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陆缘的油气资源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油气产区和投资热点之一。但目前为止,油气产出主要集中于非洲西部陆缘,非洲东部陆缘至今还没有显著的石油发现。以非洲东、西陆缘构造演化为基础,通过对比鲁伍马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油气系统及构造圈闭等油气成藏条件,对两者油气资源差异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由于非洲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板块相邻,非洲东、西陆缘的形成时间和构造演化不尽相同,导致二者油气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非洲西部陆缘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优质烃源岩发育,盖层条件较好,油气成藏富集。非洲东部陆缘油气成藏条件较西非差,烃源岩品质不好,火山活动多发,其周围圈闭破坏严重。但可以从西非陆缘成功的勘探经验中得到启发:高品质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局部盖层和盐构造圈闭的盐层序可能成为未来重点考虑的勘探目标;赞比西三角洲的深水区域可能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锦州A构造的发现是辽东湾海域走滑断裂带内调节断层欠发育区的首个勘探突破,为弄清该构造成藏的主控因素,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锦州A构造段辽中1号走滑断层及其内部结构开展研究,并明确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振幅、纵波速度在走滑断层附近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范围可以代表走滑断层内部结构发育的规模,从浅到深辽中1号走滑断层内部结构的发育规模变大。利用多井横向对比常规测井的密度、中子孔隙度和声波时差资料以及偶极声波远探测技术,可以识别走滑断层内部结构,随着距离走滑断层的接近,密度资料会出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中子孔隙度和声波时差资料则会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代表从围岩到断层破碎带再到断层核的发育趋势。锦州A构造段辽中1号走滑断层发育由断层破碎带和断层核组成的二元结构,断层破碎带孔渗性好,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通道;断层核孔渗性差,有利于油气的侧向封堵。  相似文献   

3.
4.
北黄海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潜力(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北黄海盆地沿东北方向可以延伸到朝鲜的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 ,而沿西南方向可以延伸到中国的胶莱盆地。长期以来该盆地的找油重点为第三系 ,结果收效甚微。2 0世纪 80年代末朝鲜在西朝鲜湾靠北黄海盆地一侧钻井数口且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商业性油气流 ,自此中生代地层替代新生代第三纪地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希望在北黄海盆地的中生代地层中也能找出商业性油气流。本文以李四光 ( 1 979)划分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理论为指导 ,将胶莱盆地、北黄海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在详细分析了安州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分布、油气潜力及其类比关系后认为 ,北黄海盆地在基底结构及其上覆盖层的沉积特征上应具有与安州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相似的特征。目前 ,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在中生代地层中已取得重要的油气发现和油气显示 ,而它们主要是由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组成。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北黄海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很可能成为有远景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5.
6.
从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断裂特征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形成机制,总结了恩平凹陷的构造样式特征及有利圈闭类型,并探讨了构造样式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油气富集区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恩平凹陷为双向伸展的上下构造层变形系统的叠合,即古近系为NE-EW向伸展构造系统,新近系为NW-NWW向伸展-张性扭动构造系统;发育了4大类伸展型构造样式,构造样式演化控制了半地堑结构、烃源岩发育情况、油气的初始运移方向和断裂构造带与圈闭类型分布,为新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其层序地层单元进行了精确划分对比,将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共划分为4个准层序,18个层组,29个单层,并研究了各准层序及其内部层组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准层序及层组边界在地层记录中的表现形式随地理位置而变化。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扇三角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准层序和层组2级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汇聚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完全由一种相构成的准层序、层组基准面旋回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是A/S值变化的函数,在准层序及层组内部随A/S的变化,储层物性及其含油饱和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是在漫长的物质历史时期由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来的,油气生成之后,经运移,聚集而成藏,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分布具明显的地理特征。在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切与地理特征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良好载体,是用来定量地采集,管理,分析具空间地理特性的油气资源区域分布的最好工具,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可视化数据库是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黄海盆地油气勘查可视化数据库为例,论述用GIS技术建立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结论,为油气资源勘探部署,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直观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了解富油气坳陷的构造形成及其控制因素,对后期油气勘探的沉积、成藏、油气分布规律有着决定意义。依据黄骅坳陷最新三维地震数据体等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发育受基底构造反转、褶皱逆冲、断裂走滑和火山岩等因素的控制,坳陷整体由断陷盆地转为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10.
