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以港兴市。开埠以来 ,经济急剧活跃 ,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不断扩容 ,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 ,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上海滨江临海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端 ,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地理区位奠定了上海城市兴旺和崛起的基础 ,并始终支撑着上海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但是 ,上海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人口稠密 ,国土开发程度高 ,导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水土资源紧缺、污染严重、城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以及软土地基稳定性等地质环境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着上海市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0,(1):35-3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  相似文献   

3.
面向世界、面向廿一世纪,对建设国际特大都市来说,需要认识到这是人类向地球的挑战,是人类历史上城市建筑与发展中的既充满希望也具有竞争性的挑战。 上海的选择——城市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大变样,建成高品位的都市。 面向廿一世纪的主题——生态环境,用生态世纪的眼光对上海城市与建筑进行反思,抓住上海人心所向,抓住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现在确是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上海硬的方面,城市建设与建筑水平已经开始上了世界级的台阶。软的方面,人们的观念、意识与经济水平也到了有这种需求的阶段,所以面向廿  相似文献   

4.
张阿根 《探矿工程》2019,46(1):5-12
上海市地质工作历经60多年发展,从传统地质勘查到现代城市地质调查,汇集了海量地质数据,创新了地质成果表现形式,拓宽了服务领域,为特大型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上海城市地质工作从承担地勘项目到主动融入市政府综合管理平台,已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未来,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将通过精深勘查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注重影响城市安全的环境地质问题,努力为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深化服务领域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深化服务的主要领域与工作重点,探讨了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面沉降与城市防汛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根据上海黄浦江最高潮位与地面沉降的历年变化发展情况,结合城市防汛工程的沉降现状,分析了地面沉降对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影响。指出地面沉降的长期危害是影响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因素,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是城市安全设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上海作为一个临江滨海的特大型城市,地质工作承担着服务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安全的双重责任。形成地质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制度与机制,是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开展"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初衷。上海城市地质调查中,注重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地质工作需求的把握,围绕社会需求主线,在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地面沉降控制、地球化学环境评价等工作同时,重点推进了海量地质资料信息化和社会共享,促进了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研发了三维可视化的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综合服务系统。工作中探索建立了中央与地方联动,国家战略部署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城市地质调查新机制;探索并实践了一个紧紧依托行政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多学科、多专业、多区域融合优势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工作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物探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来,地球物理学的应用学科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在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和城市规划建设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一、概况上海是开展城市物探工作较早的城市。根据我局城市地质工作在不同时期的任务特点,1958年至今大致可分四个物探工阶段: 第一阶段(1958~1962年):主要开展了能源物探和固体矿产物探工作。在这期间,华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上海等城市三维地质调查项目"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基础上,借鉴Rational统一软件过程思想,提出了一种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过程模型(UGIS-UP),给出了该统一过程的核心工作流、支持工作流,讨论了准备、实施等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并以上海城市地质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发为例进行了分析。UGIS-UP有效整合了数据收集整理、数据中心建设、三维地质建模、迭代式开发等工作流程及人员、项目管理、方法工具等要素,是一套有关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交付、实现及有效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案,能够用于指导和规范相关系统建设,提升系统建设效率,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地面沉降在国内外具有典型性。沉降洼地的形成与发展在城市防汛、城区地面积水、重大线型工程差异沉降影响等方面对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地面沉降也通过洪涝、潮汛等显性灾害的成灾风险与致灾频率的增加,而体现出缓变型灾害的本质。上海目前已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有序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市整个陆域与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并融入了自动化测控与GPS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同时密切结合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深化城市地质工作,并注重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以科学有效的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区经济发展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正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勘察设计行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不仅在上海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跋涉的足迹,还在世界建筑市场上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品质,成就斐然、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沿海软土地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建设带动了软土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日本东京大学K.Ishihara教授与ISSMGE软土工程委员会(TC28)主席英国剑桥大学RobertMair教授共同倡仪于2001年在上海召开一次软土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经ISSMGE批准,“国际软土工程学术会议”(Shanghai2001)将于2001年4月16日至18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TC28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市地铁总公司、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上海时空软土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应强化对城市地质社会需求的分析,加强在城市地质信息收集与整理、沿海沿江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方面的工作。城市地质工作功能结构上的战略转变将是地质工作为上海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长期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上海城市湿地遥感提取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基础并具有复杂多变的自然特性。研究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以TM影像多光谱波段特征为主要分类变量,采用经K-T变换、IHS变换等光谱增强后的数据以及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影像第一主成分的纹理统计量作为辅助分类变量,结合城市湿地几何特征信息,构建上海城市湿地决策树分类模型,进行上海市湿地信息的遥感提取和分类。结果表明:(1)上海城市湿地总面积为1 277.40 km2;其中水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30%;其次为河流、库塘、湖泊和芦苇。(2)决策树模型的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湿地提取和分类的精度,使其达到89.05%;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相比,总精度提高了约10%。  相似文献   

15.
“可食景观”作为一种将可食用性植物引入城市园林设计的新型景观类型,具有食物生产、观赏游憩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功能,是现代都市农业与城市风景园林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大都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农耕生活旺盛需求的新思路、新方法,也是超大城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系统梳理“可食景观”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上海高密度城市社区特点,探讨“可食景观”在上海城市社区推广的可能,并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从空间利用、功能打造、植物配置、组织运维以及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未来上海城市社区“可食景观”广泛应用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未来社区“可食景观”的适地性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约有20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宁波、常州、苏州、杭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特别严重,如上海自1921年以来发现沉降量达3000毫米;宁波市自1965到现在沉降量达300毫米;天津市中心自1959年到现在沉降量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上海)上海市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地学数据库系统维护与管理(上海)上海市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与图文数字化建设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研制地面沉降对上海市防汛(涝)影响调查研究长江河口地质环境对上海沿岸的影响及利用保护对策上海市地质环境图集上海城市地质——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市政重大项目R4线(申松线)一期工程物探浦东大道过江水准测量轻轨交通浦东线世纪大道站地下管线探测浦东L4线高程控制测量上海市轻轨交通M7线物探、测量“西气东输”上海城市输气管网一期工程综合物探…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8日上午,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方正教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负责熊福文高级工程师,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研究员,并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进行了专题访谈. 叶院士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及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介绍了空间测控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应用具有自身特色,在数字地球的建设中扎实推进且富有成效;希望上海继续重视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并由陆地向海域发展;建议地面沉降监测可借鉴更精确的LIDAR技术,同时选择代表性基准点进入全球联网,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全球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土资源》2006,(4):I0001-I0004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陈吉余题辞贺信《上海地质》从1980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100期了,特表示诚挚的祝贺。在过去的岁月里,《上海地质》一贯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性刊物的严肃性,坚持面向广大地学工作者、读者的原则,为繁荣地球科学、为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上海地质》期刊为上海城市地质工作、上海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为上海地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