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赋存形式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电子探针手段分析了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的赋存方式,发现硒的赋存形式为:①独立硒矿物:硒铜蓝、蓝硒铜矿、方硒铜矿、自然硒等;②类质同象方式: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  相似文献   

2.
鄂西南渔塘坝硒矿区硒污染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成祖 《地质论评》1995,41(2):121-126
本文讨论了由风化作用与首次发现的烧石灰两种因素构成的硒污染,对硒矿石的可溶性及不等时可溶性硒浸取试验表明,不断运动的,成分复杂的,具有一定酸碱度的天然水溶液对硒矿石长期作用后,能分解出大量的元素硒,这些元素硒是参与形成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源泉。由此说明,风化作用是硒污染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渔塘坝硒矿床多元素富集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湖北西部渔塘坝二叠系独立硒矿区的硅质岩和页岩样品进行了元素测试(微量元素、总铁、总有机碳、总硫),分析了该区域的多元素富集及沉积环境。该区域V、Cu、As、Cd、Tl、Se、Mo、V、 Sb、 U、Ag、 Cr、Ni相对富集, Ba、Hf、Ta、W、Pb、Th相对贫化或亏损。全硫—全铁(TS—TFe)的关系表明页岩及部分硅质岩的S/Fe比值均大于1.15,说明有过量的硫存在,可能为有机硫或为其他亲硫元素沉淀提供条件。TOC—TS—TFe三角图及V/(V + Ni)表明该区域的岩石形成于缺氧或静海相环境。U/Th、Zr—Cr、P—Y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表明该区域有热水沉积的存在。通过对微量元素可能的来源研究分析,该区域的微量元素可能存在多种来源:热水来源、海水沉积、峨眉山玄武岩。  相似文献   

4.
恩施双河渔塘坝硒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鄂西南下二叠茅口组顶部含碳硅质岩段(P1m^3)硒含量高,且分布广泛,局部如双河渔塘坝出现硒的高度富集,形成了独立硒矿床。该矿床平均硒品位0.13%,储量约50t。  相似文献   

5.
硒在干酪根中的两种不同赋存状态:TEM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拉尔玛Se—Au矿床和渔塘坝硒矿床中干酪根的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两个矿床的Se在干酪根中的赋存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可能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取代干酪根中的硫;而后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主要以超微包体Se的形式吸附在干酪根中。两种不同的赋存状态可能主要取决于干酪根中硫含量的多少以及成矿时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研究表明,TEM是研究元素在干酪根中赋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湖北渔塘坝硒矿床中次生自然硒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量次生自然硒的发现,不仅对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解决或改进含碳硒矿石或岩石中硒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生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自然硒和“石煤”自燃形成的自然硒晶体。自然硒矿物的发现将为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提供新的认识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湖北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硒在渔塘坝富硒碳质岩层及其附近的土壤、废弃“石煤”堆中广泛发育。渔塘坝自然硒的空间分布与富硒碳质岩层密切相关,其纵向分布整体与富硒碳质岩层的走向一致,局部地段呈片状或环带状;横向上沿着富硒碳质岩层的倾向方向,从二叠纪茅口组的碳质硅质岩层到吴家坪组的碳质页岩层,自然硒的发现由易到难。渔塘坝当前的地质环境有利于自然硒的形成和保存,且一旦在表生环境形成后将会在特殊的地段发生次生富集。但是,自然硒形成的地质环境一旦被人类活动打破,暴露于地表的自然硒也能够发生迅速的氧化而再次迁移,进入河流和当地居民的食物链系统。因此,渔塘坝及恩施地区广泛分布的富硒碳质岩层为硒中毒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当荒地开垦或开挖“石煤”等人类活动为自然硒的氧化和迁移提供充分条件时,硒中毒的发生仍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恩施硒中毒区土壤高硒的成因:自然硒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土壤硒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段田地土壤中存在异常高硒样品。其硒含量变化范围是346~2018 mg/kg,平均(899±548)mg/kg(n=11),相对于坝内成土基岩和耕作土硒含量0.5 mg/kg与3.5 mg/kg的水平而言,表明这些土壤硒受到了外来源硒的严重污染。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这些土壤样品中均有大量晶体状自然硒的出现,其特征类似燃煤型成因的自然硒,证实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恩施当地居民石煤火熏土作肥的耕作方式,并直接导致了田地土壤硒的骤然增加。渔塘坝当地居民在1963年间的硒中毒爆发性流行,乃至恩施地区人畜硒中毒的普遍流行,极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0.
浙江青田单斜晶系叶腊石微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俊  姚程  方伟  张俭  盛嘉伟 《岩矿测试》2012,31(2):295-300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青田叶腊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叶腊石矿物颗粒微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为纳米板片,且该板片多呈聚集态,单层板片面积大小不一,厚度为(8±2)nm。XRF分析结果表明青田叶腊石原矿混合物中SiO2与Al2O3的分子个数比为6.2,明显高于纯叶腊石中SiO2与Al2O3的分子个数比4.0。HR-TEM对叶腊石晶体结构的研究证实青田叶腊石具有典型的单斜晶系特征,该结论与叶腊石XRD结论一致;且XRD分析结果证实其伴生矿为石英,该结论与XRF所获得的青田叶腊石的"富硅"特征吻合。此外,叶腊石微结构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晶体缺陷。在高能电子束辐照作用下,叶腊石晶体结构发生明显的破坏,并最终转变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叶腊石微结构及其晶体结构缺陷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合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粉晶衍射(XRD)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对浙江青田叶腊石的微结构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粉晶X射线衍射证实青田叶腊石具有典型的单斜晶系特征,该结论与叶腊石粉体选区电子衍射结果吻合,且其伴生矿为石英。②叶腊石微晶体呈"复式板片"构型,且"复式"板片中薄片厚度约为8±2 nm。③在高能电子束辐照下,叶腊石矿物颗粒形貌及晶格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且由此产生晶格膨胀,并最终形成非晶态。  相似文献   

