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软科学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凸现,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联邦软科学管理和研究主要做法和经验的介绍,针对气象软科学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推动我国气象软科学发展的若干措施建议,以期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气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气象软科学能够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者必须借助于专家群体进行软科学研究以提供决策支撑。“中国软科学研究丛书”以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优秀项目成果为依托,旨在解决我国科技战略与决策等方面的前瞻性问题,对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丛书的出版还将促使软科学研究成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决策的科学依据,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丛书适于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者、科技管理研究者阅读,也是从事软科学相关研究的学者、高校学生的实用参考书。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同志任本丛书主编。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注意学习了一下万里副总理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开阔了思想,下面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什么叫软科学万里副总理说:“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软科学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软科学是借用电子计算机软件的名称而来的,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软科学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数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去解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经济、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优化的方案和决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9日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事业发展与软科学研究室(即本刊编辑部)及图书馆和教研处的老师,借参加在南信大召开的全国气象软科学年会之便,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工程管理研究中心的巩在武、张丽杰、孙宁等十几位老师进行了访谈。气象工程管理研究中心是南信大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的重要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6.
苗森 《气象软科学》2007,(1):204-204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事业发展与信息研究室(以下简称信息室)的职责是为中国气象局党组及有关职能机构提出包括科技政策、专项计划、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服务;为行业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的科技咨询与信息服务;收集国内外气象及其相关领域有关信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决策建议:负责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开展气象软科学及相关科学项目的研究;组织编辑出版《气象软科学》;负责气象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具体负责气象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研究、标准编制、审查、咨询以及档案管理等任务。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挥信息室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气象工作者研究、交流和探讨气象事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事业发展与信息研究室网站(http://edu.cma.gov.cn/info_unit/)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05年5月正式开通。该网站在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室主持编辑的出版物《气象软科学》和《咨询报告》电子版,还结合信息室职能开辟了“研究动态”、“事业发展、”“海外气象”、“信息研究”、“专题特写”、“讲座”、“气象标准化”和“资料库”等栏目(表1),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本届委员会实施成都成立大会各项工作设想的关键之年,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应该在不断提高期刊建设和学术交流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气象软科学学科建设相关研究、气象软科学培训和《气象软科学讲义》编撰和用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和培养年轻人才等方式,在前六届软科学委员会工作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气象软科学的重视。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气象软科学》2005,(4):32-32
《气象软科学》主要刊登围绕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气象事业改革、现代化建设、决策与管理等气象软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国外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向以及气象现代化规划、系统没计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气象文化建设、气象队伍建设、气象系统组织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等的交流,对各级领导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9.
《气象软科学》2007,(3):177-177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2006年12月28曰全国软科学工作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加强软科学研究放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提升软科学支撑科学决策的能力。他表示,做好软科学研究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5方面问题:1、加强合作与交流。软科学研究面对复杂多变的大系统问题,涉及到科技、经济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只有各方面专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气象事业发展和建设中的重大项目(问题)的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决策程序等法规,进一步搞好气象部门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回顾气象事业40多年的历程,总的讲,我们的决策工作是好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  相似文献   

11.
《气象软科学》2006,(2):121-122
为加强气象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应用,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对气象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从《2005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计划》中择优选取了6个已结题项目,对其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后,向读者进行介绍。更多课题和更为详尽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请关注政策法规司编辑的2005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文献汇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阮谜 《气象软科学》2009,(4):168-168
2009年10月22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讨论2010年度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主持了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马鹤年和刘英金,副主任委员刘宪华、王春虎、宋善允,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志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勇,计财司副司长庞鸿魁等相关机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9日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事业发展与软科学研究室应邀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气象工程管理研究中心的巩在武、张丽杰、孙宁等十几位老师进行了访谈。气象工程管理研究中心在李廉水等校领导的发起下于2007年5月成立,是南信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的重要研究机构,拥有一支具有高学位、多专业背景的年轻团队,依托经管学院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人才优势,重点研究经济学、管理学与气象科学的交叉领域,以服务气象工程管理及实践。巩在武,男,管理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气象工程管理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之一。1975年出生,2007年4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他一直致力于模糊决策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正在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项目“气象灾害风险的模糊、灰评价方法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气象行业科研专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江苏省并斗教计划项目“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0篇,例如:Least Square Method to priority of the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nt J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2008年第2期)、直觉模糊判断矩阵群决策中的逆判问题(《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第5期)、模糊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排序方法(《运筹与管理》,2006年第4期)、不同偏好形式判断矩阵的二元语义群决策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7年第2期)等。由于出色的科研成绩,2006年巩博士还获得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十大科创之星”称号。目前,针对气象灾害评价系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凭借自身的科研背景和理论基础,巩博士已经将科研重点转入到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领域。张丽杰,女,气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1974年出生,2003年4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系统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气象管理现代化。曾参与科技部项目“气象衍生灾害预报预警机制研究”、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和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若干问题研究”、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其预估研究”等多项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林火预报实际上是一种决策,属于软科学范畴,对整个国民经济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国家森林资源的损失,而其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对林火的预防和扑灭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气象软科学研究在推进山西气象事业发展中的“硬”地位的深入分析,提出要提高软科学的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把软科学研究放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气象软科学》2007,(4):173-176
第一条为了表彰在气象软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从事气象软科学工作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气象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气象软科学》2008,(1):5-7
2008年新年刚过,借助气象局长会的召开,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全体会。会议回顾过去,展望十七大召开后的新形势,描绘了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框架。气象软科学研究前辈马鹤年同志,也是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参加了会议,很多气象局以外的委员专程参加了会议,使得会议成为集中了气象界各机构、几代软科学专家共谋大计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戴洋 《气象软科学》2009,(4):161-166
2009年10月15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气象行业不同单位的几十位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学者、关注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分会场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引言九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进入一个非常关键时期,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我国经济将是这一时期的战略思想。气象做为一门高科技部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特别是开展决策服务,将是则无旁贷的和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随着各级决策者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安排工农业生产、指挥防灾减灾的决策过程中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由过去的一般了解气象情况到指定气象部门适时、准确和动态式提供全过程天气情况。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气象服务微机终端,决…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指导下,90年代,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辰的需要,气象事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本期发表了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司司长吴贤纬去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专题论文,对我省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和鼓舞,以更好地加速我省气象事业的发展,为振兴辽宁经济作出新的贡献。这也是本刊向大家推荐此篇论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