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浙江沿岸海域虾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资源利用密切联系,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为探明浙江沿岸海域虾类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了虾类群落优势种,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计测了虾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出现13种虾类优势种,根据生态位宽度大小将研究海域内的虾类优势种分为3类,细巧仿对虾、细螯虾、鲜明鼓虾和中华管鞭虾属于第一类群,以上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宽;日本鼓虾、哈氏仿对虾、鹰爪虾、中国毛虾和葛氏长臂虾属于第二类群,这5种虾类空间生态位略低于第一类群,但其生态位仍相对较宽;戴氏赤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和大管鞭虾这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较窄,属第三类群;生态位重叠指数变化范围在0.00~0.78,将重叠指数按照大于0.6、0.3~0.6和小于0.3划分为重叠度较高、重叠度较低和重叠度低3个重叠度等级,结果表明,虾类优势种生态位重叠以较低和低2个等级为主;虾类分布受水深、底层溶解氧和底层盐度的影响较大,受水温影响较小。虾类群落优势种空间生态位与生活习性、种间竞争、摄食以及海洋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8月(夏季)对象山东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6种(优势种20种),隶属于7门8纲24科,节肢动物15种(41.7%)最多,脊索动物7种(19.4%)次之。聚类分析和MDS排序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类群。选取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5.22—21.66,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东方口虾蛄(21.66),最小的为小荚蛏(5.22);Pianka重叠指数大于0.60的优势种占19.5%,多样的生境以及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差异,使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偏小,减小了种间的竞争。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生态位结构的形成主要与优势种的活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8年8月对湖北长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结合围网养殖拆除(2016年)前的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拆围前后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和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水生植物50种,其多样性指数为H′=2.273、D=0.936;16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均0.5,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最高为0.351,菱(Trapa natans)次之为0.334;生态位发生重叠的有64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仅有12对,物种的生态位能较好的解释长湖水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特点及物种多样性变化。与拆围前长湖调查数据相比,拆围可提高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修复长湖生态系统,促进长湖健康稳定的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三门湾海域物种间的资源利用情况及生态关系,在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调查。根据2017年和2018年夏季在浙江省三门湾海域进行的大型底上生物研究结果,运用优势度(Y)、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VR)、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8年间三门湾海域共捕获大型底上动物53种,包括两年共有种,即主要底上动物22种。其中优势种3种,包括哈氏仿对虾(Miers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 和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这三个物种属中生态位种;三门湾主要底上动物依据生态位宽度值划分为3组,即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总体差异性较大,其与种对的食性、栖息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总体联结性分析得主要底上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对间联结性较弱,趋近于相互独立。三门湾大型底上动物的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种对间的关联性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小洋山邻近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14年秋季和2015年秋季在小洋山邻近海域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资料,运用生态位测定、聚类分析、W检验、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共24种,其中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这3个种类的生态位宽度较宽;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将主要游泳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96之间,表明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相似性,种对间存在一定竞争性;W检验分析得出主要游泳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显示有150个种对的联结性显著(χ2 ≥ 3.841);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宋晨  孟周  王晓波  韩庆喜 《海洋学报》2022,44(10):127-139
为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种间关系及环境因子变化对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影响,根据2019年夏季和2020年夏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利用优势度指数判断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运用Shannon公式和Pianka公式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舟山海域2019年、2020年浮游动物优势种更替率为66.67%。根据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可将其分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窄生态位种,2019年广生态位种有4种,2020年有6种,分别占浮游动物优势种的66.67%和60.00%,表明广生态位种是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组成成分。2019年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重叠指数范围为0.11~0.79,2020年生态位重叠指数范围为0~0.98。冗余分析表明,2019年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主要受硅酸盐浓度、化学需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2020年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主要受硅酸盐和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该研究有望进一步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为阐述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岛屿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较低,其中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 26,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 44,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为0. 5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57。乔木层优势物种是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其重要值达53. 84%。其次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生态位特征分析表明台湾相思生态位宽度最大,其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19. 00和2. 8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还有马尾松,潺槁木姜子和柠檬桉。台湾相思和马尾松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为0. 673,其次为台湾相思和潺槁木姜子,其生态位重叠值为0. 633。台湾相思、马尾松、柠檬桉和潺槁木姜子的胸径和冠幅在空间分布中变化趋势相似。综上可知厦门大屿岛乔木树种多样性较低,植物种类简单,优势种相对明显,生态位特征值较小的植物对生境要求较高,整个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8.
