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一个跨省区的区域气象技术协作组织——辽冀蒙邻市气象技术协作区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学术交流和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协作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省(区)气象期刊的属性和办刊宗旨出发,阐述了省(区)气象期刊多功能的重要地位;新颖、实用、区域、多科、多层和综合性的特点;以及指导、交流、培育、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引 言近几年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 92 1 0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气象业务体制和运行流程。中国气象局根据气象业务发展的进程和需求制定了“以分析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 ,以MICAPS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 ,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预报技术方法”的技术路线 ,并对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省 (区 )、地、县各级台站业务作出了具体的分工和要求。作为西北区域气象中心 ,兰州中心气象台承担着制作本省天气预报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有偿服务和对西北区及本省台站的指导预报、以及大量的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分发等…  相似文献   

4.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即将挂牌成立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在中国气象局的直接领导和统一规划下,经过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五省、区、市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已建成投入运行。1994年11月22~28日,中国气象局验收小组在成都、乐山测试检查,正式通过验收,并...  相似文献   

5.
西北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与人才对策陈永卫(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挂牌和西北各省区STYS系统建成后,标志着西北地区气象业务现代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西北各省区根据中国气象局《90年代气象业务技术体制设计》,同步完成按气象综合探测...  相似文献   

6.
《青海气象》2007,(F06):F0002-F0002
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气象国有资产运营中心)成立于2006年在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之时。按照改革实施方案,中心牵头承担全省雷电轨道业务、雷电监测联防、技术协作和交流与培训、全省雷电灾害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电防护标准建设工作;负责全省防雷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信息收集,承担省气象局经营性房产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坚持16年之久的辽西地区(承德,赤峰、朝阳、锦州、阜新)片会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9月上旬在阜新召开了第16次农业气象技术协作会议。  相似文献   

8.
坚持两个面向加速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作为气象部门西北五省区的中心专业研究所,其主要职责是①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科研工作;②开展气象区域中心业务和现代化建设的科研工作;③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具有应用前景的专业性气象科研...  相似文献   

9.
1.引言在日本全光谱区域的总辐射是由主要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有几十个这样台站的资料提供气象业务、气象研究工作以及建筑、农业、医学等部门使用。近年来除这些资料外,要求增加将总辐射分为紫外、可见光和红外谱区的资料。遗憾的是目前气象台站对上述每一种谱区中的总辐射并不分别观测。为了研究从所有总辐射中对上述三种谱区辐射值估算的可能性,在东京气象研究院从1975年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气象局关于《七五期间区域气象中心建设方案》指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气气候条件差异甚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的天气系统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天气预报,逐步适应经济协作区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按《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规划,在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兰州等地建立区域气象中心,担负区域内的天气预报指导,组成区域通信枢纽,并开展具有特色的天气气候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气象》2006,30(5):F0003-F0003
2006年9月29日,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中心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由区域中心主任、四川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主持,贵州省气象局局长罗宁致欢迎辞。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各省(区、市)气象局在会上达成共识,今后继续加强合作,形成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把区域中心工作做好。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区域业务技术发展与改革总体规划、区域共性问题的研究型业务项目建议书、《区域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区域共性项目指南等。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成都区域中心第一届区域气象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该文使用1980-2008年的飞蝗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了环渤海4种典型(沿海、水库、洼淀、内涝)蝗区,利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影响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确定了影响不同蝗区夏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指标集。利用权重修正气象距离法,建立了气象距离指标预报模型;依据飞蝗自身生物学特性,建立了生物学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蝗虫生物学和气象条件影响的共同作用,建立了夏蝗发生程度的生物一气象集成长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环渤海飞蝗区域,不同类型蝗区影响气象因子有一定差别,集成预报模型趋势预报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中强天气过程GRAPES区域模式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新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资料和GRAPES区域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根据降水预报产品在新疆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制定检验方案,对GRAPES区域模式12 h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GRAPES区域模式的降水落区位置和落区面积预报准确率北疆高于南疆,降水落区位置预报偏南的概率比较高;各时效降水中心强度预报易偏强,随预报时效延长其准确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     
西部五省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估业务系统项目总结预验收会议召开12月13日,西部五省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估业务系统项目总结预验收会议在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局长、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主任史玉光在会上强调,如何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向政府提交高水平的报告和对策建议,是气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应用水城县气象站及乡镇气象资料,结合核桃生长适宜气象指标,对水城县核桃种植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城县大部分地区都适宜核桃生长,最适宜核桃生长的区域为温凉山区;高寒山区霜期较长,易发生晚霜冻害,适宜栽培晚熟品种;温热河谷区适宜栽培早熟耐高温品种;核桃种植时宜选择日照时间长的南向坡土地;影响水城县核桃生长的主要灾害有倒春寒、冰雹和春季干旱。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涪陵区烤烟生产气候条件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涪陵区烤烟生产区位于区境东南部七乡镇.涪陵区气象局在该区域建立了烤烟生产与气候条件适宜性研究试验基地,开展烤烟与气候、烤烟与气象灾害、烤烟生产气候指标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结合先进的种植技术,是烤烟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干旱、低温和绵雨是烤烟生产主要气象灾害;海拔600~1000m区域为烤烟生产适宜区.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土壤水分模式-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理预报模型。研究表明, 本模型较农业气象模型中一般用气候平均作为环境背景场的方法其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 并提供覆盖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区域土壤水分定量预报和灌溉管理服务, 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22年浙江省建德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数据和茶叶种植数据,将早春霜冻、夏季高温热害和冬季冻害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乾潭、杨村桥、下涯镇西北部和乾潭、三都镇东部区域。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莲花、乾潭大部、钦堂中南部、下涯、三都镇中部、大洋镇、梅城镇东部、李家西南部和大同镇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杨村桥镇中南部、梅城镇中西部、乾潭镇中部和建德市中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包含基本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高空环流指数和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等多源信息的Access数据库基础上,应用VB6.0编程,通过计算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等方法,研究应用于强降水一致区的划分、建立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方程并开展集成预报。结果表明,在专业气象预报服务中准确率达75%,实现从预报因子普查-预报模型建立-气象信息发布的自动化,提高气象预报科技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面向河套区域农业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套区域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基于GIS技术成果,提出区域农业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运用WEBGIS技术和B/S结构,完成该气象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内容的设计,实现对区域农业气象服务的多源气象数据的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可视化查询,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高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