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祁连是中国报道最早的蛇绿岩产地,北祁连缝合带也是中国研究程度最高的蛇绿混杂岩带之一.其中,熬油沟蛇绿岩就是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的典型代表.由于熬游沟蛇绿岩对北祁连山构造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学者从矿物学,岩石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年龄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熬油沟蛇绿岩的源区、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测试的岩石类型及其选取的测年方法不同,目前对于熬油沟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北塔山构造混杂岩(带)为阿尔曼泰古生代板内缝合带,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无序基质和外来岩块组成,划分为蛇绿质混杂岩和泥砂质混杂岩2种类型,并分别建立了索尔巴斯陶岩组和柯克阿得尔岩组2个构造岩石单位。综合研究证明,阿尔曼泰小洋盆洋壳形成的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泥盆世,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和古准噶尔地块再次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的嘎学组和泽当组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就其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及构造环境与蛇绿岩进行了对比。结合相关古生物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初步认为: 嘎学组和泽当组火山岩与蛇绿岩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产物,嘎学组和泽当组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洋内俯冲相关的洋内弧构造环境,为洋板块地层序列的前弧玄武岩类(FAB型); 在后期俯冲碰撞过程中,嘎学组和泽当组主体被改造成混杂岩,或呈断夹片(块)状残存于混杂岩带中,表现为俯冲增生杂岩带的构造组合样式。该认识对合理恢复并建立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洋板块地层序列具有重要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祁连拉脊山口增生楔的结构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山带内增生楔/增生杂岩结构与组成的精细研究可为古洋盆演化和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建提供最直接证据。北祁连构造带发育多条增生杂岩带,记录了阿拉善和中祁连地块之间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闭合过程,然而南祁连构造带大地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地质填图结果表明,南祁连构造带拉脊山口地区存在一套强烈片理化的玄武岩、灰黑色和红色硅质岩、砂岩和泥岩组合,它们与一套呈现"块体裹夹于基质"结构特征的混杂岩共同构成了增生杂岩,发育双重逆冲构造、逆冲断层、无根褶皱、紧闭褶皱和透入性面理。该增生杂岩与蛇绿岩之间为断层接触,并位于断层下盘。混杂岩是由斜长花岗岩(561Ma)、斜长岩(507Ma)、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和砂岩等外来或原地岩块与浊流成因的细碎屑岩基质共同组成;基质和砂岩块体均发育同沉积构造,呈现出滑塌堆积典型特征。空间上,拉脊山口增生杂岩与上覆蛇绿岩被断层所分割且共同仰冲于中祁连南缘青石坡组浊积岩之上,具有与东侧昂思多地区增生杂岩和蛇绿岩相似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和时空结构特征。它们与南侧的岛弧带共同构成了南祁连构造带寒武纪-早奥陶世沟-弧体系,指示了寒武纪-早奥陶世时期南祁连洋盆向南俯冲。  相似文献   

