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类地行星——月球、金星和火星天文期的研究表明,这些行星内部和地球一样发生地震,而且现代构造活动性具有差异。地球具有高地震活动性特征,其内部能量以地震形式损耗每年达1017—1018J,震源分布深度达700km,地震的应力降达几百巴。月震震源可追踪到1200km深度,每年平均观测到5次月震,释放能量约109J/a。火星地震活动性高于月球而低于地球。金星内部地震过程规模和速率远远低于地球。5.1月震动力学月震空间分布最重要特征如下:1)少数月震外,几乎所有月震都发生在600—1000km的深度上;2)月震在固定地区(震源)多次重复,每一震源的月震…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地震、月震、火星震和金星震有助于认识物质现代运动的本质和揭示地震过程的物理实质。3.1类地行星的地震活动3.1.1月震活动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距离地球384400km,它在空间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地球和太阳影响。月球质量为7.35×1026g(地球质量等于5.977×1027g),体积为21.99×109km3,月球平均密度等于3.34g/cm3(地球密度等于5.52g/cm3)。在30亿年时界上,月球相对平静,很久前就已冷却。通过月球面热辐射不超过1026erg/a(地球上热损耗达1028erg/a),月球面上有超深断裂和弱化带的全球系统。图3.1月球内部结构图月球内部结构可分成…  相似文献   

3.
地球内部物质构造转换过程虽然取决于内(地球成因)能,但受宇宙(宇宙成因)力的配置和调节。同时,每一不均匀层对宇宙力分量有独特灵敏性。宇宙对地球作用主要以重力和电磁场时空变化来实现。电磁场变化能量源主要与太阳过程有关,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起最大重力作用。8.1地球自转速度和地震活动性在近100年来,北半球大陆发生了7.0级或以上地震约200次(图略),震源深度达200km(图8.1)。实际上,所有强烈和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赤道扇形区内,主要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地区,地震能量释放达1018J。图8.1震源分布图地震随时间分布确定有4个活跃阶段(图8…  相似文献   

4.
1988年苏联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加尔金编著的地震科普读物——《宇宙地震学》。该书是地球和宇宙系列丛书之一。书中讲述了人类探索月球、火星、金星等宇宙空间的令人感兴趣的事件,讲述了其内部构造及行星的活动性,展示了研究的第一批成果及宇宙地震学的发展前景。全书分9个章节:地震雷达;在月震研究  相似文献   

5.
结论     
地震作为地质现象来说,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现代地球动力学过程。地震是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年轻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而言,30%以上国土属于地震活动区,因此保护居民免遭地质灾难是主要课题。并且,由于油田开发、能源和其他类型工业的大型构建物建设,灾害危险性逐年增加。在实现地震安全性保障方面的基本总结中得到下列结果。15.1地震过程地点地震过程发生于所有类地行星——金星、月球、火星和地球内部。地球大陆的地震带空间与旋转状态变化产生的区域应变带相一致。在地震带范围内,地幔地震发生于阿尔卑斯地质发展期深部上升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6.
火星和月球热历史的参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类地行星热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热演化过程.火星和月球不具有板块构造,研究它们的热演化过程时,考虑了岩石层逐渐加厚对行星内部对流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由对流传热转变为传导传热对它们热历史的影响.参量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火星和月球岩石层随温度的逐渐降低目前大约分别增厚到320km和250km左右;并且,火星幔和月幔分别于1.6Ga前和3Ga前停止热对流,这与天文和空间探测资料一致.  相似文献   

7.
日、月对地球表层海水的引潮力导致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是一种成熟理论.地球除具有日、月、年潮汐规律外,还具有明显的准1800年、200年、50~70年、18.6年、9.3年和2.5~7年不同尺度的周期.本文通过将地球赤道半径和月球轨道半径投影到黄道面上,标定二者矢量半径之和的模的极值状态,创建了引潮力极大值和强潮汐的周期性指数KSEM.这对探讨和预测潮汐的时间分布和推断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行星系统中木星和金星对地球的摄动影响最突出,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型将日、地、月、木星、金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对地球潮汐极值状态进行刻画.通过辨析这五大天体运动预设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特征,进而考察KSEM指数与月球升交点和月球近地点会合周期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月球轨道运动不同的特征周期的叠加和定性分析,这对探讨强潮汐周期、厄尔尼诺现象和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陆地震》2005,19(4):304-312
对比研究地震、月震、火星震和金星震有助于认识物质现代运动的本质和揭示地震过程的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9.
地面观测到的物理场变化可表示成X=X1+X2+X3。式中,X1和X2分别为地球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决定的场分量,X3为干扰量(技术和仪器等的干扰)。7.1磁场变化与太阳系行星旋转周期的关系太阳系包括9颗大行星,根据行星形成特性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类地行星,除地球外,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二是木星类行星(巨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7.1列出了行星的若干特征。由表可见,地球和火星自转周期几乎一样,火星昼夜比地球昼夜长41分钟,金星和水星自转极慢,金星周期为584个地球日,水星为116个地球日。类地行星平均加权密度为5.14g/cm3,巨…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金星重力场的获取,是金星探测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最新的金星地形和重力模型,通过高通滤波后的残差地形(RTM)并在考虑均衡改正的情况下改进了重力的短波成分,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金星重力模型VGM2013,该模型赤道分辨率达10 km量级,大大高于现有的金星重力场模型,最终结果是金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和重力扰动.研究中同时发现金星在Airy-Heiskanen均衡模型下的全球最优补偿深度为30 km,金星地壳的密度可能小于当前认为的2700~2900 kg·m-3.VGM2013模型的结果可为将来的金星探测器定轨和着陆导航提供参考,作为重力计算的先验模型.但由于该模型没有包含短波重力观测信息,不建议直接用于更小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