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江牡蛎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进行了黄河口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的三倍体诱导,以卵裂率、孵化率、诱导三倍体率和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生长率、存活率、三倍体率为指标,研究了诱导浓度、起始诱导时间、诱导持续时间三个因素对黄河口近江牡蛎三倍体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近江牡蛎三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程度为起始诱导时间>诱导持续时间>诱导浓度。温度25℃,诱导浓度为300—450μmol/L,起始诱导时间为受精后14min,诱导持续时间为15min时,诱导三倍体率可达51.39%—71.67%,卵裂率、孵化率、幼虫壳高日平均生长率和幼虫平均存活率分别能达到65.16%—81.57%、61.25%—86.78%、8.76—9.88μm/d、69.16%—73.29%,眼点幼虫时期三倍体率达53.33%—62.16%。本研究为黄河口近江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江牡蛎核糖体DNA片段基因序列及其分子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巍  邹丽珍  郑天凌  林荣澄 《台湾海峡》2005,24(3):322-329,i0001
本文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方法,以“白蚝”和“赤蚝”的18SrDNA、ITS1和ITS2片段序列信息为分子标记,对它们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综合上述3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初步认为“白蚝”应属于近江牡蛎,而“赤蚝”可能不属于近江牡蛎.  相似文献   

4.
湛江港石门海区的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Gould)养殖,出现苗种大批死亡、生产不稳定等现象。本文对该海区近江牡蛎的生活环境和个体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它的采苗、养成、生物敌害的防除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微塑料对牡蛎免疫力的影响,该研究对近江牡蛎(平均壳长:6.6cm)采用壳内推注的方式注入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微塑料(0.05、0.5、5 mg·L–1,以无菌生理盐水为稀释液),分别胁迫24 h、48 h和72 h后,检测分析牡蛎鳃组织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胁迫24 h后,微塑料浓度对AKP的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SOD、AKP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48 h后,微塑料浓度上升导致A-chE活力显著下降(P<0.05), CAT、SOD和AKP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72 h后,微塑料浓度的升高, AKP和AChE的活力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CAT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力与之呈现相反的趋势,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时间和浓度的增长, MDA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微塑料可使牡蛎产生免疫应激反应,且胁迫时间越长,牡蛎免疫应激反应越剧烈。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将近江牡蛎抗氧化酶防御体系参数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重金属Cd2 胁迫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鳃和消化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Cd2 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诱导的剂量效应呈抛物线型,而对鳃组织SOD活性诱导曲线呈非抛物线型,由于二者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前者的SOD活性高于后者;低浓度Cd2 (0.1mg.L-1)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中(0.5mg.L-1)、高(1.5mg.L-1)浓度Cd2 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诱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低、中浓度Cd2 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均表现为显著诱导,高浓度Cd2 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诱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对于水体中单一因子的Cd2 污染物而言,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中的SOD活性对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将其作为指标应用到实际养殖水体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湛江港近江牡蛎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李莉  黎奥  王冲  孙同秋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20,44(2):108-112
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为广温、广盐分布的河口区大型种,曾在中国南北方河口区都有分布。由于近岸河口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北方河口区一度难以寻觅,甚至被认为濒临灭绝。利用黄河三角洲区域滨州、东营主要河口近江牡蛎资源,借助南方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福建宁德迅速开展了近江牡蛎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工作,总计获得了1092万粒种苗。在近江牡蛎原产地滨州进行中间培养及海上养成,在长牡蛎主养海区山东乳山进行转场育肥试养并获得初步成功。与同期养殖的长牡蛎相比,近江牡蛎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明显差异,且生长速度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推动其成为我国北方沿海的牡蛎养殖新品种。规模化育苗及养殖还有助于降低对野生近江牡蛎资源的采捕需求,对其资源的保护、牡蛎礁的恢复重构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江牡蛎i-型溶菌酶基因分析及温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菌酶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分子,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本研究克隆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i-型溶菌酶的保守cDNA序列,并探讨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不同温度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江牡蛎i-型溶菌酶保守cDNA序列长634 bp,包含一个长420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39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具有典型的i-型溶菌酶特征,包含特定氨基酸残基序列CL(E/L/R/H)C(I/M)C、部分高度保守序列SCG(P/Y)FQI和酶活性中心位点(Glu34、Asp45、Ser48、Trp61);另外,还发现一个新的氨基酸保守序列HNGGPRGC。i-型溶菌酶基因在近江牡蛎消化腺、肌肉、鳃、外套膜、唇瓣等5种组织的表达量以消化腺最高,鳃次之,肌肉最低。i-型溶菌酶基因的表达与温度相关,水温20—25℃,其表达量比较稳定;水温6℃或13℃,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在27℃,表达量在整个实验过程都维持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在34℃,其表达量在第12小时达到最高,第48小时后急剧下降;表明温度可影响i-型溶菌酶基因表达,从而调节其免疫功能和对外环境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排氨率和耗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呼吸和排泄生理生态学参数。结果显示,近江牡蛎耗氧率RO随软体干重(W )的增加而减小, 体重对近江牡蛎耗氧率(RO)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RO = 1.8232W-0.7600, (R2= 0.8313 , P <0.01); 近江牡蛎的排氨率(RN)和排磷率(RP)随软体干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而氧氮比O/N和氮磷比N/P在各组间未达显著水平(P >0.05) , RN = 0.0930W-0.6582 (R2 = 0.7444, P <0.01)、RP = 0.0126W-0.8874 (R2 = 0.9224,P <0.01);各组不同规格近(大小)江牡蛎的O/N值较高,而N/P值则随规格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显著(P >0.05)。这些研究结果对牡蛎养殖密度和环境关系分析及牡蛎健康养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良的DMEM(HG)培养基,建立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鳃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包括鳃组织块培养法和胰酶消化培养法。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接种6 h后,细胞开始从组织块中迁出,细胞形态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3~6μm。培养至3 d时,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生长晕。培养至6 d时可进行细胞传代,本次实验细胞已传至第6代。胰酶消化法接种约2 h后,细胞逐渐贴壁,从形态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小型细胞,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3~6μm,数量多,增殖速度较快;另一类为大型细胞,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10~20μm,部分细胞内部含有颗粒,数量较少,增殖速度较慢。培养至2 d时可进行细胞传代,传代培养物中的优势细胞皆为小型细胞。本次实验细胞已传至第6代。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培育手段,研究了盐度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将人工授精孵育的面盘幼虫分别置于盐度依次为16,25,30的砂滤海水中培育至眼点幼虫。每隔一天检测各盐度组幼虫的壳长、壳高和存活数量。结果表明,16盐度组的幼虫生长最快,25盐度组次之,30盐度组最慢。从受精后第14天开始,16盐度组幼虫的生长显著快于30盐度组(P<0.05)。在整个浮游幼虫阶段,高盐度组幼虫的存活率低于低盐度组,其中30盐度组的存活率最低。16和25盐度组在幼虫出现眼点之前均出现大量死亡现象,而30盐度组并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上述结果说明,近江牡蛎幼虫经过高盐驯化,对高盐环境的抗性具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广东沿海近江牡蛎氯代烃和石油烃含量分布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和近年的观测数据,比较了广东沿海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体中氯代烃和石油烃含量的地理分布与时间变化。2003年牡蛎体中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平均含量(湿重)分别为0.469、3.40和45.1ng·g-1,地理分布为粤东岸段>粤西岸段>珠江口。1989年以来六六六、多氯联苯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滴滴涕含量在1989—1993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03年明显反弹。牡蛎体中石油烃年平均含量1989年以来有一定的波动,2003年为4.75μg·g-1(湿重,大港原油当量),地理分布为珠江口>粤东岸段>粤西岸段。  相似文献   

