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对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科学研究本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流域整治与开发”中田纳西河流域案例学习,尝试构建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学习模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流域整治开发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被列为教学目标,可见地理思维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笔者以必修三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中的部分案例为例来初浅的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可至国家、洲,小可以是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燕 《地理教学》2014,(17):37-39
正一、从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安排看"必修3"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阐述有关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主要涉及科学领域,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即重在阐述有关自然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2"主要涉及人文与社会领域,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重在阐述人文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教学要求。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地理教学经常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在必修三的教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教材在编写中,每一节都选取了一个案例,用实例来阐述区域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教学设计上就离不开对案例的把握和处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的设计 在讲授“自然资源与人类”(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节)时,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了“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这一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  相似文献   

10.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2):17-20
一、“地理3”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理3”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地理2”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3”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论题,结合实例讲述了如何将人地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可以这样说,“地理3”是通过将“地理1”、“地理2”所阐述的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实际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5,(7):53-54,52
案例是包含问题和情境的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境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法。必修3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用案例的形式呈现区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整治等问题。每节以一个区域为例,全面分析该区域地理背景、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案例  相似文献   

12.
尹其超 《地理教学》2011,(14):51-53
一、总体构想 在高一完成高中地理模块必修一、必修二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地理知识,初步学会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在高二教学中,为了配合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积极开展校本教程,计划在高二学年,有计划、多层次、及时陛地把《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项教学资源引进常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3.
曾卉妍 《地理教学》2014,(21):25-26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文综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如果按部就班进行传统式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14.
实施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实践中的一大亮点。但如何处理教学案例,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模块3(区域地理)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刘雪萍 《地理教学》2014,(5):24-26,23
正湘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共六节内容,紧紧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分别介绍了荒漠化、湿地资源、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农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虽然各节知识都有相对独立的主题,但其整体的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围绕"区域的呈现——区域的问题——问题的危害——问题的整治——知识的迁移"这一主线来分析掌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属于应用地理范畴。本章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是整本教材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周义 《地理教学》2006,(6):18-19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案例,运用案例开展教学也是新教材最显的特色与优势之一。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选取一些隐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并为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在对这些事例的探究过程中,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盼讨论和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重视过程和探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与研究性学习相似。  相似文献   

17.
谢燕 《地理教学》2013,(15):41-42
正新课改推出"一标多本"的教材体系,另外在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中常出现"举例说明、运用实际……"等描述方式,说明新课标要求教师主动地开发教学资源。课堂中挖掘乡土素材,运用乡土案例探究地理原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简化知识,提高学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探讨乡土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将思政教育或思政元素融入相应学科的教学是落实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课程思政,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对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的内容进行设计,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区域地理是指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文科)》地理的考试范围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但浙江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是综  相似文献   

20.
陆心怡  高超 《地理教学》2021,(9):25-28,24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章对高中地理课标中所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求从区域发展、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国际合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三个子议题,开展系列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并提升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