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组合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俄罗斯油气纵向分布地层跨度大,总体上可分为前寒武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四大套含油气层系。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统计分析,前寒武系—下古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克拉通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伏尔加—乌拉尔和蒂曼—伯朝拉前陆盆地;中生界油气藏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裂谷盆地和东巴伦支海裂谷盆地,北高加索前陆和东西伯利亚克拉通边缘坳陷也有分布;新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以北萨哈林为代表的弧后盆地群内。文中以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基础,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通过对上述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关键成藏要素分析,应用油气藏发现过程法,对盆地的待发现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俄罗斯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依旧丰富,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主要赋存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在西西伯利亚盆地、东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  相似文献   

3.
南土尔盖盆地成藏组合划分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土尔盖盆地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在哈萨克斯坦所有的沉积盆地中面积位居第四。该盆地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近50年的勘探开发历史,在此期间一系列油田相继被发现,盆地整体处于勘探程度较高的阶段。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分别占哈萨克斯坦全国储量的4.7%和5.6%。目前盆地已发现油气主要集中在盆地南部的Aryskum坳陷,纵向上已发现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Pz、J和K,经过研究,把纵向上已发现的5套含油层系,根据成藏条件划分出3套成藏组合,并且以K1—J3含油层系最为重要,是油气储量集中带。USGS评估的待发现可采资源极为可观,本次计算待发现资源量为1 530百万桶,因此仍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地学前缘》2017,(3):249-256
Sureste盆地为墨西哥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但与墨西哥湾北部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勘探潜力。在分析油气成藏要素、成藏模式的基础上,首次对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与评价,指明了盆地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以上侏罗统提塘阶为主的4套烃源岩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5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优质储层为盆地提供了多样的勘探层系。受盐岩活动、构造运动和沉积负载的共同控制,盆地发育6种圈闭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据此,将成藏组合在纵向上划分为深部、中部、浅部3套,其展布范围、控制因素及勘探程度各不相同。目前油气发现在中部成藏组合最为富集,其中深部和中部成藏组合以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浅部成藏组合以"盐岩+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盐刺穿相关油气藏为主。盆地未来勘探潜力主要集中在陆上深层和海上深水。陆上深层深部成藏组合的牛津阶风成砂岩勘探程度很低。海上深水至今未有油田投产,其西侧以浅部成藏组合为目标,东侧以中部成藏组合为目标,南侧以深部成藏组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6.
位于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北坡盆地(North Slope Basin, Alaska)是全球最具有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对该盆地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提升对北极地区含油气远景的认知,对于我国在该地区能源战略的制定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基于埃信华迈(IHS Markit)最新数据资料,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含油气系统和成藏组合划分与研究。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量进行评估,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阿拉斯加北坡盆地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巴罗(Barrow)穹隆,该构造单元内的油气储量占盆地总储量的77.3%;油气主要储于白垩系和三叠系储集层,两者分别储集了盆地内44.0%和45.8%的油气储量。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复合含油气系统、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和石炭系含油气系统。中生界复合含油气系统可划分出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和石炭系5个成藏组合。盆地平均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36943.8 MMbbl(百万桶,1桶=158.98 L)石油、79711.6 Bcf(十亿立方英尺,1英尺=30.48 cm)天然气和262.1 MMbbl凝析油,合计50491....  相似文献   

7.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深水浊积砂岩油气藏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基于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西非北段科特迪瓦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油气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科特迪瓦盆地经历了裂陷期(早白垩世)和漂移期(晚白垩世—现今)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漂移期发育塞诺曼—土伦阶优质海相烃源岩,裂陷期发育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漂移期层系为盆地的主力勘探层系,发育两种类型的浊积砂岩油气藏。塞诺曼—土伦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砂体运移、自生自储、源内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塞诺曼—土伦阶烃源岩,广泛分布的浊积砂岩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决定了油气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圣通—马斯特里赫特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断裂运移、下生上储、源外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深部裂陷期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断裂的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油源断裂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要阐述了中国陆上主要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烃源岩、储层和油气藏分布等基本油气地质特征,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领域。认为: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普遍发育有利烃源岩,成熟度普遍较高,因而以生气为主;具有多期成藏特点,且以晚期为主;叠合盆地中下组合发育碳酸盐岩、火山岩、砂砾岩与变质岩四大类储层,它们的储集物性受埋深影响较小,在较大埋深下仍可发育优质储层;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藏以岩性、地层及复合型为主,相态复杂,是多期成藏的结果;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分布与古隆起发育、沉积或火山相带以及断裂带、不整合面发育密切相关;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是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未来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气区之一,构造演化极其复杂,盆地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主动陆缘型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陆缘型盆地和前陆盆地等4种类型。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运用成藏组合的概念及划分原则,对东南亚14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进行成藏组合划分及特征描述,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运用发现过程法对各盆地待发现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成果认为:(1)东南亚盆地大致可以划分为中生界成藏组合、前第三系基底成藏组合、古近系成藏组合和新近系成藏组合等4个成藏组合;(2)待发现资源量最大的4个盆地为库特盆地、文莱—沙巴盆地、东爪哇盆地和泰国湾盆地,待发现资源量最大的成藏组合为新近系成藏组合;(3)东南亚地区陆上盆地勘探程度高,近海勘探为近期重点勘探领域,深海勘探和成熟探区新层系及岩性-地层油气藏为未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perspectiv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Varanger–Timan petroleum basin are considered. The Varanger–Timan oil-and-gas basin was formed in the Riphean and Vendian on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East European Plate. Evolution of the Barents–Kara region in the Mesoproterozoic and Neoproterozoic led to a mosaic junction of the lithospheric plates having different ages and having undergone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during the Caledonian and Variscan orogenies. The spatiotemporal regularit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dynamic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provid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field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西非是世界上铁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铁矿石总资源量可达649.5亿吨,占全球8%,主要分布于马恩地盾和雷圭巴特地盾,以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毛里塔尼亚四国最为丰富,成因类型以BIF型为主。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有43家公司投资开发73个西非铁矿项目,其中中国庆华集团、宝武集团、赢联盟集团、中国铝业和中投资本公司等五家中资企业拥有权益资源量达217.5亿吨,形成与西非本土8国和西方7国公司三足鼎立的局势。基于标普数据库和各公司最新年报统计,发现近10年西非铁矿石年均产量为0.2亿吨,世界占比不足0.1%。目前大部分矿山处于暂停开发或暂时搁置状态,仅有21个铁矿山处于活跃状态。其中,中资企业控制的五个项目中也只有唐克里里铁矿处于开发状态。基于西非地质和航磁资料,利用证据权模型,预测在90%、50%和10%置信水平下,西非地区未发现铁矿床数量分别为63个、92个和324个,铁矿石预测资源量分别为264.6亿吨、386.4亿吨和1360.8亿吨。  相似文献   

