质的沉积岩系属震旦系”的概念,及“滹沱页岩群”和“东峪灰岩”等实例,认为昆阳群和板溪群等变质并不很深,而在岩性上有其相似之点,故可以归入震旦系。经过多年来的研讨,大多数趋向于将昆阳群及其相当岩系归属于前震旦系。但问题并不就此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1976,11(2):120-123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北京时间19时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队伍对这次强烈地震作了预报,当地党政部门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这次地震在这个人口稠密地区所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7.
冀东早太古代迁西群是由火山-沉积岩系变质生成的一套变质杂岩。它的主体是麻粒岩类以及退变质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的岩石。该套变质岩系的下部夹有层状和透镜状变质超镁铁质岩(变橄辉岩、变辉橄岩、变辉石岩及变闪辉岩),而上部为变质的含铁岩系。以石渣子山和娄子山为例,它们的含铁岩层分别为辉石磁铁石英岩和英榴易熔岩。 本区的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在岩相学上呈渐变关系。绝对不含角闪石和/或富钛黑云母的麻粒岩是很少的。本文将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岩石归为斜长角闪岩类。在斜长角闪岩类岩石中,角闪石含量大大超过辉石,另外常见被角闪石交代的辉石残晶。  相似文献   

18.
采样点位于314国道旁,库尔勒市北东缘,距市中心仅约10 km(图1).样品采集于兴地塔格群中所夹的一个硅岩块,硅岩块出露面积约10 m2,上直接覆以更新.全新世砾岩.该硅岩块发生了一定的重结晶作用,放射虫化石的保存很差,给放射虫化石的分离和鉴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先后3次到该岩块采集共计32块硅岩样品,多次反复分析,终于发现了16颗放射虫化石个体,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paradoxa Deflandre和Albaillella sp..这是一个早石炭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19.
四方铜金矿产于新疆玛纳斯县清水河上游萨尔达拉含铂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岩体主要为暗绿色蛇纹石化斜辉辉橄岩,岩石化学成分多数为正常系列,少数为铝过饱和系列。岩体长9公里,宽140米,是一个向南倾斜的单斜岩墙。岩体侵入到泥盆系头苏泉组的黑灰色粉砂质板岩中。外接触带仅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宽,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蛇纹石化为主,其次是碳酸岩化。内接触带有1米多宽,以蛇纹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化为主,个别地段有阳起石、透闪石软玉。  相似文献   

20.
以古地磁数据可靠性的试用判据为标准,在取得秦岭古地磁结果基础上,选用我国以往的古地磁数据,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海西一印支期,扬子、华北、塔里木三地块既不属劳亚古陆也不属冈瓦纳古陆,而是离散在两大古陆之间的东特提斯海洋中,位于当时低一中纬度带的一些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