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渤南洼陷中深层扇三角洲前缘致密储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泥岩速度差异小、纵向含油层系多层薄、横向储层变化快、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的难点,在地质沉积模式指导下,运用多体联合解释技术,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进行优势属性提取和分析。运用进化型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对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既保证了与井点的吻合度,也保持了地震资料对沉积特征的反映能力。该方法可以为中深层薄互层储层预测提供借鉴,并指导了该块油藏开发。 相似文献
2.
渤海古近系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从构造、储层与沉积、流体和油藏等方面对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按河流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两种沉积相类型分别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类油田的流体分布特点和油藏模式,并认为渤海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以中到大型为主,储层岩性大都属于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具有分布较稳定、油层厚和物性好等特点,原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其次是中、低黏油. 相似文献
3.
乌石A油田为近年来在南海西部盆地新发现的油田之一,主要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评价井产能测试和测压取资料表现出研究区储层渗流特征复杂,产能与测井解释储层物性相关性差,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表征储层渗流特征。针对海上油田资料较匮乏的特点,应用流动单元研究思路,以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类为基础划分流动单元,总结归纳各类流动单元的微观与宏观特点,提出以分选性、电性、孔隙度3参数在全区范围内划分流动单元以及评价其产能,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目前来看此方法能准确评价此类复杂储层,有效指导该油田后期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4.
5.
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及沉积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剖析其沉积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各相带的扇面坡度和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以水流推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以滚动、跳跃方式搬运,粒度最粗;前缘斜坡以重力作用为主,沉积物顺坡向下滚动、沉积,粒度略细,且具有明显的正粒序特征;前扇三角洲以浮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为悬移质沉降,粒度最细.整体上,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沉积物不断前积和垂向加积的过程,湖平面变化不同,二者作用强度不同,致使扇体形态有所差异,但扇面各部分基本维持相对固定的坡度,且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钻井揭示庙北地区沙一段储层物性较差,该区是否发育优质储层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勘探决策。综合利用壁心、薄片、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储层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优质储层分布,分析表明,庙北地区沙一段为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碱性水体条件下的碳酸盐矿物强胶结、扇三角洲边缘相带和黏土矿物向伊利石的转化是导致储层物性差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决定因素。受沉积相带、溶蚀强度及异常高压等条件控制,同沉积断层下降盘的扇三角洲主河道区和水下隆起带上的碳酸盐岩浅滩为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苏丹L盆地G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结合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总结出综合预测砂岩储层的方法。在井震结合划分和建立五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相分析井点沉积微相,并根据三维地震反演数据体和地震属性,从剖面和平面上分析井间砂体分布特征;其次,综合井点信息和平面砂体分布认识,分析各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最后,通过测井相、地震反演成果和地震属性相结合,对砂岩储层进行定量预测,编制砂体平面展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化验数据,对文昌组和恩平组开展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和低岩屑含量的特征,文昌组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5%,平均渗透率10.93×10−3 μm2;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为低—中孔隙度、特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5.23%,平均渗透率为139.53×10−3 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但文昌组溶蚀孔占比高。古近系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对减孔起决定性作用,胶结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层物性。陆丰凹陷古近系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①母岩区石英含量高,搬运距离较远,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杂基含量低,单层砂体厚度大;②强流体改造改善储集空间,长石溶蚀对古近系尤其是文昌组储层改善明显,拥有良好断裂沟通源岩或临近源岩的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强;③凝灰质充填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低火山活动影响区更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储层预测——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恩平组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受钻井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的限制,应用常规手段无法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曲线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恩平凹陷恩平组进行了精细的地震解释。根据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将恩平组分为PSQ1、PSQ2、PSQ3 3个三级层序。基于建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表明恩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滩坝相3种类型的沉积相。研究成果对恩平凹陷下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2.
时频分析是对地震信号进行分解,可以在不同频带上显示不同级别的地质现象。采用连续小渡变换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时频分析和分频属性提取,时频主极值频率曲线与伽马曲线有较好对应关系,尤其是其低频趋势线。对A区块周边的两口井井旁道进行了时频分析,揭示出该区15Hz低频数据体与储层及含油气相关性较好。针对这一特征,对该区三维地震体进行了运算及属性提取,描述其储层展布。 相似文献
13.
