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在马山县气象局绿草如茵的观测场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年青的观测员在聚精会神地观测云状云量,记录气温、雨量等一系列数据,平时,常见他和同志们谈工作、拉家常,谈笑风生。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三年前受到开除留用两年处分后调来这里工作的青年职工唐少宁同志。三年过去了,他在新的岗位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1983年8月,唐少宁同志从边境一个小城提着行李,带着内心的创伤来到了马山县气象局。他曾想:“我是被处分后来到马山的,这里的同志们会用什么眼光来看待我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我站测报质量统计来看,观测错情比电码错情和报表错情多,而且观测错情绝大多数是属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有的观测错情还会造成电码错。因此减少观测错情,测报质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至于如何才能减少观测错情,通过多年的测报实践,我认为运用多种方法校对记录,是可以减少观测错情的。下面谈谈我在当班过程中是怎样校对观测记录的。  相似文献   

3.
李提科 《贵州气象》1998,22(6):33-34
地面测报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天气预报、气象科研和气象服务的基本依据,观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气象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要稳定和提高测报质量,必须建立一支较高素质且人员稳定的测报队伍和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我测报股从1995年1月开始,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创造百班无错情9个,250个班无错情1个,集体千基3个,在地区组织的1995,1996年测报竞赛中2次取得消灭错情的好成绩,在1996年全省测报检查中,我局评分为全省第一,1997年全年消灭错情,取得这些成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唐阳菱同志参加气象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一九六六年调到我站工作,十几年来,他以站为家,以苦为荣,扎根高山干革命,观云测天为人民。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一直保持了业务高质量,基本上消灭了错情,杜绝了一切事故。就近几年统计,他预审了三十七个月报表,有三十五个月出门合格,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九五七年参加气象工作的,主要担负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在党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二十多年来我在测报工作中,没有发生过责任性事故,也极少有差错.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今年八月十七日的八年多时间里,我连续值了七百四十六个班次,做到了无错情、无事故,多次受到表扬和奖励.  相似文献   

6.
孙永刚 ,1 967年 9月生 ,蒙古族。父亲是气象部门离休干部 ,母亲是蒙古族 ,名叫高娃 ,与笔者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 1 975年我到气象部门工作后 ,常见到永刚。那时他戴着红领巾 ,是我们地面观测组的常客 ,他小小年纪那旺盛的求知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转眼 2 0多年过去了。永刚 1 989年毕业于北京气象学院民族本科班 ,分配在内蒙古气象台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1 999年任技术开发室主任 ,负责气象台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科研开发工作 ,同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在职硕士研究生班。他是全区气象部门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永刚事…  相似文献   

7.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精通,况且有些技术规定仍不断地变更,天气状况的变化更是无常。如果没有一熟练过硬的技术本领,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想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这项工作任务是完全不可能的。 怎样才能提高测报质量呢?我通过十多年的不断实践、摸索,反复翻阅了技术汇编、观测规范,以及许多技术资料,虚心求教老师傅,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提高测报质量的方法。即“认真——熟练——细致”。遵循这套工作程序,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恶劣复杂天气,都能得心应手。我近年在测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连续获得了双二百五十班无错情奖。  相似文献   

8.
谈测报质量不但要看错情率的多少,更要重视未参加质量考核而又潜在于每次观测结果中的内在质量,所以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想全面提高测报质量.只能从影响记录“三性”和内在质量的人、场、仪器、制度四大因素入手,去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的目的.下面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作法,谈一点体会. 一、人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其思想和技术素质是根本.测报工作本身具有统一的业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O年,我在桂林气象短训班结业后,被分配到桂林气象台搞地面观测,除1970年~1976年到工厂工作外,有十四年从事气象观测工作。十多年来,在党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从1977年3月6日到1978年7月17日,第一次达到了连续260个班无错情,1978年7月18日至1979年12月5日又达到了连续240个班无错情,获得了中央气象局授予的“优秀测报员”称号。我是怎样当好地面测报班的,现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欧强同志是一九八一年从广西气象学校分配到我局工作的。别看他是个孩儿味尚未完全脱消的小伙子,却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技术比较全面、能分辨是非的好同志。 刚到那坡的第一天,人们问他对被分配到山区来工作是否乐意,他笑咪咪地答道:“在那里工作都是一样的。从我报考气象专业的那个时候起,就已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了”。他口里这么说,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掌握观测技术工作,他极少看电  相似文献   

