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一书于近日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为译著,由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教授课题组译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Thomas Bianchi教授2007年出版的《Biogeochemistry of Estuaries》一书。整个翻译出版过程历时近6年,是目前我国第一本有关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中文版教科书,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从最初的现象描述逐步拓展到对循环过程、作用机制、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2.
书讯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员完成88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日前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由曾呈奎院士、秦蕴珊院士、袁业立院士分别作序,山东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全球变化研究是世界各国都非常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而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又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区域性响应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迅速发展,海洋学研究实现了空前的学科交叉,海洋学过程研究获得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赤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赤潮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赤潮生物是引发赤潮的内在因素,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而物理因素则是提供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在赤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化学和物理因素都可以限制赤潮的发生,所以,将生物学、化学与物理海洋学耦合仍旧是赤潮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现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赤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厦门西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环境容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笔者近年来海域的现场观测和有关:(1)磷各种形态的含量;(2)不同形态之间的迁移、转化和贮藏;(3)再生、矿化的动力学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得出的结果表明半封闭厦门港湾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水环境容量,主要由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及生物碎屑的生物-化学分解过程所控制.提出了厦门港湾磷环境容量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员编著完成的英文版专著日前已由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和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该英文专著作为浙江大学-施普林格合作出版的优秀学术专著系列--<中国科技进展>丛书(Advanced Topic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之一,由浙江大学和德国Springer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负责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发行,浙江大学出版社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发行.该英文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在国外发行的有关中国边缘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专著,由6章29节组成,共计101万字,662页.  相似文献   

6.
在富含甲烷水合物的海相冷泉沉积物中, 古菌厌氧甲烷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 AOM是由嗜甲烷古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共同调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16S rRNA基因分析表明, 包括AEME-1、AEME-2和AEME-3在内的多种甲烷古菌参与了AOM的过程, 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缺氧带。AOM过程与全球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从深海底部冷泉区向上渗漏的甲烷气体, 绝大部分在穿透缺氧带沉积层过程中被甲烷氧化古菌所消耗, 有效减少了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甲烷气体向大气的释放。对AOM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 在认识冷泉系统碳酸盐的形成机理、控制强温室气体甲烷从海底的渗漏和开发可燃冰新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生物能源”一书于1982年由英国萨福克布吉克莱有限公司出版,作者是马尔科姆斯莱塞(Malcolm Slesser)“生物能源”介绍了太阳能的性质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规律性。讨论了将这些能转换成可利用能的各种技术。对于直接燃烧获取热量,化学处理产生固、液和气态燃料,微生物处理产生酒精和甲烷等不同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还就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8.
中德合作南海现代沉积作用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起,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德国汉堡大学生物地球化学与海洋化学研究所利用先进的时间系列沉积捕获器开展了南海现代沉积作用过程研究。本文从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成果从展望阐述了本项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张明书、何起祥等编著的《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一书,将在1989年7月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从三维格局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提供了从中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质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及相应的地球化学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均变的和事件性沉积作用,总结了生物礁的地方性沉积模式,提出了新的生物礁分类方案,讨论了西沙生物礁区若干第四纪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海洋通报》2012,31(1):120
《海洋通报》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南海分局协办的海洋科技综合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我国海洋科学的最新成果,包括海洋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海洋工程、资源开发、水产养殖、环境预报、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等方面调查、  相似文献   

11.
由山东海洋学院与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等合作的“渤海中南部及黄河口沉积动力学及工程地质研究”于1937年9月29日第三次出海考察。这次以“东方红”考察船进行综合考察,包括工程地质取样、悬浮体海洋水文、化学及生物等。用“黄河86”号船进行沉积物声学探测、研究海底滑坡、塌陷、及埋藏河  相似文献   

12.
大河影响下的边缘海是陆源输入物质的主要储库,也是有机碳埋藏和再矿化的主要场所,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有机碳的输运、埋藏和再矿化等方面综述了大河影响下的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有机碳的来源、组成、粒径和密度分布等显著影响着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归宿,大河影响下的边缘海中移动泥等特殊沉积环境在有机碳的输运、埋藏和再矿化分解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则是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特别是难降解陆源有机碳发生分解的重要因素。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深入研究特定微生物、浮游生物功能类群等在大河影响下的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将极大地丰富对河口和陆架边缘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法长江口及其毗连东海水域污染物和营养物生物地球化学合作研究,其目的是:研究确定长江与东海之间决定溶解与颗粒状态下无机物和有机物运移形式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研究确定在河水与海水、水与沉积物及水与大气等界面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特征和数量,评价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矿化的微生物过程的性质以及测定某些  相似文献   

14.
套子湾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黄渤海海洋》1993,11(4):38-45
本文对套子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的关系;②其相关笥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水和风等作用的关系;⑤与水化学的关系;⑥重点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化学要素与生物的相互关系。这不仅为该湾的发治理,生物养殖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证明沉积物地球化学,在环境化学和生态学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学科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使占全球面积71%的海洋成为21世纪开发的重点领域。然而,各成体系的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和海洋水文,已难以适应认识和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的需要。80年代初,随着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全球海洋真光层研究(GOEZ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兴起,处于这些学科交叉点上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这新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至90年代,这一边缘交又研究方向已成为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我国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飞速发展。至今,已开展实施了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东海海洋通量、台湾海峡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南海碳通量、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物质循环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研究,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是利用化学、地质、生物、物理的观点综合研究海洋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与规律,突出的特点是研究生物作用下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源要素(C,N,P,S,Si等)及与生物过程有关的其他元素。 本文从真光层内生源要素的循环、海水中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中的生源要素,以及微型生物在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以期推进我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黄海化学海洋学的调查和研究结果 ,概括并评述了生源要素 (包括溶解氧、pH、营养盐、CO2 与碳化学、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等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最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探索方向和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陆源物质的迁移转化及向海洋的输送通量,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海洋碳的"源、汇"研究以及氮、磷循环研究的关键。本文对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底边界层中移动泥的特点和功能及微生物在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一项研究表明,由极端火山活动引起的地球海洋变化引发了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这一发生在2.52亿年前的事件横扫了地球上超过90%的海洋物种和2/3的陆地生物。研究人员表示当时地球海洋吸收了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这改变了海洋的化学组成成分,导致它们酸性更强,从而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项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是首项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博士完成88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49925614)主体成果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I—SW—01—08)部分成果体现的《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  相似文献   

20.
黄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黄海化学海洋学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概括并评述了生源要素(包括溶解氧、pH、营养盐、CO2与碳化学、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等)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最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探索方向和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