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深的加大而增加.高值区大多出现在海底地势凸起的位置.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主要受陆源入海沉积物和东海...  相似文献   

2.
秋季是处于夏、冬季之交的过渡季节,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的背景下海洋水文泥沙环境有独特特征,关于该时期悬浮体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东海内陆架2016、2017与2018年秋季悬浮体及温盐数据,分析该海域秋季悬浮体浓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悬浮体浓度近岸高于远岸,浓度等值线大致平行于等深线,近底层悬浮体浓...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7年夏季 (6~7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船在东海考察的透光度资料 ,分析了透光度在东海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东海陆架悬浮体运移的关系 ,结果表明 :(1)沿123 30′E北上的台湾暖流宛如一道屏障 ,将长江的悬浮物质阻挡在123 30′E以西 ;(2)长江口门北面的悬浮物质由于受到长江冲淡水转向和北上的台湾暖流的共同作用 ,难以继续贴岸南下 ;(3)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很可能是黄海沿岸流携带的悬浮物质不能继续向深海输运的主要原因 ,两支流似乎也起到了屏障作用 ,将悬浮物质阻挡在126 30′E以西和30 30′N以北 ;(4)温跃层的存在是底层高悬浮体含量的海水难以到达表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年春季(5-6月)、2009年夏季(8月)、2010年秋季(11-12月)和2009 年冬季(12月一次年1月)4个航次实测的悬浮体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表层水体总悬浮体、有机悬浮体和无机悬浮体质量浓度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陆架表层水体总悬浮体质量浓度冬半年高于夏半年,等值线基本平行于岸线,在浙江沿岸29°N附近有一浑水舌向东南方向延伸,常年存在2个高值中心和2个次高值中心。有机悬浮体质量浓度则为夏半年高于冬半年,存在2个高值中心和2个次高值中心,季节变化显著。无机悬浮体质量浓度分布趋势相似于总悬浮体质量浓度,但整体轮廓线向近岸收缩约0.5°,常年存在2个高值中心和1个次高值中心。有机悬浮体占总悬浮体百分比按季节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和秋季,其中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海域和黑潮区为东海有机悬浮体百分含量高值区。  相似文献   

5.
依据1987年6月、1996年12月、1997年2月和1998年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中、外陆架区悬浮体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悬浮体的分布及输运受到东海环流、风暴和潮流等的影响,其中东海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受台湾暖流的阻隔,冬季和夏季长江入海泥沙在东海基本不能越过124°00'E以东海域.黄海沿岸流携带着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的再悬浮沉积物向陆架东南扩散,其搬运的量和在中、外陆架区的扩散范围冬季显著大于夏季.在黄海暖流的阻隔下,陆架悬浮体冬季和夏季在32°N断面很少能扩散至126°30'E以东海域.台湾暖流和黑潮爬升水的阻隔作用使得冬季和夏季陆架悬浮体在P-N断面也基本不能扩散至陆架边缘.冬季在东海北部可有部分陆架悬浮体输送到冲绳海槽,但有区域性,其输送的可能位置是在P-N断面以北、32°N断面以南之黄海沿岸流向东南延伸的陆架边缘;夏季陆架悬浮体基本滞留在陆架区.  相似文献   

6.
应用1983年11-1984年7月观测的温度、盐度和光学衰减系数C作为划分水团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南黄海水团,并对南黄海的悬浮体分布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将海水光学衰减系数作为划分水团指标是可行、有效的。分析结果为:夏季表层有黄海水团、黄海冷水团和长江冲淡水,底层只有黄海水团和黄海冷水团,并且存在着混合带。秋季水团基本上保持着夏季型,但长江冲淡水缩小,不存在混合带。南黄海底层水的主要光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并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区域:(1)中、东部区域,相当于黄海底层冷水区域,最大光学衰减系数大于9;(2)西部区域,黄海水团区域,呈东南向条状,其轴心区的光学衰减系数C>1;(3)西南部区域,包括苏北沿岸水与黄-东海混合水;(4)西北部区域,相应于黄海底层浑水侵入区。最后,用称重法获得的悬浮总量(SS)与C之间有线性关系:C=0.366SS+0.50,相应的线性关系数为0.83。  相似文献   

