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地质调查及生态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钱学森院士也曾提出,在"地球表层学"范畴内将地质学与国土经济学相交叉的研究,不仅会使土地科学的理论得到深化和完善,而且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评价等方面均有实际意义.可见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必须重视做好地质学及地质资料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分类更能反映土地的本质,对土地评价和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都具有实际意义;在强化洞庭湖平原区国土综合整治及防止土地废弃和垦复废弃土地等方面,通过地质规律的研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地质学与土地学相交叉的研究,对于拓宽地质学的服务领域和促进土地学的发展都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研究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亮点,该文通过对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及实施难的原因分析,对比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规划,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最后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框图的基础上,该文特别就借鉴外国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基层地方的作用、公众参与和经济措施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空间权的内涵界定及相关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在物权法领域,土地空间权是在对土地的利用由平面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权利.目前,土地空间权制度在西方国家相继建立,而反观我国,既没有专门立法可资参考,也没有形成判例规则,甚至学术理论的研究也存在过多分歧.本文作者根据国外立法,学说及判例,兼顾我国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土地空间权的内涵及相邻关系协调予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立法及实务方面解决我国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敏 《国土资源》2013,(1):16-19
2012年,土地管理政策继续延续"十一五"期间的主线,在严格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些地方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开展了许多制度创新,推动了土地政策的发展.经统计,国土资源部共下发了19项土地政策性文件,按照政策文件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类,主要涉及到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农村土地整治及土地复垦、土地审批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五个方面.其中农村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有4条,土地市场管理的相关政策有3条,土地整治(包括土地复垦)的政策5条,土地审批的政策2条、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5条.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其土地沙化、荒漠化、林地草地退化、森林退化、土地盐碱化等土地环境变化的原因及监测一直是科研的焦点.随着"美丽中国中脊带"的提出,位于该线东北段附近的土地环境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开展.在涉及该区域土地状况的研究中,常用研究方法有实地考察以及基于遥感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而本文利用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7.
运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进行长沙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探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实用性及效果.结论显示"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利用现有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土地利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满足国家每年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土地整理项目选择和整理时序安排的依据与关键.目前国内外开展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还不多,相关内容只能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的项目选择依据、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成果中获取,系统的研究较少,开展这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利用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90年代初以来,江阴市积极探索"节地挖潜"的土地利用新路子,实施土地利用结构性、战略性调整.十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要做法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文章分析了目前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基础,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体系内容进行了论述,为正确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Tóth提出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总结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发展历程,对比国外多本水文地质学教科书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描述情况,系统梳理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自1986到2018年的4个版本对区域地下水理论描述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对我国学者开展区域地下水流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江西省九江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节地与绿色并行,集约与生态并轨,不断提升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规划引领"调"地.九江市紧紧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契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先后调整完善了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规划期内该市有效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达10820公顷.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南市遥感和非遥感信息资料,对1996-2003年济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求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转换值矩阵,据此分析了近几年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济南市耕地面积是在持续下降的,建设用地中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扩张速度过快;而水域面积的增加反映出济南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保济南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创刊于1985年,月刊,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主管、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载地质学和国土资源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最新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地质与矿产"、"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技术方法"、"土地管理与规划"、"国土资源论坛"等。文稿应认真执行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著作权法和计量法等法律法规。篇幅  相似文献   

15.
“土以岩为根”。国土资源领域的两大学科门类地质学与土地学,其实二者存在着扯不开的联系。二者相交叉地研究,对于土地学的发展和拓宽地质学的服务领域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6.
"土地政策评价就是指对土地政策的实施效果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和判断,从而不断修定、补充完善、调整或取消土地政策.土地政策重在落实,开展土地政策评价是栓验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途径;但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土地政策评价仍然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地学期刊中名列前茅,报导内容主要为:1)大地测量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2)利用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对地壳运动及变形研究、监测的新成果;3)运用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探讨地震预测预报的新方法和新成果;4)利用地质学、地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地壳运动及地壳变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行规划的理念、内容、方法的分析,开展县级规划制定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采用经验综合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出规划与市场一样,同属于土地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且两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规划是防止和解决由于"市场失灵"导致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一种手段,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划分为自然社会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建设与监督三个阶段;规划编制应采取"规划编制前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预测研究、规划基础专题研究、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论证、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建设"5步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  相似文献   

20.
地球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切在流,一切在变。"地球运动的思想恐怕最早出现在中国。《诗经·十日之交》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认识,出现在2700多年前;"沧海桑田"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距今也16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地质学诞生在欧洲,如从赫顿(旧译郝屯)时代算起的话,也不过200多年的时间。从认识地球运动现象的感性阶段,到形成大地构造学的系统理论阶段,人类经历了2500多年的探索。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科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的科学,属于广义构造地质学、传统构造地质学组成部分;而构造地质学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受地壳运动而变形的各种构造类型,两者有着发展史上的源渊关系。在研究对象上同时研究岩石圈地质体的形成和形变之构造作用,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其所不同的是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的、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从历史上说,1850-1854年德国地质学家瑙曼在《记录地质学教程》中所述,是作为同义语而广为流行。1936年克鲁斯对两者专门做过论述和分工,他认为: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和运动的科学,而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大区域,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