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异常压力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盆地演化时间长, 近期构造活动剧烈, 构造应力场复杂, 地层异常压力高且分布极不规律, 对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对油气的成藏过程影响极大.据实测资料和间接估算数据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分析了砂砾岩地层和泥岩地层在压力成因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从不同渗透性地层内压力形成的机制和分布特征的角度讨论了控制和影响现今压力分布的地质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存在的极高地层压力是在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地层高压背景下, 叠加了近期因断裂活动和背斜构造快速形成所引起的他源高压而形成的.沉积相带分布、压实作用、构造应力、地层的形变和断裂的活动过程等都明显地影响了压力的演化和分布.   相似文献   

2.
相比四川盆地内部,盆地南缘分布的红层区,具有地貌类型众多、构造发育的特点,对其咸水发育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取样分析测试等工作手段,发现咸水发育主要与地层岩性、深度、断层等相关.得出的结论有:①砂泥岩互层、含泥岩地层相比砂岩地层,更易发育咸水,故优先考虑在砂岩分布区开发利用地下水;②深度主要影...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断裂带流体运移的相关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红雁池断层为例,揭示了一个以岩石变形机制与流体成岩胶结为控制因素的断裂带流体运移模式。露头调查表明红雁池断裂带发育多个结构带,各结构带破裂及充填特征等显著不同;渗透性分析表明,破裂机制差异与胶结程度的强弱共同导致断裂带渗透性的非均质特征;流体运移的岩矿学记录证实,断裂带流体运移受控于破裂机制和流体成岩的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表明,断裂带流体运移首先受控于破裂机制,新形成的高渗透性脆性裂缝带是流体运移优势路径,绝大部分流体通过优势路径来运移;其次是成岩胶结,丰富的流体活动导致断裂带强烈的成岩胶结,渗透率迅速减低直至封堵,流体运移结束。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断层控油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莫索湾地区三叠系以上地层整体近单斜形态,圈闭大都与断层相关,并且断层在纵向上可划分为深、浅2套断层系统.深部断裂发育在石炭系至二叠系中,为逆断层;浅部断裂发育在侏罗系中,为张性和张扭性断层.侏罗纪晚期,浅部断裂开始发育,并断至地表,导致油气散失.白垩纪至第三纪,随上覆地层增厚,断层封闭性增强.通过断面两侧岩性配置、泥岩涂抹因子等分析,莫北凸起断层封闭性好于莫索湾凸起,且J1s21砂层组的泥岩涂抹效应要好于J1s22砂层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过程中,将向两侧储层分流,分流系数与储层倾角、厚度、渗透率等有关.莫索湾地区沿断层运移的油气将优先进入厚度大、渗透率高的J1s22储层,厚度小、渗透率低的J1s21储层有利于捕获后期高成熟的油或气.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分为超覆尖灭带、断阶带、斜坡区。本文讨论了不同区带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过成熟阶段烃源岩生成的轻质油气在其运移聚集过程中,伴生的CO2进入地层水中,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高矿化度NaHCO3型地层水为底水的油藏,原油密度较轻,为轻质原油。在近断层处,中、高矿化度的MgCl2、Ns2SO4型地层水,可作为油气水沿断裂运移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在侏罗纪为一振荡的泛盆,形成了多期不整合,以不整合为层序边界形成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藏的分布富集密切相关。不整合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等储集性能较好的砂砾岩,湖侵域则以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的湖相泥岩为主。考虑到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不整合发育的多期性、分布的稳定性以及层序地层单元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建立由不整合面及不整合面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构成的不整合复合体,多期不整合复合体与湖侵域的泥岩相互叠置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不整合复合体对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起重要作用,在不整合复合体内部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级别的不整合复合体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空间分布与富集层位,不整合复合体内部的组成单元则决定了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及分布。其中,不整合复合体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的大型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岩性圈闭的分布,而不整合复合体内的地层尖灭线控制地层圈闭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前陆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中深层陆相砾岩油藏,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中-下二叠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观察、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解剖典型的扇三角洲砾岩油藏,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砾岩油藏的分布特征,揭示出研究区具有一扇多藏的油藏分布规律。勘探开发实践表明,研究区砾岩油藏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中,其次为高水位体系域中,以物性遮挡岩性油藏、物性封闭岩性油藏以及断裂-岩性复合油藏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沉积岩石学、岩相学、粒度分析和C-O同位素等研究手段,查明东沟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准噶尔盆地南缘晚白垩世东沟组为一套陆上碎屑沉积,岩石颜色主要为砖红色,岩性以砾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水动力较强,沉积较多粗碎屑物质,泛滥平原亚相水动力较弱,多沉积细碎屑物质,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和晚古生代岩浆弧。东沟组砾岩多集中分布在东沟组中部,该时期北天山抬升较快,剥蚀搬运较多粗碎屑物,东沟组岩石在温度较高条件下固结成岩。准噶尔盆地南缘晚白垩世东沟组沉积填充特征及环境分析,为研究晚白垩世沉积演化特征提供了依据,并为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盆山耦合关系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与活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的断层泥和构造岩显微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断裂带中的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显微构造研究表明,断裂带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粘滑活动显微构造,也发育有剪切滑动、定向排列等蠕滑活动变形现象。ESR测年结果显示,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形成于1.5Ma前,在0.4~1.0 Ma和0.08~0.12 Ma期间进行了二次再调整。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一致,说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广泛收集整理了900组实测地应力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分区,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5个4级应力区的主应力、侧压力系数、应力积累水平等应力量值特征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应力区的应力方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巴颜喀拉山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墨脱-昌都应力区的应力梯度值较大,深部应力状态以水平应力为主,川滇和滇西南应力区的梯度值较小,深部应力状态以垂直应力为主,应力分布呈现“北强南弱”的特征;(2)应力积累水平参数μm的大小表明,巴颜喀拉山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与川滇应力区的应力积累水平较高,更接近摩擦极限平衡状态,发生地震的可能更大;(3)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表现为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呈顺时针旋转,与中上地壳的震源机制得到最大水平方向的优势方向具有一致性。利用上述结果,结合地壳动力学模型,初步定性分析了“北强南弱”的应力特征可能是由于北侧应力区受块体侧向挤出模型控制,南侧应力区受下地壳流模型控制。最后以岩爆为例,基于各应力区的应力状态对重大地下工程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陕甘宁盆地延河剖面、延长川口油田以及长庆安塞油田的裂缝研究资料,分析了盆地内裂缝的走向、成因类型,提出陕甘宁盆地为稳定盆地,盆地内褶皱和断层相对不发育,但裂缝广泛存在;盆地内的E—W向区域裂缝最发育,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次为NE向裂缝,为喜山期构造运动的产物;野外露头上的裂缝方位和实际注水动态反映的裂缝方位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与由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现今构造应力场和盆地内砂体的展布方向有关;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沉积相。  相似文献   

12.