大型底上动物参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浙江三门湾是天然的半封闭海湾,也是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觅食和育幼的场所。为探究三门湾海域物种间的资源利用情况及生态关系,在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调查。根据2017年和2018年夏季在三门湾海域进行的大型底上生物研究结果,运用优势度(Y)、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18年间三门湾海域共捕获大型底上动物53种,包括两年共有种,即主要底上动物22种。其中优势种3种,包括哈氏仿对虾(Miers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和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这三个物种属中生态位种;三门湾主要底上动物依据生态位宽度值划分为3组,即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总体差异性较大,其与种对的食性、栖息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总体联结性分析得主要底上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对间联结性较弱,趋近于相互独立。三门湾大型底上动物的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种对间的关联性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3年3-4月、6-7月、9月和11-12月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海域浮游虫戎亚目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栖息密度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季风转换对其影响及其与管水母的关系。研究海域内共鉴定浮游虫戎亚目12科26属63种。生态类群结构属于热带大洋性。优势种较少;共出现7种;其中;孟加拉蛮虫戎(Lestrigonus bengalensis)为唯一的年度优势种;优势地位显著。物种组成存在季节性变化;分为春季、夏季与秋-冬季3个群落。虫戎年均栖息密度为18.30×10-2 ind/m3;高数量区主要分布于近岸水域;数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平面分布季节差异明显。虫戎年均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阈值各是1.23、1.28、0.33、0.48。虫戎物种组成随季风转换左右近岸低盐水影响程度而变化;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密度平面分布随季风转换所驱动的表层环流结构改变而变化。虫戎群落分布与管水母间的相关性证实研究海域两类群物种间的寄宿关系。这种关系促使孟加拉蛮虫戎在沿岸低盐水影响下更易形成高优势度;而表现出类似近岸海域优势种优势地位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007年1月、4月及7月对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水平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2种(包括浮游幼体11种),隶属于15大类,其中秋季为46种、夏季为42种、春季为25种和冬季为16种。乐清湾浮游动物可分为近岸低盐类群、暖水性近海类群、暖温带近海类群和暖水性广布类群4个生态类群,其中近岸低盐类群在全年均占优势,其它类群则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为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82.7mg/m3,其大小依序为:夏季(121.1mg/m3)>秋季(119.2mg/m3)>春季(48.5mg/m3)>冬季(42.2mg/m3);丰度年平均值为82.1个/m3,其大小依序为:夏季(193.4个/m3)>秋季(73.7个/m3)>春季(53.4个/m3)>冬季(9.8个/m3)。相同季节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类似,季节间则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物种数与水温、盐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呈极显著相关;丰度与水温、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极显著相关;生物量与水温、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近30a来浮游动物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群落结构和组成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乐清湾虾类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作者于2020年9月在该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MDS)和冗余分析(RDA)对群落结构、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研究海域共有虾类16种,隶属于6科、10属;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优势种,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为常见种;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周氏新对虾和脊尾白虾属于中等生态位种,其余均为窄生态位种;红条鞭腕虾(Lysmatavittata)与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pacificus)的重叠值最高,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等与其他种类重叠值较低;影响该海域秋季虾类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12.
Food and feeding of small fish in the Rakaia River,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fish species were collected at monthly intervals during a 12‐month period, from 3 areas of the lower Rakaia River.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the benthos and stomach contents of the fish were analysed for seasonal trends, food niche breadth and overlap between pairs of fish species, and overlap between the benthos and the diet of each fish species. The diets of bluegilled bully (Gobiomorphus hubbsi), upland bully (G. breviceps), juvenile longfinned eel (Anguilla dieffenbachii), Galaxias brevipinnis, G. paucispondylus, and juvenile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were similar to the proportions of prey species in the benthos. Deleatidium and chironomid larvae dominated the benthos in all seasons and formed the majority of food items in the diet of these species. Food niche overlap between these species was high, indicating potential competition, but preferred habitat and feeding habit differences plus low fis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bundance of main prey items probably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any serious competition. The diet of the other fish species differed from this pattern. The common bully (Gobiomorphus cotidianus) ate proportionally more chironomid larvae and fish eggs than occurred in the benthos; torrentfish (Cheimarrichthys fosteri) ate proportionally more chironomid larvae than occurred in the benthos; and quinnat salmon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depended largely upon prey species of terrestial origin, such as adult Deleatidium and dipterans.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6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17年3月(冬季)、5月(春季)浙江南部近海的鱼类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聚类分析、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联结系数以及种对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主要鱼类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共采集鱼类169种,主要鱼类共有26种;(2)在空间维度上,日本鲭(Sco...  相似文献   

14.
舟山近岸海域主要甲壳类的生态位及其与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基于2015年11月(秋季)和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开展80个站位的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甲壳类资料,将调查海域划分为10个区域,并随机分层抽样选取20个站位进行分析。运用生态位测定、典范对应分析(CCA)、方差比率(V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种对共同出现百分比、点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主要甲壳动物共19种,其中优势种3种,重要种6种。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将主要甲壳类划分成3类,包括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值区间为[0,0.96],表明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差异较大,部分甲壳动物存在资源利用性竞争。CCA排序显示,该海域甲壳类受环境因子中盐度、温度以及叶绿素a影响较大。VR值为4.40大于1,统计量W值为87.91超出置信区间(10.85,31.41),得出甲壳类动物群落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卡方检验显示有61个种对的联结性显著(x2 ≥ 3.841),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Ф)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