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2):45-45
关于震前的气象“热异常”现象,过去地震工作中已有所察觉和注意,最近兰州地震大队气象地震组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震现场的考察,收集震区群众对震前气象异常的普遍反映,总结我国地震史料中关于震前气象的丰富记载,并进而运用近代气象资料加以系统分析,提出震前气象“热异常”是一个突出的、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历史资料中,关于地震前气象“热异常”现象的记载,直接记载“热”现象的如:“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震前蒸热”,震前正逢“特大炎暑,热伤人畜甚重”及“未震之前数日,四面天边变黄如  相似文献   

2.
大地震前出现气象异常,这在地震史料上已有大量记载。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强烈地震,震前的气象异常也是很突出的。如1966年东川市6.5级地震前连续三天有霾;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出现地气雾,顺断裂走向的异常增温,强低压等;1973年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几小时风尘大作,风向紊乱,震前数日出现了历年同期最高气温;1972年云南石屏5.6级地震,傍晚气温打破了十几年的规律,异常升高等。这些现象反映了气象与地震有一定的关系。一次大地震的孕震场能否造成中期的气象  相似文献   

3.
地震与气象关系的研究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地震队科研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教导,对地震与气象的关系作了一些研究、分析,积累了一些资料。他们系统地查阅了三千多年史料中的旱情记载,整理了全国各地震区降水量资料,深入研究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结果发现:六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往往是旱区。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气象     
气象和地震历来被视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学科,然而,在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科研活动中,发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可以肯定的某种联系。于是气象工作者与地震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商确,并各自借助对方的结果用于自己的预报,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别开了新生面。人们对于气象热异常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较为肯定。这种关系在历代史书中可以查得。例如,1505年10月9日江苏松江(现上海市松江县)地震,震前  相似文献   

5.
1 著录说明《气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按照GB7714 - 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 ,其文献编号以正文中引用的先后依次排序。  文献表中 ,论文作者 1~ 3名时 ,全部署名 ;超过 3名者 ,其后加“等”或“ ,etal.”所有中、外作者均姓列名前 ,中国人名写全称 ,汉语拼音的姓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其余小写 ,双名之间加“ ”。西文人名要缩写 (勿加缩写点 )。2 著录示例2 .1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1 顾震潮 .利用湍流作数值分析及数值预报中的平滑化过程 .气象学报 ,195 7,2 8(4) :319~ 32 32 Robinso…  相似文献   

6.
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宗旨.气象服务,就是利用气象科学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所需的气象产品,把气象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气象服务的对象涉及到国防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相似文献   

7.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3个气象理念,"公共气象"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则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种种优势,指出其在公共气象服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气象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气象经济学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气象经济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从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的概念、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气象服务商业化、气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气象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气象经济学研究深度仍然不够,学科体系尚未建立,需要大力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气象事业结构调整、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拓展、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的需要繁荣了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又促进了气象科技总体水平的提高,气象科技服务已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对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提出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新的历史时期,在"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框架下,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如何面向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事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值得认真研究.本文在分析近20年四川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力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思路、战略、措施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苏联对我国气象事业给了许多无私的伟大帮助.这种伟大的帮助是多方面的.苏联有关单位送给我们成批的气象图书和成套的仪器,交换了气象书籍和杂志.使我们能从苏联气象的最新成就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在气象气候资料方面也给我们许多帮助,使我们气象方面的一些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给了我们许多技术资料,提高了我们气象仪器的制造技术.苏联帮助我们培养气象方  相似文献   

11.
《陕西气象》2019,(1):59-59
《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科学;气象预测、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普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各行各业日益重视经济效益评价工作.如何评价农业气象工作的经济效益?也引起了农业气象工作者的重视.在国内,1982年江苏省气象学会进行过讨论,国家气象局情报室也曾做过专题研究.1984年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曾召开全国农业气象工作经济效益讨论会.在国外,开展研究就更早一些.在我区,随着农业气候区划和专业气象有偿服务工作的开展,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评价和估算受到普通重视.本文想通过介绍,使大家对农业气象经济效益问题的理解、评价方法等有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希望对今后开展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工作经济效益的估算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气象灾害频发的今天,人们对获取气象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气象新闻图片,是把气象信息及时、直观地传送到读者面前的重要手段,是气象新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日常新闻摄影实践,探讨气象新闻图片拍摄技巧和手法,对如何拍摄好气象新闻图片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升气象新闻摄影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实现气象档案数字化是对纸质气象历史档案拯救和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广西气象档案数字化现状介绍.通过对广西气象灾害历史资料数字化项目技术的分析,总结历史气象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气象灾害本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W3C标准的气象灾害本体化设计思路及其实现方法.在理解中国国家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中气象灾害的概念定义、命名规范、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提出用阶梯函数表达自然灾害指标,以—阶谓词逻辑的描述逻辑将气象灾害表达为基于气象要素的逻辑判断.随后,气象灾害的逻辑表达被应用于本体化设计中,以此建立起气象灾害分类树、等价公理、对象属性集合和数据属性集合,最终构建得到气象灾害本体知识库.在智能代理的作用下,地面观测气象数据被转化为气象灾害知识.基于本文构建的气象灾害本体知识库已应用于近实时气象灾害GIS分析图的网站发布,可初步实现气象灾害的自动化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气象微博的功能和特点,就如何利用气象微博改善公众气象服务进行初步的探讨.气象微博有发布气象信息、宣传气象科普知识、互动交流沟通等功能,有着快捷性、裂变性、互动性等特点.要从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公众,积极组织培训,避免操作不当引发舆情危机,提升互动功能,树立气象部门形象借助名人提升气象微博的影响力等途径,以充分发挥气象微博在公众气象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统计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铁路局等5家单位对气象服务敏感程度、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气象服务需求程度及气象服务贡献率做了调查.调查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中大部分人表示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对气象服务表示满意,认为非常需要气象服务.最后对气象服务与交通运输业的效益关系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气象服务的贡献率在0.7~0.9之间,气象服务为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 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的现状 思想观念有了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气象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这是对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的准确定位,也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将对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象科技的进步,气象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气象行业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服务行业.中国气象局在气象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中指出,要把气象服务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气象信息的分析处理是以地图作为载体的,平面地图的局限性影响着气象信息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的集成管理,其结果导致了气象业务、气象研究、气象产品的割裂.文章分析了平面地图作为气象信息载体的局限性,提出了气象信息集成于数字地球所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1)气象信息空间基准统一性;2)面向多尺度气象信息集成的地球椭球剖分技术;3)平面气象信息如何划算到椭球面.并对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