7.
黄、东海毗邻海域悬浮体与水团的对应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东海毗邻海域由陆架到深海的悬浮体进行了大量加密取样,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给出了悬浮体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确定它们与水团及其边界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从物源、动力和成因等解释了这种对应,提出了水团对悬浮体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潮次—中层混合爬升水及其混合水形成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横亘在陆架与深海之间,形成阻隔含有大部分悬浮体的陆架中、下层水体向深海输送的洁净“水障”,台湾暖流北上的顶托也起类似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的各种因素及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悬浮体系指悬浮在水中,经过过滤能停留在滤膜或滤纸上的一切物质质点,其中包括泥沙颗粒、浮游生物及各种胶体物质等。悬浮体浓度分布是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与物质来源,海洋环流、潮流、波浪等动力要素密切相关。因此,悬浮体浓度及运移途径是测试环境条件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研究将对开发港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探讨现代沉积过程则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孙效功  方明  黄伟 《海洋与湖沼》2000,31(6):581-587
利用NOAA卫星1995年1月-1997年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东海悬浮体在11-3月份向外海输运阶段,5-9月份则同近海为内储阶段,4月份为输变退的月份,10月份则是退变输的月份,其中3月份黄、东海悬浮体向东海深海输运得最远,9月份则向岸退得最远;黄、东海表面悬浮体向东海的输运范围一般皆位于100m等深线以内,并很难越过黑潮水系,而输向深海的悬浮体又大都在黄海暖流的作用下回输黄海,其大部输向韩国西南海域。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97年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生物因素是泥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组织,分泌物和粘膜等有机中将矿物矿屑和生物骨屑结构,吸附和捕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而迅速沉积,在悬浮体含量较低,水化学环境相对稳定的东海陆架,絮凝作用是泥质区得以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1.
The waters in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are affected greatly by climatic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fail to possess homogeneity and conservativeness like oceanic waters. They have apparent difference in modified degrees, so we may regard a certain range of mixed water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ne. In fact, the study of water masses in the shallow sea means a modified analysis of waters. The idea of modified water masses is introduced, i. e., a water body which holds the simila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ccupies a certain space, and varies seasonally and regularly. On the T-S diagram, it displays as a certain amount of points aggregated together, the centre of which changes regularly and may have a process of combination and separation.According to the clustering method, there are eight modified water masses in this area. They may also be divided into three salinity types. On the T-S diagram, the points concerning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different modified  相似文献   

12.
黄、东海悬浮细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2006年6月和2007年1月用LISST-100对黄、东海悬浮物的观测数据,研究了黄、东海的悬浮物粒径和体积浓度分布情况,并从动力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总体而言,黄、东海悬浮细颗粒物的体积浓度分布为近岸高、远岸低;上层悬浮物的沉降和底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使近底层的悬浮物浓度比上层高。冬季由于大风的影响,悬浮物浓度比...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实测温盐数据和悬浮体浓度数据,分析东海内陆架悬浮体水平和垂直分布季节性特征,并结合MIKE3数值模拟海流结果,定量估算东海关键断面悬浮体运移通量,探讨悬浮体输运与泥质区形成和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东海内陆架悬浮体分布主要受流系控制,且季节变化明显;一般天气条件下,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海域输入悬浮体净通量约为2.24×108t/a,其中夏半年悬浮体向泥质区海域输入净通量约为52.19×106t,贡献约为23.29%,冬半年净通量约为171.87×106t,贡献约为76.71%,浙闽沿岸悬浮体输运净通量均有利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发育。本研究将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物质来源和发育演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The idea of modified water masses is introduced and a cluster analysis is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boundary of modified water masses and its variety in the shallow water area of the Huanghai Sea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to make the cluster, we have determined the number and boundary of the water masses and the mixed zones.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cluster method show that there are eight modified water masses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index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the modified water masses are divided into nin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parts. The water, masses may also be divided into three salinity types. On the TS-Diagram, the points concerning temperature and safinity of different modified mater masse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a curve, from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l modification may be embodied. The variation ranges of different modified water masses are all large, explaining the intensive modification of water masses in th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87年5~6月黄、东海的调查资料,在水团多元模糊划分的基础上,引入了使用隶属函数的模糊判别分析,对海域中的11个水团模糊划分的有效性,给出了合理的判别方法,使水团的模糊分析增添了新的内容,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简要地分析了各水团的分布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秋季东海溶解态和颗粒态氨基酸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2年秋季中国东海31个站位的海水样品中溶解态氨基酸(THAA)和颗粒态氨基酸(PAA)的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平均浓度为(0.12±0.04)μmol/L(0.06—0.19μmol/L),溶解结合氨基酸(DCAA)的平均浓度为(0.61±0.51)μmol/L(0.15—1.79μmol/L),PAA的平均浓度为(0.11±0.06)μmol/L(0.02—0.27μmol/L)。THAA的水平分布特点大致为近岸高、远岸低;PAA的水平分布特点是近岸海域向远海海域分布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THAA的垂直分布特点是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DCAA、PAA与chl a有很好的相关性,而DFAA与chl a的相关性不明显。东海表层海水中TH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及丙氨酸,P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及亮氨酸。在表层海水中氨基酸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分析四个断面16个标准层的因子点聚,表明在整个海区有九个水团,即:黑潮表层水、黑潮次表层水、黑潮中层水、黑潮深层水、大陆沿岸水、台湾暖流水、黄海水、对马暖流水和东海混合水,前6个水团是该海区的主要水团。本文还详细讨论了每个水团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海表层海水中微塑料分布与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2015年夏季在东海水域进行采样,对东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在0.011—2.198piece/m3之间,平均含量为0.31piece/m3。微塑料的长度多在500μm至5mm之间,占88.6%;其形态多为泡沫状(54.8%),其次是块状(21.4%)和薄膜状(11.8%);其外观多呈现为白色(71.9%)和彩色(18.5%);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聚乙烯(45.5%)和聚丙烯(34.6%)。对形态、颜色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这些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在沿海通过海岸或河流进入海洋。河流和洋流的运动是影响微塑料迁移而导致其分布不均状况的主要因素。与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东海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