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道不仅是吸收、消化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生物机体与外界环境联系最紧密的部位之一。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免疫在生物机体上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有第二免疫器官之称。近年来,水产病害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冲击,尤其是虾蟹等甲壳动物的养殖屡遭病害侵扰,损失较大。本文综述了甲壳动物肠道免疫系统三大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构成,介绍了该系统的作用机理,为深入研究肠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姚海静  韩高尚  高迎莉 《海洋科学》2020,44(10):133-142
疫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并改善免疫者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能刺激免疫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免疫者的抗病能力,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浸泡免疫是鱼类特有的免疫接种方法,该方法能简化人工操作、减少工作强度、降低鱼体应激、刺激鱼体的黏膜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免疫工作。正确的疫苗使用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效果。作者对鱼类黏膜免疫机制、鱼类疫苗浸泡免疫方式、浸泡免疫策略优化的方法、浸泡免疫面临的问题以及浸泡免疫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防治和鱼体免疫增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鱼类皮肤、鳃、消化道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其表面的黏液是鱼类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其局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病原体的抵御更加重要。黏膜免疫系统以分泌型抗体(SIgs)为主要的防御因子,多聚体IgM、IgT等黏膜免疫球蛋白通过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介导的转胞吐作用被转运穿过黏膜上皮细胞,以SIgs形式分泌到黏膜表面,在鱼类黏膜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硬骨鱼类pIgR研究在近年来成为日渐活跃的领域,本文综述了有关鱼类pIgR基因与结构、表达分布、功能及表达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促进对pIgR在鱼类黏膜免疫中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环境胁迫对鱼类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环境胁迫的类型以及胁迫条件下鱼类的生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认为鱼类对胁迫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激素含量变化是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血液指标在鱼类应激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弹涂鱼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鱼类耗氧率和窒息点不仅表达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鱼类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生活状况.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在鱼类养殖业上可为鱼类养殖密度、水质管理、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鱼类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凌  吴灶和 《海洋科学》2001,25(11):20-22
同其他的脊椎动物一样 ,鱼类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鱼类的体液免疫系统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体液因子参与 )和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抗体分子参与 )两个部分。本文就近阶段鱼类体液免疫方面的重要进展作一综述。1鱼类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鱼类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主要作用物质是血液或黏液中的体液因子 ,这些体液因子主要针对病原感染的早期阶段 ,是鱼类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防线。鱼类主要的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有以下几种。1 .1溶菌酶溶菌酶是存在于许多鱼类的体表黏液、肠道黏液、血清和巨噬细胞中的一种水解酶。实验证明 ,…  相似文献   

7.
硬骨鱼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骨鱼是最低等的兼具固有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脊椎动物。文章分别就硬骨鱼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与细胞组成、主要免疫细胞的特性与功能以及抗原诱导的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在与哺乳类等高等动物免疫系统比较异同的基础上,概括出硬骨鱼免疫系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1)鱼类在免疫基因、细胞与功能上较为保守,在免疫器官形态和结构上差异较大;2)鱼类具有完全的固有与获得性免疫应答体系,但其固有免疫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胚系基因编码受体的种类与抗原识别范围更广,应答启动条件相对较低而免疫效应则相对强化;3)鱼类获得性免疫组成与结构较为简单,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发生相对滞后,应答效能较低。硬骨鱼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特性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温性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附加值水产养殖物种,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的病害和病原微生物研究受到人们关注,但对其共生菌群组成、地域性差异及与水体环境间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共786例仿刺参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比较细菌群落组成以探寻仿刺参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仿刺参肠道、水体和沉积物中各细菌组分的比例不同,但共有菌属甚多,表明仿刺参可以从外界环境大量获取微生物。与水体和沉积物的样本类型相比,仿刺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最低且所含菌属的种类最少,进一步提示仿刺参肠道对外界来源的微生物进行了富集和筛选,其中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的富集尤为明显。中国、日本和韩国来源的仿刺参肠道微生物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主坐标分析将它们聚为不同的簇,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细菌门类。比较中国渤海和黄海两个海区的仿刺参肠道菌群获得了相似的结果,体现出广泛的地域性差异。基于细菌分类的功能预测发现三个国家仿刺参肠道微生物均具有发酵、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功能,表明共生菌群在功能上存在共性,并可能对宿主生理产生相同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仿刺参肠道微生物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水体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仿刺参共生微生物及其与宿主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并可能在自然循环过程和渔业资源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鱼类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与高等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并具有所有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存在从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的各种性别类型,性逆转在鱼类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因此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对于整个脊椎动物类群性别决定机制的形成及进化途径的揭示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鱼类的性别发育是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并受到自身内分泌调节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故其性别决定与分化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给性别决定与分化研究带来了一定难度.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近20年来有关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机理及性别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作者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鱼类的性腺仅在一年的某个特定的季节内成熟,在这些季节内,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必需与鱼类性腺发育所必需的条件相符合,其性腺才能发育成熟。由于每一个地区的环境条件都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地区内,即令是同一品种的鱼类,其性腺成熟的具体时间也是不一致的。而在温度、光照、海流、盐度和食物等环境条件中,以温度  相似文献   