5.
付长垒  闫臻 《地球学报》2017,38(S1):29-32
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 阿拉善和柴达木地块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拼合的产物。它是由蛇绿岩残片、海山、岛弧、弧前/弧后盆地等多个构造单元构成的典型增生型造山带, 表现出在多个元古代微陆块周围分布有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征。蛇绿混杂带广泛分布于北祁连和南祁连中, 在南祁连主要出露寒武纪玄武岩、安山岩、辉长岩、超基性堆晶岩、硅质岩、灰岩、砂岩和少量地幔橄榄岩, 呈现出蛇绿混杂带的典型特征, 其中拉脊山蛇绿混杂带是该蛇绿混杂带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来源和形成构造背景对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的野外和岩石学方面研究的缺乏,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和构造背景仍然不清楚, 从而严重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例如, 前人根据灰岩中三叶虫化石将拉脊山地区火山-沉积岩系划归于寒武纪, 然而其它岩石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和来源信息相对缺乏, 而且灰岩究竟是本地岩块还是老的异地岩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表明寒武纪玄武岩具有MORB、WPB或者OIB的特征, 且部分玄武岩具有岛弧亲缘性。因此, 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多阶段抬升构造窗或俯冲-增生杂岩等模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分歧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祁连造山带和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认识。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缺乏将蛇绿岩和岛弧形成视为沟-弧-盆体系演化过程中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有机体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位于扬子板块南缘江南造山带东段,经历了晋宁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造山阶段,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九岭褶皱变形区、鄣公山构造混杂岩带、江山-绍兴对接带,其间均以区域性构造带相隔,变形强度依次增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分属于史密斯、有限史密斯、非史密斯地层范畴,难以建立总体地层层序而区别于传统的“史密斯”地层;同时,该套地层又形成于元古代扬子、华夏两板块的张开-闭合过程中的统一大地构造背景下,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而有别于“地体构造”、“构造混杂岩”;依据地层组成结合岩石化学研究,在“构造混杂岩”基础上建立了“双列岛弧”的“沟弧盆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西秦岭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的物源特征及形成时代,本文选取该套地层中碎屑锆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界定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太阳寺岩组的沉积下限为(437±4)Ma,结合前人对周边地质体研究情况,其主体形成时代为志留纪。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个年龄组段:(1)437~526Ma,峰值为458Ma,年龄较为集中,呈现最为强烈峰值特征,指示其物源可能来自于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2)601~978 Ma,可细分为601~651Ma、738~978Ma2个亚组,峰值分别为650Ma、814Ma,年龄也相对比较集中,这一时期受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影响,在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产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活动,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奠定了可能性;(3)1032~1245Ma,峰值为1092Ma,这组年龄反映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祁连造山带;(4)1668~2546Ma,该组可细分为1668~2019Ma、2304~2546Ma2个亚组,其峰值分别为1920Ma、2418Ma,反映了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二者的结晶基底以及华北板块结晶基底都存在为研究区提供物源的可能性。综合分析显示太阳寺岩组碎屑沉积物质来源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性,有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北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3个物源区,其中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要物源区,二者相比,北祁连造山带应为最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8.
西藏改则县1∶5万六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的子项目,项目研究区位于成矿带的西段。重新厘定了区内地层,将测区岩石地层划分为8组、16个段;进一步将区内划分残留海盆沉积区—蛇绿混杂堆积带—构造混杂岩带—洋岛—海山火山岩带—陆缘海盆沉积区—裂陷盆地—火山岩带—早期残留盆地沉积区的"七维一体"构造相组合;对区内原仲岗洋岛进行解体,发现洋岛组合"二层、三层结构",重新厘定了蛇绿混杂岩,发现了舍拉玛铜金多金属矿、洞措北镍金属矿2处矿产地。  相似文献   

9.
祁连西段龚岔口地区榴闪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祁连中新元古代的被动陆缘与野马南山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榴闪岩,对榴闪岩的岩石组合及其主要矿物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变质带是在约381~404℃和0.88~1.60GPa的低温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认为龚岔口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产出构造环境可能是在祁连加里东期洋盆封闭过程中,中祁连陆块与火山弧碰撞,陆块前缘被俯冲下插带到很深的环境中,形成榴闪岩之后,在俯冲带后退的后续构造伸展和隆起过程中上升折返至浅处形成。该高压变质带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 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 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不同的构造岩块中的玄武岩,洼泥岩有砂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它们分别形式于洋脊,洋岛,岛弧,板内及活动大陆边缘等多种环境,各种环境的块体相线混杂并与蛇绿岩的基性一超基性岩岩块混杂产出,形成蛇绿混杂岩,该蛇绿混杂岩是北祁连中段加里东俯冲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地块北缘的蛇绿混杂岩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泰然  何国琦 《现代地质》1992,6(3):286-296
阿拉善地块北缘新近发现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即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混杂岩带。这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特征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前者规模巨大,表现为洋壳的性质,是华北地台和中亚陆块的最终缝台线;后者表现为弧后小洋盆的性质,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岛弧和地台的缝合线。这两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以及对它们性质的研究。对该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邻区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ROCK ASSOCIATION IN JINSHAJIANG MELANGE BELT  相似文献   