沙四段近源陡坡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储控制因素——以莱州湾凹陷KL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巨厚砂砾沉积体优势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丰富的井壁取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研究莱州湾凹陷南斜坡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并对形成储层控制因素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沙四段为暖温带干旱背景下的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平原和前缘亚相,岩性自下向上发育棕褐色砂砾岩、凝灰质含砾砂岩、杂色含砾砂岩、灰色粗砂岩,局部夹薄层凝灰岩;岩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以及火山岩碎屑,填隙物以泥质、凝灰质为主,可见白云石。同时发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该套沉积体有效储层形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分选较好,粒间孔发育,成岩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空间效果明显,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溶蚀孔;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砂砾岩分选极差,粒间孔不发育,溶蚀作用效果差,又受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等影响,储集空间变差。指出了南斜坡带沉积体优势储层的分布规律,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杂色含砾砂岩为有效储层的主体,是今后勘探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渤海油田锦州25-1南、锦州20-2以及渤中26-2等风化壳型油气田的相继发现,以及近两年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的重大勘探突破,元古—太古宇变质岩逐步成为渤海海域潜山勘探层系的重点之一。为了研究渤海变质岩潜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并建立其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对典型潜山取心、薄片、测井、常量元素以及物性资料分析,划分了变质岩潜山的风化壳纵向结构,明确了风化壳发育差异的控制因素,并以5项因素灰关联系数为介质,采用Q型聚类法对储层级别进行了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风化壳可以划分为5个纵向结构,其发育程度明显受岩性、构造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被前人忽视的上覆沉积环境作为风化壳的保存条件意义重大。对11口已钻井风化壳进行变量因子归类,由好到差划分了Ⅰ—Ⅳ 4个储层级别。利用该方法在渤中19-6风化壳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沉积微相研究和测井精细解释数据统计分析,开展了涠西南凹陷W区古近系始新统流沙港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W区储层为流一段和流三段,沉积微相研究表明,流沙港组主要为正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夹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主要成因为分流水道间、水下分流河道与砂坝、砂坝与砂坝、辫流坝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的泥质沉积物。非均质性研究以沉积微相为基础进行,通过比较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差别,分析储层的空间物性变化。非均质性研究表明,WA油田流一段夹层厚度>5 m的占51.4%,单层夹层层数>5个的占27.4%,变异系数平均值>1.2,整体上非均质性很强;WB油田流三段夹层分布均匀,东南部平面非均质性弱,西北部平面非均质强;WC和WD油田流三段整体上夹层多,但平面非均质性弱。依据非均质研究成果,对密井网的WA油田主力层进行了剩余油分布预测,并部署了2口调整井挖潜,实施后累增油4.2×104 t,采收率提高了2.3%。表明储层夹层分布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可以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Q区块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岩性油气藏呈现的河道窄、各向异性强,单单靠井控难以刻画砂岩的展布特征和难以描述低幅度构造的勘探难题。利用三维地震具有良好的横向分辨率、连续性的优势,采用精细层位标定与速度分析、反射结构特征识别和反演等方法,完成了对构造、断裂、储层等成藏因素的精细预测,为井位部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是目前惠民凹陷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研究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凹陷内勘探井位的部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研究,区内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透性储层,其余层位储层物性较差,多属于低孔-中低渗透性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控制,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溶蚀作用、沉积条件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非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深水盐下为一个高风险与高潜力并存的勘探新领域。近年来,在加蓬深水区M气田的勘探中,遇到了盐胶结型储层预测的新难题。在钻井数量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以及缺乏成熟技术体系参考的条件下,通过对盐胶结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盐胶结型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正、反演等关键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对盐胶结储层进行精细综合预测,探索形成了“基于地质成因机制指导下的盐胶结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组合”。运用该技术有效预测了M气田的有利储层分布区,指导了M气田的勘探及评价。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新近系砂岩油藏的开发已经成为渤海油田实现增储上产的重要保障.此类油田沉积类型主要属于河流相和浅水三角洲相,砂岩具有分布范围有限,单层厚度薄,纵向上泥岩隔夹层比较发育,横向上物性变化快,油水界面受构造和岩性边界双重因素控制等特点.为了规避这些因素给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和井位优化尤其是水平井实施带来的风险,在W油田开发过程中综合应用层位精细标定、高频拓展处理、叠前多参数同步反演和属性约束储层参数预测技术,实现了储层精细描述,准确地认识了储层的响应特征、几何形态和隔夹层发育情况,对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气性也有了较可靠的预测.这一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为W油田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渤中19-6、渤中21/22构造区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其中渤中19-6构造古近系底部砂砾岩层和太古界潜山以及渤中21/22构造古生界潜山均有商业性油气发现。已钻井揭示研究区古近系泥岩段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实测压力系数介于1.2~2.0。在这样的超压背景下,应用传统方法对未钻区块超压泥岩段速度预测存在较大误差。而该段地层速度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更深部的砂砾岩层和潜山顶面深度预测及钻井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以超压形成机制为出发点,明确本区速度异常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随着埋深增加,通过对比压力、速度受欠压实和生烃作用强弱变化的影响,发现在古近系超压泥岩段,欠压实作用对速度影响逐渐趋于稳定,速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烃作用的强弱,并据此建立了速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该方法预测的潜山顶面深度与探井实钻深度吻合度较高,提高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