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关中盆地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按人类触发黄土滑坡的工程-经济活动的性质及作用的地貌部位,把区内人为黄土滑划发为5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黄土滑坡的形成过程机制及其分布、危害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安白鹿塬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祥义  屈红军 《地质论评》1991,37(3):258-264
本文讨论了西安白鹿塬黄土滑坡形成时代、分布规律以及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着重分析了人类生产活动(如在内部结构破碎的滑坡体上大量毁林耕地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及斜坡力学平衡条件等)对塬边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恢复滑坡稳定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设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滑坡因其危害大、分布广成为近年工程地质研究热点问题。首先对黄土滑坡类型划分进行了讨论,基于滑坡物质组成及主滑面发育位置的黄土滑坡分类方案反映了我国黄土滑坡的主控因素,各类滑坡活动特征明确,建议将其作为黄土滑坡分类的首选方案。对黄土滑坡的发生、滑动机制以及滑坡液化机制进行了评述,并就两类典型液化型黄土滑坡滑动模式、进一步研究思路进行了讨论。对地震诱发黄土滑坡进行了专门的述评。最后,对今后黄土滑坡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黄土滑坡的基本类型与活动特征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按滑体岩土组成和滑面发育位置,黄土地区的滑坡可划分为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顺层滑坡、黄土-泥岩切层滑坡4种基本类型。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顺层滑坡的滑速低、滑距短,滑体具有稳定性差、复活性强的特点。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泥岩切层滑坡的滑速高、滑距长,滑体稳定性高。但后壁不稳定,易再次滑动。这些基本规律对黄土滑坡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地区是我国西北黄土滑坡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伊犁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黄土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黄土滑坡不仅有其形成的内在物质条件、力学条件,还有许多外在的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与融雪、地震、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对伊犁地区黄土滑坡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伊犁地区黄土滑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灾害与引水灌溉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西泾阳南塬塬边黄土滑坡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极为惨重。本文讨论了区内黄土滑坡灾害形成的地貌地形及地质环境特征,着重分析了人类不合理的引用地表水灌溉,改变了地下水文条件,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黄土滑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通过研究认为,合理进行灌溉,控制地下水位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防治滑坡灾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是有效减缓黄土滑坡灾害风险的基础.据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有自然和人为2类.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河流及沟谷侵蚀、降雨及冻融等;人为因素有堆载与开挖、农业灌溉、修建水库等.研究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积极的诱发因素.地...  相似文献   

8.
黄土滑坡勘察设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滑坡是一种黄土地区频繁发生的地质自然灾害,长期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黄土地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黄土滑坡灾害更加严重。为了控制灾害,减少损失,众多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但因缺乏统一规范和技术要求,实际工作中比较混乱。文章基于黄土滑坡调查、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滑坡勘察、设计过程及相应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以系统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建立了滑坡勘察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玮江  宿星  刘伟  魏万鸿  冯乐涛  杨涛 《冰川冻土》2014,36(5):1167-1175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黄土沿下伏泥岩等接触面滑动的黄土滑坡, 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黄土滑坡类型之一.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黄土斜坡一般为坡度10°~20°的地势低洼部位. 上部黄土、下部泥质岩的“双层异质”斜坡结构, 倾向坡外的接触面构成的软弱结构面, 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地质基础. 地下水作用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重要引发因素. 斜坡上部黄土的渗透性较好, 且垂直节理和落水洞发育, 有利于降水入渗, 而下部泥质岩的渗透性差, 地下水易在接触面及其低洼部位汇集, 使黄土底部接触面一带岩土长期处于过湿软塑-饱和状态, 成为滑坡发育的软弱结构面.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具有滑动速度低、滑动距离短, 滑体稳定性差、易复活滑动等活动特征. 受斜坡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型或塑流-拉裂型.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源山区黄土滑坡十分发育,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斜坡受力条件3种.在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受力条件的改变是导致黄土斜坡稳定失衡和发生滑坡的最根本原因,降雨和融雪水入渗是影响斜坡受力条件改变的主导因素.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建议采取避让和以避让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黄土地区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市)之一,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彭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首先,对黄土滑坡从规模、形成时代、滑体厚度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结合遥感解译结果和实地调查资料,总结其分布规律;其次,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最后,采用GEO-SLOPE软件对黄土滑坡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彭阳县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导致流域内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文章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引入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概念,通过结合历史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分析了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共26处,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黄土中,中长边坡数量较多,主要为浅层与中层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规模以小型为主。(2)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区和大起伏山地区,1 800~2 000 m的高程区间,坡向为东南、南、西南时分布较多;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雨季或地震活动时期。(3)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地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及黄河流域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兰州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对地质环境扰动的人类建设工程活动强烈,引发城市南北两山斜坡区段地质灾害频发。对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后认为,地形、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是崩塌、滑坡灾害发生的控制因素,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崩塌、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宁南山区黄土滑坡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地貌以黄土丘陵区为主,特殊的地质构造部位,造就了广泛发育的黄土滑坡。本文依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所获取的大量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黄土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条件、黄土滑坡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将宁南黄土滑坡归纳为重力卸荷和地震破坏二种不同类型,同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研究,最终给出宁南山区黄土滑坡防范要点。  相似文献   