15.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锰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南非、乌克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中国锰矿资源具有总量大、平均品位低、开采难度大等特点,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从海外进口大量锰矿。南部非洲地区锰矿资源丰富,主要有海相沉积受变质型、海相沉积型、热液型及表生型锰矿4种成矿类型。其中,海相沉积受变质型和海相沉积型最重要,依据含矿岩系特征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BIF岩系型锰矿、黑色页岩系型锰矿及硅-泥-灰岩系型锰矿。南部非洲原生锰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2.2~2.0 Ga,与Eburnean造山运动时代耦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古陆块边缘,成矿背景以弧后盆地及边缘盆地为主。南部非洲地区锰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总体找矿勘查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全球钾盐资源分布不均,储量及产量均过于集中。中国钾资源十分紧缺,寻找新的钾盐资源供应地是重要的任务。非洲地区钾盐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刚果(布)、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埃及、摩洛哥等国家,成钾时代主要为白垩纪、新近纪及第四纪。非洲钾盐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干旱炎热环境加速海水蒸发、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大量断陷凹地及多期次的海侵事件,为非洲地区钾盐的最终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非洲典型钾盐矿床(点)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潜力等进行分析,综合认为西非加蓬-刚果盆地北侧次级盆地、东非达纳基尔盆地中心区及西北非干盐湖区为有利的找钾区。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东非海岸鲁伍马、坦桑尼亚及拉穆盆地为对象,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揭示了渐新世构造事件—古地貌特征—沉积系统的耦合关系,服务研究区油气勘探选区。结果表明,(1)板块构造事件控制宏观地貌格局及沉积环境变化。随着印度—塞舌尔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印度洋逐渐扩张,海水南侵,沉积环境由陆相变为海相。由于Afar地幔柱作用及地层抬升等作用,东非海岸整体呈西高东低地貌格局;(2)洋中脊扩展及断层活动控制盆地隆坳格局及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研究区发育西部坳陷带、中部斜坡带及东部深海平原带,东部Davie东及Davie西断层构成Davie构造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 4 大河流—三角洲—海底扇沉积体系;西部坳陷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中部斜坡带发育海底扇,东部深海平原带以半深海—深海泥最为常见,沉积体系多发育在Davie构造带以西;(3)次级断层活动影响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分布。沉积体系多发育在西部坳陷带及中部斜坡带的凹陷中。因凹陷及次级断裂影响,鲁伍马盆地北部、坦桑尼亚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呈北偏特征,而拉穆盆地具南偏趋势。  相似文献   

18.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大油气田最多的一类盆地。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岩,配套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在纵横向上的发育都有其有序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控制着盆地油气纵向上的有序性,构造单元控制着油气横向上的有序性。前陆冲断带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形成背斜油气藏,中浅层都含气,适宜采用立体勘探思路。前渊凹陷带主要发育有岩性油气藏,前缘隆起由于地层向克拉通方向尖灭,常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部发育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等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和众多的中小型含油气沉积盆地。现今盆地均是周缘造山带隆升后形成的地理型盆地,盆地基底均老于周缘造山带隆升时期,沉积盆地均具有造山型盆地性质。前人的研究表明周缘造山带的造山运动不仅给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同时控制了形成、改造和调整盆地的构造。笔者以相邻造山带构造演化对沉积盆地沉积、沉降、构造活动和热活动等特征的影响,特别是盆地边缘的影响研究为基础,在造山型盆地概念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了造山带构造演化对含油气盆地油气生、储、盖、圈闭、运移和保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制定煤层气开发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煤层气开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弥补了我国长期缺少褐煤煤层气资源量的缺陷,使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数据更加完整,我国陆上煤层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为32.86×1012m3,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区为1.40×1012m3,非褐煤地区为31.46×1012m3。利用已建立的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方法体系,并基于目前的开发技术,对我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为13.90×1012m3,占原地资源量的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