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1985,(4)
尹集镇户庄村一队,前几年生产混乱,靠吃大锅饭过日子。农田水利建设上没人管,机井只有一眼,远远解决不了农作物灌溉的需要。农村实行生产责任以来,周围村子都先后富了起来。可他们村还是老样子。他们看到张官屯村井灌保丰收的经验很好,心想咱们村靠村,地靠地,也要多打井,用井灌保丰  相似文献   

2.
八十高龄的前国家主席,现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1989年4月6日在参加了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第二天,便乘车来衡水市吴杜村视察。他走到十九年前曾看过的机井旁,向村干部询问出水量、能浇多少亩地、现在全村有几眼机井、亩产粮食多少斤,村干部一一回答。当他得知1970年该村有3眼机井,平均亩产粮食228斤,现在全村已经有13眼机井,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94斤,单产提高了三倍多时,李主席连连点头说好!好!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1991,13(1):24-27
从1980年以后,山东省机井工作的重点由建设转向管理。他们提出机井建设要以“管、挖、改、修、打”为序,突出强调管理工作,狠抓落实和完善机井管理责任制。目前,已有90%的配套机井落实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了机井效益。回顾我省的机井建设,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机井管理责任制随着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生产和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机井  相似文献   

4.
机井技术档案不单纯是机井建设状况的记录,也是搞好机井建设促进管理工作的可靠依据,对于水利建设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机井技术档案,是在1989年进行历时半年的全区机井大普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9年针对我区原有的机井技术档案管理较乱,数据准确性差、资料不详、不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现象,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机井大普查。采取村村到、井井查,从机井的位置、井深、井型、出水量、成井工艺到多年来的利用情况,涉及到130  相似文献   

5.
朱洪忠  姚兴涛 《地下水》1991,13(1):34-36
我市机井建设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机井达10万眼,施工队伍5000余人,各种钻井机械1000多台,但是由于机井施工队伍、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V卢使施工管理混乱,成井质量差,使不少机井出现今年打明年废的现象。为加强机井的施工管理,保证成井质量,针对机井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潍坊市政府于1987年后,相继发布了《潍坊市机井施工管理暂行办法》、《施工管理费收缴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我市的机井施工管理逐步走上了依法治队、依  相似文献   

6.
自1973年机井建设纳入国家规划以来,能源、水源消耗大量增加。因此,节能、节水、提高机井经济效益,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节能既涉及机井配套,又涉及成井质量。本文仅讨论成井质量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以探求机井节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1989,(2)
改革机井管理实行租赁经营隆尧县白家寨村委会大胆探索,引进竞争机制,对机井管理实行租赁承包,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个村地处黑龙港平原深水区,有耕地7586亩,水浇地3000亩,机井14眼,配套机井6眼,水地主要靠4眼深井,是个“国家拿钱、群众种田”的典型。近几年由于机井管理不善和水位下降等原因,出现了浇地难  相似文献   

8.
自1985年以来,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下,以机井测改为突破口,在有效地解决了机井设备、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井管责任制,推广了“养井田”、“井旁小经济区”的经验和方法,使机井管理得到一定好转,机井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明显的效益。但是,机井、工作中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组织、制度、责任落不实,前面建设、后面损坏,测改成果得不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1991,13(1):19-20
随着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井管理工作跟不上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放松了对机井的管理,工程设备被盗,设施破坏,加上70年代打配的机井配套不合理,成井质量差,标准低,造成机井大量报废,井灌面积大幅度下降。据统计,该省机井完好率约60%左右,带病运行20%左右,不能使用的机泵占20%左右。从69年至83年,全省打配机井20.9万眼,同期报废12.6万眼,报废占新打配井数的60%。1978年全省井灌面积最高达866.61万  相似文献   

10.
塑料管机井     
木兰县1984年从方正县引进了塑料管机井打井技术,1985、1986两年共打成塑料单管井2050眼,多管组合井886眼,1986两年利用塑料管机井灌溉水田55.168亩,为1984年全县井灌水田总面积的六倍。实践证明,塑料管机井为农民种稻致富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条件,为加速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认真贯彻调整时期的水利建设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方面来,武威县从一九八○年以来,狠抓了井灌区的调整、改革和配套挖潜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它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调整机井布局扩大单井控制面积一九八○年,全县机井普查,发现以往机井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一)机井布局不够合理,密度过大,相互干扰,单井效率低。(二)井深不够,成井工艺差,半拉子井多,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1991,13(1):18-18
近年来,河南省领导重视,采取以群众自筹为主,多渠道、多层次集资的办法筹集机井建设资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井建设与挖潜改造中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恢复井灌面积,发挥机井效益,增强农业生产后劲起到积极作用。到1989年,全省井灌面积达到3100.72万亩,其中井渠复灌面积459.5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2.9%。他们的做法是:一、领导重视,为机井建设与管理创造条件为了加强机井建设和管理,省政府规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1991,13(3):147-149
一、三年多来我省机井工作的回顾自198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的水利方针,根据水利部指示和省政府提出的水利建设任务,以机井管理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狠抓了四级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和以节能节水为中心的机井测试改造。经过  相似文献   

14.
白建学  翟志光 《地下水》1995,17(3):111-112
澄城县在机井的打配、输水等关键环节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井灌事业的发展。五年来,通过研究、试验、推广塑料井壁管、暗管输水和地埋动力线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成井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机井建设的发展,使机井数由1989年的345眼迅速增长到1994年的458眼,井灌面积由1989年的2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6.5万亩。以下是我们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15.
由水电部农水司组织经有关部门审查的《农用机井技术规范》,现正式被定为部标,编号SD188—86,并自一九八七年元月一日起施行。《规范》共分为总则、井灌区规划、机井设计、机井施工、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自六十年代初开始群众性地机井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机井的增多和形势的发展,机井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几年在井灌区出现的机井“多配套”型式就是突出的一  相似文献   

17.
许静  宫延宏  黄启海  许刚 《地下水》2003,25(2):124-124,128
针对目前冠县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机井发展不平衡、机井退化、老化、成井质量差等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今后灌区发展机井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1983年夏灌以来,宝鸡市先后在凤翔、岐山、宝鸡、扶风四县对568眼配套机井进行了技术改造,成效显著。改造后,在正常年份,这些机井运行一年,即或节约电费29.6万元,扩大灌溉面积1.65万亩。与改  相似文献   

19.
施锦  王建红 《地下水》2014,(6):57-58
通过对月牙泉周边区域的水量均衡计算范围、地下水水位监测孔的水位年内变化及牙泉水位下降过程的分析,明确对月牙泉水位产生影响的机井开采区,提出关闭合水村和鸣山村及敦煌城市自来水厂、七里镇自来水厂机井。共关闭机井155眼,减少年开采量1 297.8万/m^3,以应对月牙泉的水位因机井开采而持续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机井测试改造中,是改造还是更新,是当前机井测试改造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节约能源和资金的消耗。现根据蒲城县甜水井乡一九八七年机井测试成果资料,并依据陕西省配套机电井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