15.
陕西宝鸡地区千阳县塌山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宝鸡塌山黄土滑坡详细调查和钻探结果表明:具有特殊性的黄土为塌山黄土滑坡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斜坡地形地貌、顺向斜坡结构、黄土节理等为塌山黄土滑坡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活动、降水等是塌山黄土滑坡形成的主导诱发因素;多种因素相辅相成,导致塌山黄土滑坡发生发展。其次,采用SARMA法和FLAC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分析,通过对滑坡体土体应力的分析与滑坡安全系数计算表明,在天然状态下塌山黄土滑坡现今整体稳定,局部(滑坡前缘左侧)有失稳可能,这与野外调查塌山黄土滑坡现今变形特征以及整体稳定局部可能失稳的结论基本一致。而在饱和状态、天然状态+地震、饱和状态+地震3种工况下,塌山黄土滑坡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工程切坡诱发黄土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春山  吴树仁  潘懋  梁昌玉 《岩土力学》2016,37(4):1049-1060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黄土地区由于工程切坡诱发了大量的工程滑坡。为了研究典型工程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宝鸡市扶风县飞凤山滑坡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同时进行原位渗水试验和原状黄土、古土壤试样土-水特征曲线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存在小孔洞等结构性问题时,渗透系数可达10-4 cm/s量级,为中等渗透性等级;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求得古土壤的进气值为11.5 kPa,大于黄土的9.0 kPa,同时曲线也显示了古土壤和黄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强度和变形的演化出现分化。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指出工程切坡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由此触发了土体一系列物理化学链锁反应,尤其是强化了土-水耦合作用的影响,催化了滑坡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飞凤山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滑带双向发展、兼具滑塌灾害部分典型地质特征的渐进式破坏。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对天水市麦积区幅范围内438处体积大于1×104 m3的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麦积区幅内黄土滑坡具有空间上发育不均衡, 时间上多期活动的特点, 表现为区域上黄土滑坡分布不均匀, 各区域滑坡体平均厚度差异大, 滑坡多沿沟谷呈不对称带状分布, 滑坡多发育在坡度为15°—30°斜坡上等。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环境地质条件控制, 幅内滑坡主要是因地震和降雨诱发形成。   相似文献   

18.
宝鸡渭河北岸大型深层黄土滑坡基本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宝鸡渭河北岸杨家村大型深层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野外地质详细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和高密度直流电阻率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基本查明了杨家村滑坡的特征和稳定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家村滑坡属于深层多级旋转型黄土滑坡,滑面总体呈圆弧形,渭河北缘断裂从杨家村滑坡滑体中部通过,对滑坡结构具有控制性作用,新近纪三门组粘土层的变形破坏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内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家村滑坡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状态,需关注前缘局部失稳,研究结果可为杨家村滑坡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工程开挖活动的不断加剧,引起工程性的灾难性黄土滑坡不断增加,而对开挖引起黄土滑坡的发育规律与特征认识不清。为此,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典型工程开挖所引起的黄土滑坡,分别从滑坡的分布特征、后壁特征、坡高对滑坡产生的影响以及滑坡后缘裂缝特征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分布上分别具有:地貌的选择性、地层的选择性、条带状分布特征;(2)在开挖方式上表现为快速开挖和蠕动开挖;(3)滑坡后壁陡坎高度受上层马兰黄土厚度控制,其后缘裂缝的发育呈"雁羽式"和"双耳"状特征,对后缘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当前黄土滑坡工程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技术路线,论述了黄土滑坡治理的原则及防止措施,提出了滑坡加固的几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