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以下白垩统盐岩为界分为盐上、盐下两个勘探领域。近年来随着巴西深水盐下陆续获得多个世界级油气田发现,以加蓬、宽扎为代表的西非盐下也逐渐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如何落实盐下圈闭是制约盐下油气勘探的首要难题。从盐岩岩性组合、岩石物理特征入手,分析了加蓬盐岩特征及其对盐下地震成像及构造落实的影响。同时,针对加蓬深水这一热点区域勘探程度低、烃源岩、储层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不清的特点,利用盆地模拟手段,分析了加蓬深水区盐下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及盐岩对盐下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结合新钻井资料,分析了盐岩对盐下储层物性的影响,指出加蓬深水区盐下储层具有较好物性;分析了盐岩平面分布特征,从盖层角度指出了盐下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带。对其他含盐盆地盐下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下刚果盆地和加蓬盆地盐下构造特征的差异性,指导其盐下勘探,通过不同构造位置的地震、地质剖面分析,对比两盆地裂陷期构造特征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在裂陷期,两者构造格局相同,但构造规模和隆坳格局有一定的差异性。下刚果盆地内裂谷盆地隆坳特征更为明显,加蓬盆地外裂谷盆地隆坳格局更加清楚。裂陷期的有利勘探区带,下刚果盆地主要集中在内裂谷盆地,加蓬盆地则主要集中在外裂谷盆地。裂谷作用的起始时间、转换断层和基底性质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异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非深水盐下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L气田位于南加蓬次盆深水区,储层呈低渗特征,盐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盐岩密度较低(2.1 g/cm3),存在盐胶结现象,可造成密度曲线值降低,给孔隙度计算带来偏差。识别储层是否存在盐胶结是该类储层评价的关键,分析发现元素俘获测井可以有效指示盐胶结的存在;在无元素俘获测井时,利用常规测井与核磁测井建立盐胶结识别因子曲线也能定性识别盐胶结的存在。在盐胶结层段声波测井可较准确地计算孔隙度,为下一步测井解释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滨里海盆地东南部S区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特征及其对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区块位于滨里海盆地的东南部,油气富集,但是近年来勘探工作突破不大。从地震和地质资料及其油气藏解剖入手,系统研究了本区块盐岩特征及其对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本区盐岩的特点为:就整个盆地而言,盐岩的形成模式属于深盆浅水成盐模式;S区块盐构造的形成模式主要属差异负荷模式,其次为断层阻挡的顺层流动模式;盐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次性;S区块盐岩层厚度总体表现为东南薄、西北厚,即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加厚;S区块盐窗较为发育,总体上表现为东部盐窗面积大,西部盐窗面积小。盐岩对S区块盐上层系(包括盐上地层和盐间地层)油气成藏的影响很大,盐岩控制了S区块盐上层系圈闭的类型及分布,盐窗的规模对周围的油藏或含油气构造的聚集程度产生影响。对比盐上层系各种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可以推断本区盐上层系的油气藏共有3次成藏期,分别为三叠纪末期至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末期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 相似文献
6.
摘要:通过对下刚果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地震剖面的解释,总结了下刚果盆地盐下构造特征,认为下刚果盆地盐下发育一中央隆起带,该隆起带将下刚果盆地划分为内裂谷带和外裂谷带,大西洋枢纽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带和外裂谷带的分界线。内、外裂谷带均发育次级凸起和凹陷,呈“两凸三凹”的构造格局。下刚果盆地盐下隆坳格局控制着烃源岩、储层、盖层的类型和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裂控制的基底构造高部位,下一步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基底构造高垒块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西非海岸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划分各盆地成藏组合并评价资源潜力,最终提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海岸17个盆地从北往南可分为5段:北段盐盆、中段盆地、尼日尔三角洲、中南段盐盆和南段盆地,其形成演化可分为前裂谷、同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总体发育6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在西非海岸17个盆地中共划分出27个成藏组合。以成藏组合为资源评价基本单元,采用类比法、发现过程法和主观概率法,计算和预测西非17个盆地待发现常规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46 175 MMBOE。待发现常规油气资源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中南段盐盆和尼日尔三角洲,纵向上主要位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西非海岸17个盆地按勘探潜力从大到小分为Ⅰ、Ⅱ、Ⅲ类,应重点选择Ⅰ、Ⅱ类盆地开展勘探活动。西非重点勘探目标为深水浊积岩和盐下碳酸盐岩,每个盆地主力成藏组合叠合最多的区域就是该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落实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的油气成藏期次,采用储层成岩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法,并结合自生伊利石同位索年龄分析等各种研究成果来综合确定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盆地侏罗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其均一温度多为101~110℃和121~130℃,组分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呈双峰态,前主峰为18或20,后主峰为26或27,这些特征指示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发生两次成藏作用:第一期形成于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的中晚侏罗世;第二期形成于源岩处于成熟阶段的侏罗纪末。 相似文献
9.