14.
青海拉鸡山:一个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二七  张旗 《地质科学》2000,35(4):493-500
拉鸡山断裂带位于祁连山褶皱带内,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后者构成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由三个主要构造单元组成:北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的板块缝合带,中部是一个元古代的结晶地块,南部由一套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组成.对拉鸡山及其邻区的构造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褶皱带在古生代加里东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缩短,北祁连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沿祁连山中央冲断层向南,陆内俯冲到中祁连元古界变质杂岩之下.由于发生在晚古生代和晚中生代的陆内变形,位于中祁连之下的北祁连的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发生褶皱,并被抬升到地表.到新生代,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和陆内汇聚作用,拉鸡山断裂带再次活动,这些下古生界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通过冲断作用快速抬升,将中祁连地块一分为二.因此,拉鸡山是一个抬升的构造窗,不是一个中祁连结晶地块中的早古生代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15.
西北太平洋岛弧系列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太平洋岛弧系列中的各岛弧(除马里亚纳岛弧为洋壳型弧外)均由陆壳型弧和洋壳型弧组成,并且左端与大陆相连,右端被后形成的岛弧所截。整个岛弧系列,从中生代末期开始发育至今,由北向南依次发展,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旗  王焰  钱青 《地质科学》2000,35(1):121-128
北祁连早古生代洋盆是裂陷槽还是大洋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文中讨论了蛇绿岩中保存的代表大洋盆存在的印记。认为被夹持于华北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之间的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属于板块增生杂岩带,是由海洋岩石圈残片、消减杂岩、岛弧增生楔等组成的(或许还包括一部分残留陆块).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暗示北祁连在早古生代时可能曾经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洋盆,而非裂陷槽。华北地块和柴达木地块的规模很小,只不过是浩瀚海洋中散布的微小陆块而已。  相似文献   

17.
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6  
北祁连位位于华北克拉西部阿拉善地块与中祁连-柴达木泛地块之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大陆造山带之一。带内发育有震旦纪-中寒武世的裂谷火山岩,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岩,中晚奥陶世岛弧火山岩,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火山-沉积岩,志留纪残余海盆相复理石和泥盆纪山间磨粒石等,中间夹两条变质和变形特征不同的加里东期俯冲杂岩带;南带为深层俯冲,北带为浅层俯冲杂岩;这两条杂岩石可能形成于同一俯冲带的不同深度,俯冲杂岩带中岩  相似文献   

18.
王建军 《甘肃地质》2014,23(3):9-14
在北祁连西段三岔口等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祁青构造混杂岩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LA-ICPMS法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表面加权平均年龄494±15Ma,相当于中寒武世,故将该混杂岩解体,部分归为中寒武世黑刺沟组。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北祁连洋盆属于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曾经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洋盆。献中通常把它当成增生或俯冲杂岩带的一部分来看待〔13,16-17〕;大岔大坂蛇绿岩带,其向两侧的延伸情况不清楚;九个泉(或塔墩沟)蛇绿岩带,向东可连到景泰县老虎山蛇绿岩,有人认为,向西可与榆树沟蛇绿岩相连〔20〕。早先认为,北祁连存在新元古代、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2,11〕,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大多数同意蛇绿岩主要是晚寒武-奥陶纪的〔13,16〕。图1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图1.前寒武纪基底;2.俯冲杂岩带;3.蛇绿岩。图中数字:1.九个泉;2.大岔大坂;3.边马沟;4.玉石沟;5.小八宝;6.百经寺;7.老虎山;8.榆树沟山2北祁连几  相似文献   

20.
北补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张旗  陈雨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4):366-393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生,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一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