11.
情系小站     
情系小站宣兆民有人说,人生往往要经历种种考验,生与死、血与火、苦与乐,平凡也是一种考验,而平凡考验的真正含义在于不平凡。“我爱这平凡工作,既然务这项事业,压根儿就没想改行,就想着把工作干好,干出名堂。”记者采访他,他朴实地如是说。“从参加工作g跃起,...  相似文献   

12.
谢文娥同志是桂林市气象台地面观测员、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从工厂调回气象台工作,虽然她过去从事过观测工作,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离开气象部门八年之久,对于气象观测已很生疏,而且现在年龄也较大,眼睛又不好,搞地面观测确实困难较大,当组织分配她搞观测工作时,她欣然接受了任务。三年来,她勤学苦练,认真负责,在测报工作中作出了显著成绩,不仅消灭了一切事故,而且一般错情也很少,自一九七七年二月六日至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连续二百六十个班无错情,经上级业务部门审查,已作了肯定。谢文娥同志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她有一个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玉树气象人     
《青海气象》2010,(2):69-69
<正>谨将4.14玉树特大地震中玉树气象人的非凡表现略记于此,以表崇敬之情。他很傻,地震把他从观测踏板上摔了下来,可他没有惊慌,也没有逃离,而是坚强地爬起来,继续着自己的观测和发报工作;他很傻,当地震发生时,他喊着别人先撤离,自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数据错情分析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自动站)是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自动站的建立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观测时效,同时也减少了因观测、计算、抄录报表等原因引起的错情。由于自动站从探测设备、处理方式工作流程等与人工观测相比有很大区别,其测报数据的错情也与人工观测有所不同。本文就自动站数据错情进行分析并提出防错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74年8月21日至今年2月13日测报连续250个班无错情,为革命作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为什么能取得一点成绩呢?还得从头说起。气象工作是我最热爱的一门科学,从小上学时对千变万化的云就感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农气观测员,1959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后,怀着发展边疆事业的热情,自愿来到大西北的祁连山下——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工作。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一直搞农业气象观测,至今已整整廿六年。一、工作回顾除“文化大革命”中受极左路线干扰,农试站被撤销中断一年外,我几乎年年搞农气观测,先后对春小麦、谷子、马铃薯、玉  相似文献   

17.
中央气象局制定的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下称新规范),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在全国气象台站正式执行了。新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我们观测员应认真学习掌握规范规定,才能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执行新规范,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气象记录资料,为实现四化作出贡献。我是一九七六年底才参加工作的新观测员,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几年来,在老同志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规范,熟悉各种技术规定,在值班中做到正确执行,细心校对,业务质量达到自治区、地区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九七八年错情率为0.2%,一九七九年错情率为0.3%。新规范下发后,从台领导到组里对学习新规范都抓得较紧,自己积极参加学习,地区台组织考试时,我的成绩为九十点九分,自治区统一进行测验成绩为九十三点四分。我  相似文献   

18.
我是多年从事地面气象报表审核工作的。三中全会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观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质量稳定提高。由1982年站平均错情0.6个,合格率62%,提高到1985年错情减少到0.3个,合格率达80%,之后年年达省定指标。报表抄录整  相似文献   

19.
我站今年第一季度测报错情率高达1.2%,是我站78年以来错情率最高时期;第二季度错情率降到0.0%,也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为什么会出现“1.2”?重要原因是站领导放弃管理。当时站领导思想不安定,对站上工作不安排,不检查,放任自流。大家上班时纪律松懈,思想麻痹,对出现的错情认为没有什么,错了也没  相似文献   

20.
还我分析!     
我们这一代的预报员和气象员认为搞分析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已忘记了,在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工作不合要求曾经是如何地苦恼,也忘记了只是在辛苦地分析了几百张图之后才达到了技术合格的要求。我们从来没有有意识地想过“分析”这个技术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才能保持这一技术。我们考虑这是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已经掌握它了,所以既不感到它特别可贵,也不觉得它特别困难,尽管我记得有一次我曾因一位卓越的高空大气物理学家竟不懂简单的平流层臭氧观测方法而困惑不解。自1960年天气卫星问世以来,它提供前所未有的观测纪录给分析员带来了极好的机会,能把分析技巧运用于这个奇妙的新要素场,可以大大提高分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