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等高线的几个自动推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国  黄仁涛 《测绘通报》2004,(1):31-32,50
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更多地利用像数字高程模型或数字地形高程模型这样的数字产品来处理类似地形推理的一些问题,而都没有讨论根据一组地形等高线进行推理的可供选择的办法.详细论述如何利用等高线来进行查询点的高程、方向角和坡度等地形要素的推理计算.  相似文献   

2.
基于拓扑关系的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郝向阳 《测绘学报》1997,26(3):247-253
地面高程信息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对地图上的等高线进行数字化来获取。等高线的数字化包括获取其特征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值两个方面。本文讨论了闭合等高线之间的拓扑关系及其表示形成,给出了根据等高线的平面位置判定其拓扑关系的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自动获取闭合等高线高程值的方法。实验表示,本文所述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DEM建模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的定义 ,其次叙述了目前DEM建模的方法 :根据离散点建模和根据等高线数据建模 ,最后讨论一种基于数字化等高线建立高质量DEM的方案 ,并分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DEM建模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的定义,其次叙述了目前DEM建模的方法:根据离散点建模和根据等高线数据建模,最后讨论一种基于数字化等高线建立高质量DEM的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等高线内插在地图自动综合、地图数字化、三维地形重建等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等高线内插算法在等高线急剧变化以及闭合等高线处存在问题。在分析已有等高线内插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等高线内插算法。该算法以等高线上的节点为圆心,建立与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内切圆来探测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并获取等高线间的辅助线,进而内插出等高线,一方面弥补了已有等高线内插方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等高线内插的速度和质量。通过与其他内插算法之间的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地表的高程信息是地形图上表示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表的高程信息通常表示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形式,而很少表示成像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的形式。因为数字高程模型比数字化形式的等高线更容易进行各种应用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貌结构线矩阵数据处理法,并由此来达到地貌等高线自动综合的目的。包括地貌结构线的数字化方法,地貌结构线的数学模型,原始数据整理,地貌沟谷自动综合,等高线自动选取和自动连结同一等高线点并输出等过程。最后用抛物线光滑法输出滑光的等高线图。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在许多等高线文件,如何利用等高线文件进行建模来节省人力物力已经变得很重要。本文利用C#语言调用ObjectARX托管封装类进行编程,建立AutoCAD建模命令,在AutoCAD环境下调用建模命令实现自动建模,提高数字化成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我院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的研究方案”中,关于如何绘制等高线,提议使用计算机打印机输出等高线,对于这一部份内容的原理方法,在IBM/370计算机上,用离散点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行了试验,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以这种方式产生等高线是灵活、快速而且无需过大的计算机内存,同时还可以利用打印机能重迭打印产生不同灰度的原理,以浓淡色调表示地貌起伏特征。  相似文献   

10.
等高线套合差及在DEM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M再生等高线与原始数字化底图等高线的套合检查,是目前基于等高线生产DEM中质量检查的主要方法。针对该方法在自动判读及定量评价方面的不足,首次提出等高线套合差的概念,阐述套合差的自动计算与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地形较为复杂多样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为实验样区,研究等高线套合差在评价DEM质量上的应用条件、应用方法与效果。通过用等高线套合积差、超限区个数比、系统偏差等几个测算因子定量检查DEM数据质量,不仅能反映DEM的精度特征,也能有效揭示误差的空间分布,模型更为全面,易于实现自动获取,是一种评价DEM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重构等高线的DEM精度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重构等高线提出了一种评估数字高程模型精度的模型.基于该评估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能利用提出的重构误差--等高线的偏移误差面积与原等高线的长度之比来评估.提出的重构误差具有惟一性,较之于常用的中误差具有更好的适宜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数字化地形图成果一般采用DWG成果格式,高程点和等高线匹配度检查工作主要采取人机交互或人工检查为主的方式进行,检查速度慢、错误率高。以福建省测绘院绘制的某地区数字地形图的等高线区域高程点检查工作为例,通过对高程点、等高线匹配特性以及AutoCAD数据文件地物组码表构成内容的分析改进了检查方法。在AutoCAD平台上运用Visual LISP进行软件二次开发编程,该软件较好解决了等高线区域点线矛盾的质量检查难题,使质检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福建省测绘院数字化成图质检工作中,该成果为其他相关的测绘单位的数字化质检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三种丘陵地测绘方法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比较,提出了提高数字化测绘等高线精度改进方案,从而给出一种丘陵地测绘方法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据库的建设首先是数据获取,从获取的方法上分为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目前除等高线外大量的全要素生产是通过手扶跟踪数字化来完成的。本文阐述了地形图图幅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及对模型的改进,对数字化仪数字采集的精度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图幅定位法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对精度控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目标整体交/差的拓扑关系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等高线融合特征目标"始末交点",用目标整体∩(交)、两个整体目标分别与"始末交点"的\(差)两个集合操作的结果来计算变化前后高程值相等的等高线间的拓扑关系,根据计算结果建立等高线融合的基本规则。基于规则设计并实现了局部变化等高线融合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6.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一种常用的表示地形起伏的数字化模型,本文在总结传统DEM显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高精度格网式DEM分层显示方法。将等高线法与分层设色法相结合,通过RGB颜色空间各个通道的分层及各层的组合,把DEM各个格网点根据高程映射到RGB颜色空间进行显示。试验表明,该方法继承了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的优点,可以自动得到比传统二维显示方法更精细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扫描地形图等高线自动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述  刘勇 《测绘通报》2007,(1):65-67
扫描矢量化是地形图等高线数字化录入的一种常用方法,但现有的数字化方法存在一些不足:①无法处理公里网格线等干扰信息;②等高线密集区域识别困难。从扫描地形图的灰度信息出发,通过阈值过滤后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采用两边同步行走夹比取中矢量化算法进行栅格向矢量的自动转化,最后根据生成的线的长度信息将公里网格线一次删除。结果表明:基于线的长度信息可以去除95%以上的公里网格线;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以自动提取80%以上的等高线,而其他相对平坦区域可自动提取95%以上的等高线,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水库库容是水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探讨利用等高线建立水库库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来计算水库库容的方法来提高库容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高线生成DEM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基础数据。高质量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是DEM应用的重要前提。等高线地图作为生成DEM的重要而廉价的数据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主要表示模型等理论基础。论述了从等高线建立规则格网(Grid)和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常用方法,对这些方法作了比较分析。就如何从等高线建立高质量DEM为目的,具体论述了从等高线的预处理、等高线的赋值、等高线的简化直到最后生成DEM整个过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等高线高程自动标注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工  黄晶晶 《测绘科学》2007,32(4):101-102,51
随着数字测图时代的来临,传统纸质图上的等高线逐渐被数字化形式的等高线图(层)所取代,数字等高线的生成与处理已成为了GIS中的一个研究的热点,然而数字等高线高程自动标注算法的人性化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人们的读图习惯进行了标注的位置和密度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等高线高程自动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的结果已基本满足人们的读图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