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方法,就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在野外试验场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法可使空气与土壤中呈吸附态和残余态的石油烃类相接触,从而使土壤中的石油烃类通过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方法,就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在野外试验场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法可使空气与土壤中呈吸附态和残余态的石油烃类相接触,从而使土壤中的石油烃类通过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大庆市规划区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石油烃类和重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4.
正"看,这就是采用我们的专有技术修复过的油污土地,种植的小麦不仅连年实现了增收,而且符合国家粮食生产标准。"近日,在濮阳县胡状镇、八公桥镇石油污染土地治理项目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院长杨德金指着修复治理过的土地介绍。近年来,该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从传统的水工环地质转向水土污染防治修复等领域,着手石油类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方法,从实验室保存的优势菌中筛选得到4株降油效果最佳菌,采用摇床和恒温培养箱培养,对含油量为5%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环境强化实验.微生物菌剂强化结果表明:4种菌和除油效果最好的A、C、D混合菌3 d可将石油烃依次降解24%、19.81%、22.55%、26.46%、39.67%;并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A、C、D菌群数量的最佳配比为NA∶NC∶ND=1∶2∶0.5,3 d内菌群A、C、D在最佳接种配比情况下可将石油烃降解44.2%.环境强化实验结果表明:A、C、D菌群在最佳修复条件营养物质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6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下,3 d内石油烃降解61.46%,比自然条件下修复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6.
广西有色金属矿山周边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广西的土壤以红土为主,该土与我国中部的黄土和东北的黑土在土壤的形成过程、p H值及土壤中阳离子的含量、粘土矿物种类等方面明显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特点,注重化学修复中沉淀法和吸附法的使用,而百色铝土矿的尾矿赤泥是广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能否经过治理后恢复耕地功能?这一难题因河南省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成为现实。2012年12月12日,从河南省地矿局传来消息,由该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承担的《濮阳市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为首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预见性、先进性、科学性、示范性,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采样和室内分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范围进行了研究。对土壤含油量指标与距离进行指数函数的拟合,经计算得到距油井周边160m范围内是受石油污染的区域,160m之外的土壤含油量可以认为低于临界值。并根据该数值,对东营市胜利油田10个采油厂的废弃工矿区进行计算,周边污染土壤可达到2025.67hm2;此外,还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复垦技术进行了探讨;可以为东营市及其他类似区域土地整治过程中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生产CaCl2化工厂因环境问题被停止生产,厂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掌握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含量和地下水受污染情况,布置了土壤采样点和地下水监测点,利用厂区周边已有机民井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室内检测、分析研究等工作,得出在厂区周边土壤60~30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Ca^2+,Cl^-富集,鉴于土壤的天然吸附和自净能力,目前条件下,厂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受影响较小。通过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和弥散试验,圈定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查明了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影响变化情况的预测分析,为后续区域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6月15日从省地矿局获悉,由该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承担的"石油类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中原油田采油五厂石油土壤污染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两项省级科研项目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这标志着我省石油类土壤修复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污染周边土壤环境。本次调查以沾化县境采油区为重点,采用了专项地质环境调查、人力浅钻、渗水试验、淋滤试验及土壤监测等方法;查明了油气污染物的污染类型、污染机理、污染程度和迁移变化趋势,并提出治理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过硫酸盐作为良好的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领域,但残留的过硫酸盐和氧化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对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结构产生的腐蚀性影响往往被忽视。通过对某多环芳烃类土壤污染地块修复前后的土壤相关指标的分析检测,分析了该地块污染土壤采用过硫酸钠体系修复后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复后土壤对混凝土和钢结构的腐蚀性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河南省地矿局第一环境地质调查院研制的"铬污染土壤异位分选清洗修复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获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据介绍,"铬污染土壤异位分选清洗修复装置"主要应用于场地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对铬污染土壤进行异位分选清洗。其工艺包括:制浆、土壤颗粒分级、不同级别土壤颗粒清洗和废液处理等步骤。这个实用新型装置的原理是,将地矿行业的固控技术应用到铬污染土壤异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污染土壤修复的要求便越来越迫切,应用表面活性剂治理污染土壤也得以广泛研究。对于以淋洗为主的表面活性剂治理土壤污染法,表面活性剂的吸脱附行为、增溶能力和毒性是淋洗工艺取得优良效果的关键。文中重点阐述了离子型、非离子型、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概述了影响表面活性剂治理效果的因素,讨论了此类方法的缺陷并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规律、治理工艺与组合治理技术3方面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招远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工程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查明界河流域地下水及土壤现状,在界河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布设监测点位,共取水质分析样品66组和土壤样品19组进行化验,分析了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监测数据,总结了招远界河流域的水土污染特征,认为界河上游和中游流域土壤以有机污染为主,下游土壤污染为重金属污染,部分区域叠加有机污染形成复合污染,主要重金属成分为镉、砷、汞。结合环境工程领域的环境修复技术,提出了适宜的水土修复方案,为招远市环境修复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合《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与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风险评价导则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以武汉某化工厂污染场地为例,探讨土壤中锑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并从人体健康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出发,就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锑污染物对成人和儿童进行健康风险定量计算,并评价锑污染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废弃场地内污染土壤虽然不属于危险废物,土壤中有机物和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均处于相应标准限制以下,但部分区域锑含量偏高,最高质量分数达到1 262.7×10-6,66%的土壤样品锑质量分数大于推荐修复值26×10-6;污染土壤的非致癌风险非常大;污染土壤对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毒理学影响,场地土壤须进行修复后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7.
石油污染土壤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美国油料向日葵G1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石油污染质量浓度为10 000 mg/kg时,对向日葵生理性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籽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对向日葵群体叶面指数从苗期至成熟期均有显著影响。葵盘直径、茎秆直径、株高、叶片数、百粒重和生物量分别缩小或降低10.7%、7.4%、7.2%、10.0%、16.7%和21%;空秕率提高2.4倍;对根系与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该污染浓度下石油对向日葵发芽出苗率,籽仁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葵盘腐烂病发生率、分枝发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烟台东部高新技术海洋经济新区的快速发展,城市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愈渐严重,以烟台东部高新技术海洋经济新区范围作为研究区,在地表深度1 m以内的表土(0~20 cm)和心土(20~40 cm),取土壤样205件进行分析测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7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PbCuCdHgCrNiAs;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认为整体较好,大部分属于清洁区和尚清洁区;区内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于芝罘区、莱山区西北以及解甲庄镇西南工业集中地区,其中Pb,Cu,Cd,Hg 4种元素为造成研究区地表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污染元素,Ni,Cr为造成区内地表重金属污染的次要因素,As未发现污染,与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程度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对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和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第二级标准对土壤中Ni和Cd的污染状况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Ni的污染范围主要在距中心点3000 m范围内,超标点共15个,大部分超标点为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个别点存在重度污染和综合污染现象。此外,对土壤重金属超标点位的玉米作物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其Ni和Cd含量均不超标,说明土壤的污染程度对于当地的玉米作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技术和资金困难,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任重道远,“美丽湖南”的梦想还在等待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