12.
浙江富硒土壤中硒赋存形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依据李家熙的土壤硒含量的分类定义标准,可以确认浙江存在富硒土壤.一些地区的红壤和水稻土是浙江重要的富硒土壤.富硒红壤和富硒水稻土中的有机结合态硒是土壤中的主要结合态.前者弱有机态硒含量高于强有机态的,且离子交换态硒含量低于碳酸盐态的,后者则反之.二者的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硒含量加和对全硒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自然硒和硒的系列矿物.硒矿物有自然硒、方硒铜矿、硒铜蓝、水硒铁石、硒银矿和难以定名的Fe-Se矿物,含硒矿物有含硒黄铁矿和含硒黄铜矿.自然硒分布广泛,成因上可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石煤"燃烧型.自然硒与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在高炭质泥岩中比较发育,而与硒铜蓝和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紧邻断层面的炭质硅质岩中,水硒铁石及未确定的Fe-Se矿物主要见于富硒炭质页岩露头、废弃"石煤"堆和石窑的废渣堆.自然硒、水硒铁石和铜硒矿物的大量发育,表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对硒的表生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渔塘坝微地域硒分布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湖北恩市双河乡渔塘坝为研究区。研究表明,在表生中--强风化环境中,硒是个相当活泼的元素。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地域内,土壤硒、玉米硒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一性。微地形、淋失条件是影响二者硒贪主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硒含是基本决定了玉米硒含量。渔塘坝中硒在玉米中的基本分布规律是雄花、雌蕊〉叶〉籽〉根〉茎,上部叶片〉下部叶片、上部茎节〉下部茎  相似文献   

15.
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岩中硒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渔塘坝富硒碳质岩中发现了自然硒及其系列硒矿物的组合.这些硒矿物有自然硒、方硒铜矿、硒铜蓝、水硒铁石、硒银矿、含硒黄铁矿、含硒黄铜矿和难以确定名称的Fe-Se矿物.其中自然硒、方硒铜矿和硒铜蓝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断层面附近的碳质硅质岩中,自然硒与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高碳质泥岩中,水硒铁石及未确定的Fe-Se矿物主要赋存于露头处的富硒碳质岩中.硒矿物中除自然硒较普遍地存在外,其他矿物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富硒碳质岩中,而是局部性地出现.Cu-Se矿物的大量发育表明铜可能在硒的表生迁移转化中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锡石中铌钽赋存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在研究广西某地钨锡矿时,用物相分析的方法于锡石中找到了钽锰矿,为该矿的采、选、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近来,我们对贵州某地花岗伟晶岩中开采出的锡石中铌钽的赋存形式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工作,同时对其地球化学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云浮硫铁矿中硒碲赋存状态初步研究*杨荣勇1)陆现彩2)康显桂1)尹志强1)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硫铁矿硒碲赋存状态广东云浮广东云浮硫铁矿是我国少有的特大型黄铁矿床,矿石质量及储量...  相似文献   

18.
硒是与生物密不可分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和赋存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富硒地区陕西紫阳,测定该地区地层中29个不同岩性岩石样品的Se含量,探明了该区岩石组合主要以富硒的碳质板岩、硅质岩、黑色页岩和含黄铁矿煤样为主,而在灰岩中硒的富集程度不强。选取14个典型富硒岩石和煤样品,通过四步五态顺序提取法,阐明了硒的五种赋存形态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陕西紫阳地区岩石硒形态以硫/硒化物结合状态为主,残渣态、有机结合状态硒次之,紫阳地区沉积环境偏还原性。本文为深入认识陕西紫阳地区富硒岩石硒含量和硒迁移转化行为及富硒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土壤硒的赋存状态与迁移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燕春  周俊 《安徽地质》2011,21(3):186-191
随着硒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硒在自然界赋存形态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土壤中硒赋存状态与转化富集特征进行了归结,并据此分析了影响土壤硒赋存状态的环境因子,可为土壤硒的研究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岭及海南岛热带-亚热带地区几十个风化壳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REE有如下五种主要赋存形式:①呈可交换状态赋存于粘土中;②富集于次生铁锰氧化物中;③呈次生稀土矿物或类似的富稀土微质点;④风化残余稀土(或含稀土)副矿物;⑤赋存于残留造岩矿物碎屑中。控制化学风化条件下REE淋滤、沉淀的主要因素是原岩中稀土赋存矿物的稳定性、介质环境的pH和Eh条件、REE的电子层结构及其化学键性质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