14.
养殖近江牡蛎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 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 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 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 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 和B1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相似文献   

15.
双壳类适应性进化遗传基础尚未有大量研究。而生活在沿海潮间带和深海环境中的双壳贝类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更鲜有报道。我们首次测序组装了潮间带生活的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的转录组序列。同时与生活在深海热液冷泉喷口的偏顶蛤Bathymodiolus platifrons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分析,阐明了这两个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M. modiolusB. platifrons的转录组组装共产生182,476和156,261个转录本,N50值分别为1,769和1,545。同时注释到27,868和23,588个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有相似的富集模式。两物种进化分析鉴定到10,245个直系同源基因,其中26个基因受到强烈正选择(Ka/Ks>1),12个基因受到中度正选择(0.5M. modiolus的转录组组装拼接序列,同时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阐明了其与近缘物种B. platifrons的适应性进化机制。这为两个物种后续研究提供了序列资源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江牡蛎与太平洋牡蛎的同工酶鉴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勤  马平  赵蓉  林能锋 《台湾海峡》2004,23(3):323-330
福建省罗源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引进来自日本、台湾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牡蛎.该品种引进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养殖品质退化的现象;对此,有人怀疑是与本地近江牡蛎杂交所致。本文通过同工酶分析,确认罗源湾太平洋牡蛎被测样品中不舍与近江牡蛎杂交的个体.苹果酸脱氢酶电泳可作为鉴定相关种群的技术手段.但是,本项调查结果也显示罗源湾太平洋牡蛎很可能不是纯系品种,培育纯化品系、加强种质管理对振兴福建牡蛎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微卫星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黄勤  江锦祥  马平 《台湾海峡》2007,26(4):548-554
本文采用Ucdcg153、157、202微卫星引物对福建两个太平洋牡蛎(学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养殖种群进行扩增分析和序列测定.与采自漳浦旧镇的近江牡蛎(C. ariakensis)比较,前者对以上三种引物全部呈阳性反应,后者只对Ucdcg157显阳性.与Genebank提供的相关序列比较,福建太平洋牡蛎与Genebank样品应属同源,其中漳浦霞美和厦门白礁的样品则可能代表同一种群的两个衍生品系.本项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近亲繁殖的育苗方式已经导致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裂化;任其发展不利于维护良种优势.本次采集的样品中未发现显示葡萄牙牡蛎、熊本牡蛎和美洲牡蛎微卫星特征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is a crucial antioxidant enzyme playing the first defense line in antioxidant pathways agains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various organisms including marine invertebrates. There exist mainly two specific forms, Cu/Zn-SOD(SOD1) and Mn-SOD(SOD2), in eukaryotes. SODs are known to be concurrently modulated by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joint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18–34°C) and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0.1–1.5 mg/L) on the total SOD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gland of Crassostrea ariakensi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near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highly significant(P0.01), the quadratic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linear effec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while the quadratic effec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highly significant(P0.01);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The model equation of digestive gland SOD enzyme activity towards the two factors of interest was established, with R2 and predictive R2 as high as 0.961 6 and 0.820 7,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goodness-offit to experimental data be very satisfactory,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prediction of digestive gland SOD activity in C. ariakensi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periment. Our resul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addressing the health of aquatic animals and/or to detec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taking SOD as a potential bioindicator.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和BI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钦州湾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和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水平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体中HCHs、DDTs和PCBs的质量比分别为ND~0.23μg/kg、0.01~0.21μg/kg和ND~2.3μg/kg;检出率分别为45%、100%和95%,3种污染物含量符合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和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相对国内其他海区而言,钦州湾近江牡蛎受HCHs、DDTs和PCBs污染程度处于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