10.
在对地震、录井、测井、重力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剩余重力异常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基底构造进行了推断解释。研究表明,该盆地具有双重基底,基底起伏十分剧烈,深大断裂发育,自西向东的4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凹陷具有东断西超的特点。基底深度一般在1~5 km之间变化,表现为南部深度大、北部深度小的趋势,在北西向断裂系的作用下,基底局部构造大多呈北西向展布。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岩性、储集性能、生储盖配置关系及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古潜山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南图尔盖盆地基岩油气成藏三种模式,突破了该区仅在古潜山风化壳含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次叠加和多期改造,但仍存在深盆构造区.上三叠统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烃源岩以泥岩、页岩为主,也有部分灰岩、泥灰岩和少量碳质泥岩、页岩及煤.煤系气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为楚雄深盆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直接接触的生储组合广布于盆地中,储层致密,对深盆气的聚集和富集成藏十分有利.气源岩在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中期为湿气主要生成阶段,其后进入干气大量生成时期,成为深盆气形成的重要时期.喜山运动后盆地主体仍处于地下水交替停滞带,深盆气藏存在整体封存条件.从源岩演化程度和直接接触的生储组合来看,上三叠统形成了一个几乎覆盖全盆地的特大型深盆气藏.根据深盆气藏的主控地质因素的分析,可将楚雄盆地划分为深盆气分布区、气水过渡带和上倾含水区三个区带。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发育、类型多样,有点礁、灰泥丘、层状礁等。它们曾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其中主要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硅化作用以及白云化作用。由于构造运动简单,本区生物礁的成岩作用演化过程是从早期的海底成岩作用,经短时的大气淡水作用就进入埋藏成岩作用阶段,最后达表生暴露阶段。生物礁的原生孔隙以格架孔、体腔孔为主,并发育有不规则窗格孔、粒间孔及晶间孔等,次生孔隙为后期溶孔及溶缝。由于胶结作用发育,使本区生物礁的储集意义减小。 相似文献
14.
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三种准层序类型,对应三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型、基准面下降型、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的复合型准层序。两种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由多个进积式的短期旋回组成;中期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堆叠样式则呈退积结构。研究区梧桐沟组可划分为5个准层序组(中期基准面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 S1、S2、S3、S4、S5,基准面上升期形成S1、S2,基准面下降期形成S3、S4、S5。吉7井和吉17井梧桐沟组出油砂层属于不同的准层序组,成因不同,因而不是同一砂组。 相似文献
15.
老君庙构造带处于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上,纵向上,叠置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南部隆起和石大凹陷之上。利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的老君庙构造带新生代平面断裂系统及老君庙构造带西段北东向地质剖面进行应力场分析。通过与油气分布区域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应力场数值模拟X方向位移场显示构造带西侧的断层具有左行走滑性质,构造带中部以逆冲为主,东部断层位移具有右行走滑的性质;Y方向位移场显示断层位移具有左行走滑性质。老君庙构造带上高应力区中所圈闭的低应力区是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区域,应该把这些应力圈闭区域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如庙西背斜、老君庙推覆体中盘、下盘以及老君庙背斜翼部等低应力圈闭区。 相似文献
16.
The well LF35-1-1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ed nnmetamorphosed Middle-Late Jurassic neritic-bathyal sediments and Cretaceous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s.Three tectonic movements were identified in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late Early Cretaceous,and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cene,respectively.The Late Jurassic marine facies mainly contain the hydrocarbon source and 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providing a main exploration target.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寻找岩性油气藏成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泰康—西超地区平缓的单斜地质背景,从地质构造特征、烃源岩、沉积特点及油气运移方面分析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区内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及复合岩性油气藏,并阐述各类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特征。将沉积微相分布与地震波阻抗反演相结合,预测本区主要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认为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和复合岩性油气藏主要形成于萨二、三砂组,前者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阿拉新构造带上,而上倾尖灭、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在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都有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