针对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巨厚砂砾沉积体优势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丰富的井壁取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研究莱州湾凹陷南斜坡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并对形成储层控制因素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沙四段为暖温带干旱背景下的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平原和前缘亚相,岩性自下向上发育棕褐色砂砾岩、凝灰质含砾砂岩、杂色含砾砂岩、灰色粗砂岩,局部夹薄层凝灰岩;岩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以及火山岩碎屑,填隙物以泥质、凝灰质为主,可见白云石。同时发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该套沉积体有效储层形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分选较好,粒间孔发育,成岩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空间效果明显,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溶蚀孔;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砂砾岩分选极差,粒间孔不发育,溶蚀作用效果差,又受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等影响,储集空间变差。指出了南斜坡带沉积体优势储层的分布规律,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杂色含砾砂岩为有效储层的主体,是今后勘探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大6构造是渤海海域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油田.该构造位于辽东低凸起中南段陡坡带,为层状构造油气藏,垂向上多层系含油,形成典型的“阶梯式”陡坡带复式油气藏.走滑作用对构造形成、储层发育、断层封堵、油气运移都有重要的作用.构造转折端对沉积卸载形成优质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奠定了旅大6构造是辽东低凸起中南段有利成藏区的物质基础;辽中一号断层与区域走滑断层同向,具有走滑压扭性质是控圈断层侧封的关键.南北区块以及东二下段、东三段油气丰度迥异,伸展断层的运移能力和控圈断层的封堵能力共同决定了旅大6构造南区东二下段油气的差异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渐新统花港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含油气构造,在不同的含油气构造中,气藏的气柱高度及圈闭充满度差别大,说明不同的含油气构造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基于三维地震及多口钻井资料,从烃源岩、圈闭条件、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等方面,以H3气藏为例,通过对典型气藏的解剖,对H3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构造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中央背斜带油气主要来自于始新统煤系烃源岩,渐新统花港组具备良好的圈闭条件及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有效的输导体系,而良好的后期保存条件则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充满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PSR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开发、政策法规和管理决策等指标,诊断和评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湿地开发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健康现状,将健康等级分为优、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等5级.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一般,由于过度的围垦开发,自然湿地面积在1988~2007年间减少了11 072 hm2,其中,碱蓬湿地减少了75%(2 440 hm2),而水产养殖场增加了182%(9 359 hm2).流域及沿岸的工农业排污致使评价区域内水体污染较严重,COD、TIN、活性磷酸盐和Pb的含量分别达到3.06 mg/dm3、795.45、44.01和6.46μg/dm3,普遍为四类或劣四类水质.环境的恶化,导致碱蓬、芦苇湿地面积萎缩,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底栖生物多样性降低.并据此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临北地区储层自东向西减薄尖灭,横向变化大,由于断裂复杂,地震反射特征紊乱,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确定砂体的尖灭点,划分有利储层发育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基于测井约束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研究:①采用正演模拟技术,确定临北地区砂体地震反射特征;②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储层参数集总;③在提取多种地震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属性优化,选取累加正振幅、最大能量、平均波峰振幅等地震属性参数;④根据测并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拟合关系,进行储层参数平面外推和预测,利用井点处的储层参数值对预测结果进行约束。利用以上方法对临北地区基山三角洲五砂组进行了储层预测,实现了地震属性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转换,预测的有利储层分布区与钻井解释结果相关程度较高,符合该区的地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27和7.5Ma,根据7.5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地层对比法等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研究结果表明:受波动旋回的影响,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普遍存在剥蚀,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靠近隆起区,剥蚀量最小的区域是阳信洼陷,说明该区沙四上亚段和孔二段烃源岩没有遭受破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湄公盆地周边海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综合多时相、多源卫星数据,探讨不同数据源海上油气井平台提取方法。本次研究,首先基于1992—2018年27景多时相夜间灯光数据和2019年两期SAR数据,分别采用高斯滤波法和双参数CFAR法,实现了全区域油气井平台的自动化提取;然后,针对有确定性资料辅助判定的区域,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长时间序列Landsat-8 OLI及YG24号光学卫星影像进行提取,并将解译结果作为标准数据,用于验证前两种自动提取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易获取、成本低,提取方法简单,而SAR影像提取结果的精度高、流程烦琐,建议根据多源卫星数据的特点相互结合,实现快速、高效、精确的信息提取,应用于海上油气井平台监测。  相似文献   

18.
河道砂体是渤海湾海域主力储层类型,储层分布和连通性的刻画对油藏管理和挖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渤海BZ油田动态资料入手,发现主力储层A的先前地质认识无法解释生产井的动态差异,通过进一步开展精细等时地层对比,识别出储层A发育三期叠置河道,具有两套油水系统;采用等时地层切片方法,进一步证实储层A具有非均质性,发育两种典型的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孤立型”和“桥接型”。综合应用精细地层对比、地层切片技术和动态资料,能够获取储层展布和连通性、油水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为河流相储层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有效地指导油藏生产和井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陆坡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研究区发现广泛发育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表现为:①?弱振幅、低连续、杂乱或空白的地震反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侵蚀作用;②?在研究区体部和趾部区域发现大量侵蚀擦痕、逆冲推覆构造和挤压脊等内部结构;③?块体搬运沉积由于内部结构变形发育为逆冲推覆构造等,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