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理学要研究人地关系.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于阐明人地关系。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正确处理、协调人地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全书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理论这一条主线逐章逐节展开.最后一章“人类和环境”更是以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作为总结。  相似文献   

2.
杨斌 《地理教学》2006,(5):15-17
众所周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既具有科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理科的属性。但是长期以来,中学地理一直被视为科,使中学地理不能以其本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开设地理实践活动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也涉及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教学观念与地理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第二册中有关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等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关系密切,应该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我们要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初步学会把地理知识直接运用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去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章玲 《地理教学》2004,(8):33-3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味。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又时刻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6.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  相似文献   

7.
李虎 《地理教学》2008,(12):15-1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出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依靠实地调查和观测培养学生地理环境认知的传统教学手段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遥感数据的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模式,将多源、多时相和高分辨率的开放遥感数据引入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中,构建开放遥感数据的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典型的实践教学案例设计,推动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当前追溯到过去,提高学生地理认知技能学习、训练、实践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俞海萍 《地理教学》2013,(23):37-38
一、教学设计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学习,其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发现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文本知识相对简洁,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就能获得浅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林雪清 《地理教学》2004,(10):21-23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海洋水”一节中的“洋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朱学尧 《地理教学》2010,(8):44-44,37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13.
张燕妮 《地理教学》2014,(18):11-13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支持和补充即支架,使学生能够完成原先凭借自身力量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本文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搭建问题支架-借助图片支架-实践反思等四个方面,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区域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因此,地图成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教学,实际上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丰富多样的地理图表,由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和事实等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原理,并进一步认识其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之指导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黄继良  何勇 《地理教学》2005,(12):19-21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用同一个模具塑造学生,同一把尺子量长短,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要求严重脱节,使本应丰富多彩的高中地理教学充斥着浓浓的功利主义色彩,更使广大学生因厌学而疏远了高中地理学科。借着课改的契机,努力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学生需求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的教学模式,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这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丰富与完善,更需要每位教师都能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教学思想,从理论层面上探究适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内容主要抓住了两个问题,即人类各种活动的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探究性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举例"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3,(10):35-36,55
正一、确定目的教学案例就是为了传递特定的知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存在的,所以开发教学案例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教学案例要说明什么理论、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案例素材搜集的主题,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案例开发为例:教学背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质流动  相似文献   

19.
张红 《地理教学》2006,(11):31-32
一、让新闻更新教材内容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特别是人地理环境中的要素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瑶 《地理教学》2001,(7):17-19
当前综合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学科内各项知识的综合理解、综合运用、综合分析的能力,二是跨越学科界限,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它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因而,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极多,地理学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无疑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