盆-山转换带一直是构造地质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开展其构造样式、形成演化及成藏过程解析, 对揭示山前复杂构造的控藏作用、指导盆-山转换带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震资料解释、断层活动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段, 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特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及控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主要发育基底卷入与盖层滑脱断层控制的双重构造样式.侏罗纪末期, 齐古-昌吉褶皱带初具雏形; 古近纪末期, 霍玛吐褶皱带开始形成; 第四纪, 褶皱带被断裂强烈改造, 形成断褶带, 滑脱层对应力向盆内传递起重要作用.南缘中段发育多套烃源岩, 形成了多期差异性的以"自生自储"和"古生新储"为主要组合模式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西九佛堂组存在多种内部划分方案及其他相关问题,通过实测累计达106km的十余条地质剖面,运用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基本原理,从喀左盆地九佛堂组识别出5个由凝灰质岩石构成的标志层或层组,并以标志层或层组1、2、4、5的顶界将九佛堂组划分为4个段:一段主要以浅灰、灰白色富凝灰质岩石为特征,砂岩、砾岩比例大;二段以浅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部分地段夹油页岩、砂岩、砾岩;三段以褐灰色泥质粉砂岩、深灰及绿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由标志层或层组,此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含有工业意义较大的油页岩;四段主要由浅灰、灰白色粉砂岩、黄灰色砂岩、绿灰色泥岩构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凝灰质沉积造成大量生物死亡这一与火山活动相关的事件,认为盆地不同地段同期沉积的碎屑岩和部分泥质岩受源区母岩类型控制致使颜色存在差异。沿用前人意见将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界线放在标志层或层组5的顶界。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构造应力场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构造以EW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及NW向、NE向平移断层为主,偶见NW向、NE向褶皱和近SN向正断层。据构造组合分析、构造解析研究、数理计算及有限单元法模拟,盆地构造变形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位以近SN向为主,伴有NW-SE向、NE-SW向和近EW向。表明自印支运动以来长期处于SN向强烈挤压,伴随间歇性(或派生)NE-SW、NW-SE和近EW向挤压。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尚尔杰 《现代地质》2001,15(4):421-424
上新世晚期以前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西段一直处于较稳定的沉降阶段 ,以河湖相沉积为主 ,没有发生较大的构造运动。地震反射原理和地质分析表明 ,冷湖—鄂博梁构造带为上新世中期 (N22 )之后一次性形成 ,在此前第三系不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均为上新世晚期开始形成的原生油气藏 ,区内侏罗系油藏研究及油气资源评价应结合上覆地层的构造演化进行。初步分析认为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构造单一 ,北缘西段构造样式在盆地内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南羌塘盆地江鱼玛洛地区发育中侏罗统雀莫错组, 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对砂岩源区环境进行恢复. 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W)、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和A-CN-K图解反映砂岩的碎屑成分遭受过较强烈的风化. 化学组分指标(ICV)和Th/Sc-Zr/Sc图解指示主要为第一沉积旋回产物, 伴有少量沉积再循环物质. 岩石元素Al2O3/TiO2、Th/Sc、Cr/Zr比值和La/Th-Hf源岩判别图解反映砂岩的碎屑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 并混入少量基性铁镁质岩石. 砂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及SiO2-K2O/Na2O、La-Th-Sc、Co-Th-Zr/10、Sc-Th-Zr/10判别图解均表明该砂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陷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西山南部构造序列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笔者利用解析构造学方法,初步确定了本区的构造序列。它反映了从下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的系统变化,从早期的层内固态流变经压扁作用和弯曲作用到后期的剪切破裂变形过程中岩石韧性递减的系统演变。由于岩浆侵入而使其间增加了一个韧性再增强的变形期。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三叠—新近系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字模拟,结果显示,三叠—新近系整体处于张性环境.勘探证实,在强张应力分布区探井多见油气,是油气储集和聚集区.红车断裂带三叠—白垩系强张应力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边缘,该区域处于构造隆起部位,发育复杂断层体系,形成大量局部构造圈闭,且有大量张性和张扭性裂缝发育,是储集油气有利构造应力场区.新近系强张应力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可形成局部构造圈闭,发育张性和张扭性裂缝,具备形成油气藏构造应力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