11.
生物工程在海岸防护、促淤应用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工程在海岸防护、促淤应用的简介张馥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4)本文所谓的生物工程[5]系指在低能环境的海岸防护工程中,以种植植被为主来抵御外界诸如潮汐波浪等动力因素的作用,使海岸堤防免遭侵蚀破环、起到工程建筑物功能的一种方法。它的特...  相似文献   

12.
了解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河口鱼类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同时多数鱼类产卵、育幼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主要在春夏季发生),因此环境过滤机制可能是促使河口鱼类时间上共存的主要机制.为证实该假设,本研究以长江口鱼类群落为例,利用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其时间生态位及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基于零模型(null models)从生态位利用的角度阐述河口鱼类群落时间上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鱼类物种间实测生态位大于预期值,揭示出环境过滤机制是促使鱼类时间上共存的主要机制;多数鱼类物种与非生物环境因子关系拟合较好,说明未知因素(如物种间的竞争作用等机制)对其分布影响权重较小.上述结果支持环境过滤学说是长江口鱼类物种时间共存格局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入海河口鱼类生物与水环境关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海河口区域作为许多鱼类的生活和繁殖场所,其环境变化对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鱼类与水环境的研究对于河口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准确了解河口地区水环境与鱼类的关系,可以及时掌握环境状态及其变化,有利于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河口鱼类生物对水环境中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在水环境因子对鱼类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多种水环境因子之间的联合作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鱼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然而胚胎(Embryo)和仔稚鱼(Larva)高死亡率一直制约着鱼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病害是导致鱼类胚胎和仔稚鱼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鱼类胚胎主要依赖于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免疫因子(母源性免疫因子)发挥保护作用。新近,研究发现亲鱼饲喂β-葡聚糖可提高母源性免疫相关分子如溶菌酶和补体因子等在卵子中的含量,从而增强胚胎抵抗疾病的能力,且饲喂β-葡聚糖并不影响亲鱼产卵率和胚胎孵化率。这为提高鱼类胚胎免疫力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核电站冷却过程中,热,化学和机械作用均会对周围水体环境中水生生物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在整理国内外有关机械损伤文献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冷却水系统中机械损伤的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及其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影响情况,并且阐述了机械损伤程度与部分生物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鱼类体表黏液分泌功能与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皮肤的上皮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黏液细胞,分泌的黏液广泛覆盖在鱼体表面构成了鱼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门户,在鱼类整个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研究是鱼类基础研究的重中之重。鱼类血细胞的前期研究主要聚焦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细胞的功能特性,而忽略了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低等脊椎动物具有的类似于哺乳动物血小板的一类细胞,该细胞的经典功能是参与凝血和血栓形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栓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在鱼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将对鱼类血栓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形态学、免疫学功能和研究前景等内容进行综述,为鱼类血栓细胞功能的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醇提物及其沉淀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以人参水提物为对照,观察人参醇提物及其沉淀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数据采用Flash 1.2.11、Qiime 1.9.1、Mothur 1.30.2及PICRUSt 1.1.0等软件分析。结果:通过样本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小鼠十二指肠、结肠、直肠所在部位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群落组成分析得知,小鼠肠道菌群差异较大的是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与 Epsilonbacteraeota,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Tenericutes(柔壁菌门)等。物种差异分析显示,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直肠部位的Epsilonbacteraeota数量显著增多(P=0.02),表明菌群失调;人参能调节肠道菌Epsilonbacteraeota失衡,其功效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参水提物、醇提物及其沉淀。功能预测显示,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其对应的基因功能信息也改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直肠菌群结构与数量改变,引起RNA processing and modification,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 等方面基因改变。结论:免疫低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改变,人参的不同提取物及其沉淀对小鼠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鲑鱼生活在海洋中,而产卵却要游到河里,具有这类生活方式的鱼类称为回游鱼类。这种生物现象包藏着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许多奥秘,下面就是一例。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鲑鱼的血液中也同人体一样,含有少量盐份,其成分高于河水但低于海水。与人类不同的是,鱼类直接受到外界含盐浓度的影响,渗透作用力求使鱼类体内和体外的含盐度保持平衡,而鱼的体内又具有一种盐分自我平衡调节机制对抗这种作用。那么,鲑鱼在海洋与河流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IPRS)的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特征以及不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PRS中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在结构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的优势组成不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肠道内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57.92%),河鲀(Takifugu rubripes)肠道内为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 41.17%),水体和沉积物中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91.03%和48.06%。LEfSe分析表明,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等20个菌属在花鲈肠道内显著富集;unclassified_Arcobacteraceae、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a)和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等12个菌属在河鲀肠道内显著富集;伍斯菌属(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